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108

第108章 “火炬计划”开始实施

1988年8月5日,全国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全国“火炬计划”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今年8月正式开始实施。

“火炬计划”又称为中国的“尤里卡”计划。它是一项旨在促进我国高技术、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计划。所谓高技术、新技术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一般认为它包括六大技术领域,即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高新技术的知识和资金都要密集得多,产品附加价值也要高得多,一旦普遍推广形成产业,就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和产业结构的剧烈的变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火炬计划”就是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引进技术中的消化吸收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等,按照市场机制促使其商品化、产业化的开发计划,也是把发展高技术、新技术产业与科技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的一项改革。它的主要内容是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激光、新型材料、生物工程、能源与高科能、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与产品。它的目的是为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力量的大中型企业、军工企业以及数十万科技人员投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创造各种所有制的技工贸、技农贸相结合的科技型企业,办好一批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产业服务中心,以促进科技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的横向联合。同时培养成千~J7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科技企业家及各类高水平人才,以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使其就象燃烧的火炬一样起到先导和辐射作用。它的领导机构是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它的管理和实施方法是:坚持“精心指导,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典型引路,逐步展开”的方针,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哄而起。

“火炬计划”前三年(1988年~1990年)的目标是:(1)培育和创办2000个高技术和新技术企业,并促使其与大中企业、乡镇企业的联合;(2)开发2000项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其中70%以上形成规模生产,30%以上山口创汇;(3)在沿海开发区和内地中心城市建立几十个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创办高技术、新技术企业提供综合服务;(4)在北京等地办好几个重点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5)吸引10万名科技人员参加“火炬计划”;(6)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训2万名经营管理及国际市场人才。

“火炬计划”的设想是: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值,在整个产业结构及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有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高技术、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将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在本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的水平。

“火炬计划”推出后,引起了许多省、市政府和科委的普遍重视,也得到了有关部委的支持。继北京之后,武汉、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西安、兰州、重庆、桂林等20多个城市筹建了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选择地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加快那些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进程。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指出,积极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继续推进“火炬计划”的实施,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并加快向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27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兴办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科委和国家体改委还做出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综合改革的决定,要求把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的辐射源,对外开放的窗口,试验改革的实验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到1995年,国家已批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里已建立70多家创业服务中心,这些被称为“孵化器”的机构,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中起到了催化作用,在“八五”期间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000多家,高新技术项目2000多个。1995年8月,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又确定了“火炬计划”“九五”发展目标,即:全国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发展到3万家,形成100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上百个超10亿至百亿元的企业集团;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2万项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5000亿元;由“火炬计划”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年总收入达6000亿元,年利税1200亿元,出口创汇10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科委在“九五”期间将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七个一批”。即:在立足创新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我国拥有知识产权,产值和出口额在全国总额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新兴支柱产业;抓一批软硬环境完善、机制灵活、具有鲜明支柱产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有自己名牌产品、销售收入高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促进一批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上规模;组织推广一批对传统产业改造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成果;支持一批乡镇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上档次,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造就一批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勇于创新和敢于在国内外市场拚搏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国家科委同时还确定:今后5至15年间,将对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节能与环保等七大领域165个方面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予以重点支持。

目前,我国已建成一批高新技术的产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形成了一支几百万人的高新技术产业队伍,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已打人海外市场,有力地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推动了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