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016

第16章 叶剑英发表台湾回归祖国九条方针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邓小平提出的党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台湾回归祖国已经提上具体日程。从此,我国党和政府开展了更为灵活、实效的对台统战工作,把对台政策由原来的“解放台湾”变为“回归祖国”,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首先宣布停止对国民党军队所占岛屿的例行炮击。台湾海峡出现了缓和的气氛。

为了促使以蒋经国为首的台湾国民党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1年9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32周年庆典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向台湾当局提出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这就是:“1)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被动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2)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为共同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以达成有关协议。(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7)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合法权益和利润。(9)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九条方针发表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1981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共同奋斗》。社论指出,“叶委员长的谈话表明,实现和平统一祖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决策,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所谓‘统战攻势’。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对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问题的解决,既考虑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充分考虑到台湾的现状”。叶委员长所提出的方针政策“都是充分考虑到台湾当局的处境、利益和前途而提出来的,是明确保证了在和平统一祖国时台湾当局和各界人士的利益的。因此,这些政策和办法可以说是最合情合理的”。

社论还说,“现在的问题是,应该尽早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对等谈判。可以先派人接触,交换意见。中国共产党已经提出了明确的主张,双方就可以开诚布公地充分进行商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缓气氛,最好先就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的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提供方便,取得某些协议”。

1981年10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以共产党负责人身份提出邀请欢迎蒋经国等先生回大陆和故乡看看。他是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这一邀请的。胡耀邦说,10天前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的谈话,代表了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我们讲话历来是算数的。台湾人民、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为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们一定都会热烈地赞助叶委员长宣布的方针政策。全世界关心远东和平的人们听到这些方针政策也是感到高兴的。

胡耀邦强调说,现在我们提出的建议,对于台湾方面没有任何不公平、不安全的地方。如果台湾方面还有不放心的问题,也不妨在双方谈判中提出来研究解决。由于长期隔阂而存在着某种不信任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接触、不交谈,怎么能消除隔阂、建信呢?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难题,还要让彼此的力量在对峙中互相抵消,我们将何以上对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以来的先烈,下对海峡两岸的各界同胞和子孙后世呢?

1981年10月间,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在接受《嘹望》杂志记者访问时谈了对九条的看法。他说:“需要指出的是,这‘九条’,不是权宜之计的‘九条’,不是从策略上考虑的‘九条’,也不是作为一种宣传攻势的‘九条’,更不是将对方的军的‘九条’,而是从国家民族大计大利考虑的‘九条’,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利益,需要这样做。”他强调说:“九条是我国的最高国策,是长久的战略方针和目标,这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九条’不仅仅有利于大陆,也确实有利于台湾当局的道理反复讲清楚。”廖承志详细分析了台湾的经济状况,具体说明台湾只有和大陆合作才有出路。在谈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的前景时,廖承志说:“历史车轮转动得往往会比人们预想的要快。”“我们党是乐观的。包括台湾在内,消极悲观的人,最多只占百分之十左右。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人是有信心的。没有可能,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正因为有实现的可能性,才提出了这‘九条’。”“台湾人和大陆人是骨肉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骨肉情亲,这是根本的。台湾当局现在虽然要点小孩子脾气,但是他们一直坚持两条:统一祖国,反对霸权。从这两个共同点出发,双方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共同点。所以,我们是乐观的。”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对叶剑英的讲话也反应强烈。政协全国委员会10多位副主席举行座谈会,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叶剑英的谈话,表示愿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竭尽全力。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及早作出令人满意的反应。

为贯彻执行叶剑英委员长提出的九条方针,有关机关团体、东南沿海省市分别提出相应措施和有关决定,准备对台湾各方面人士归来予以优厚的接待。与此同时,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同学会等团体、组织也纷纷成立,还召开了大陆首次“台湾问题学术研讨会”。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民也作出积极反应,继黄植诚驾机起义回归祖国大陆之后,又有马璧教授等知名人士南台湾回到大陆定居。叶剑英委员长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完全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因而得到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同时,谈话精神也体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对于促进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