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017

第17章 中国女排“五连冠”

中国女排“五连冠”,是指1981年至1986年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参加世界大赛中,连续5次获得冠军。

1981年11月,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上届冠军日本队,奥运会冠军苏联队,世界锦标赛冠军古巴队,还有实力雄厚的美国队、保加利亚队、南朝鲜队和巴西队等世界排坛劲旅。由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郎平、陈亚琼、陈招娣、曹慧英、杨希兰、朱玲、梁艳、张洁云、周鹿敏组成的中国女子排球队,在领队张一沛、教练袁伟民、邓若曾的率领下,作为亚洲预选赛的冠军队前去参加角逐。这是一场强手林立,世界高水平的争夺战。经过顽强的拼搏,中国女排以7战7捷的全胜战绩,首次赢得了世界冠军,实现了多年的愿望,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世界排坛上升起。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员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优秀运动员奖和二传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第一界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行,我国没有派队参加。第二届1977年在日本举行,我国获得第4名。4年后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我国的女排健儿不负重望,终于夺得金杯,揭开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早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就邀请日本教练大松博文来我国训练女排。贺龙副总理曾说过“三大球不翻身,死不瞑目”。中国女排的胜利,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愿开始变为现实,极大地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和为中华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中国女排荣获冠军的喜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国务院向女排发了贺电。贺电说:“你们刻苦锻炼、顽强战斗,获得了冠军,为祖国争了光,为人民立了功。”“你们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热忱。我们希望全国人民都来学习你们团结战斗、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国家体委于12月1日作出决定,授予中国女子排球队“勇攀高峰运动队”的称号,并号召全国体育战线的工作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向中国女排学习:(1)学习中国女排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勇攀世界高峰的雄心壮志;学习中国女排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作风;学习中国女排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中国女排同心协力、团结战斗的风格;(2)全国体育战线的同志都要以女排为榜样,振奋革命精神,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把足、篮、排三大球搞上去,把薄弱项目搞上去,为祖国争取更大荣誉。(3)各级体委要扎扎实实地组织学习中国女排的活动。要引导于部和运动员、教练员学习女排的英雄事迹和经验,联系实际,找出差距。在学习的基础上,制订各项工作计划。

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分别授予中国女排“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标兵”和“全国新长征突击队”光荣称号。

中国女排的胜利,打开了我国体育事业向三大球金牌进军的第一个突破口。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运动员不仅可以在小球上取胜,而且有能力在大球上夺得世界冠军。女排的胜利,不但在体育界引起了轰动,而且在全国各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条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向女排学习的运动。女排奋起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精神,成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拉开战幕,这是一项规模巨大的世界性女子排球赛。参加这次比赛的有24个代表队。美国、日本、苏联、古巴四大强国都来参加比赛,都要夺得这次比赛的冠军,都想打败去年世界杯冠军的获得者中国队。中国队成了“众矢之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这次比赛的分组情况对中国也很不利,中国、古巴、美国、苏联分在一起。中国队如果打好了就可能出线拿得冠军,打不好则进不了前4名,夺魁就无望了。这种情况,中国队在赛前就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技术和战术上作了准备。但是,由于估计不足,准备不够,加之有世界杯冠军的包袱,一开始队员们打得谨慎而又紧张,没有放开手脚,竞技状态不如美国队,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在首场比赛中竞以0:3负于美国队。首战受挫后,队员们并没有灰心,没有气馁,而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寻找失利的根源。在思想上树立了必胜的信心,在战术上进行了重新布置,并且大胆起用新手。在舆论、形势对我们都很不利的情况下,女排健儿凭着一颗为国争光的赤胆忠心,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平时练就的过硬功夫,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沉着、冷静、大胆、勇猛,硬是从困境中闯出一条通向冠军的道路,在剩下的所有比赛中,越战越勇,频频告捷,连续取得8场3:0的战绩,最后,在决赛中又一鼓作气以3:0战胜了美国队,再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两次冠军的取得,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又一次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女排的雄厚实力。

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以后,中国女子排球队有5名老将退役,队伍实力明显下降。在1983年11月的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中,中国女子排球队以0:3负于日本队获得了亚军。这对连续两次赢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它给中国女排敲了警钟。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又将到来,中国女排能否保持住名誉,可以说是前程未卜。对此,女排有清醒认识。新陈代谢是必然规律,老的下去,新的上来,必须有一个水平下降的过渡阶段。只有突破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和实现全队的整体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她们克服困难,苦练基本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水平。1984年4月,女排访问美国,取得了6胜1负的战绩,6月到苏联参加中、日、美、苏世界四强国际比赛,取得了6战全胜的好成绩。在两次出访的实践练习中,既锻炼了新生力量,又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强了必胜的信念,做好了迎战奥运会的一切准备工作。

1984年9月,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比赛一开始,由于女排求胜心切,过分紧张,在分组比赛中以1比3负于美国队。但这并没有动摇中国女排争夺三连冠的信心。她们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做出部署,全队充分发挥高超的技术水平,团结奋战,在决赛中,终以两个直落三局,击败了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对手日本队和东道主美国队,首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的金杯,实现了“三连冠”的宏愿,使中国女排成为世界排球三大赛中,继苏联男排和日本女排之后第三支获得“三连冠”的球队。当时美国报纸称道中国女排“有智有勇”,华文报纸的头号标题是:“中国女排封后,打遍天下无敌手。”“在1.2万名美国观众的USA狂呼声中,中国女排镇定自若,气度恢宏,力挫美国队。”一份由台湾出资在洛杉矶出版的报纸,形容我女排“攻击如火药,拦网密不透风,强龙压地蛇,直落三局定乾坤”。连一向不服输的日本队总教练也评论说:“中国女排实在太了不起了,向世界证实她们是最好的。”

1985年11月,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拉开了战幕。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以后,队伍又一次进行了调整。“三连冠”的老队员只剩下5名,在新老更替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荣誉,困难很大。但中国姑娘们全力以赴,力挫群雄,以7战全胜的成绩蝉联冠军,荣获“四连冠”,其中以3:1击败世界劲旅古巴队,以3:0战胜苏联、日本、秘鲁和南朝鲜等强队。世界排坛为之轰动。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赞扬中国与古巴的比赛是国际排球史上很少见的、令人鼓舞的好球赛。这是中国女排继苏联队之后,荣获国际女排的第二个“四连冠”。

1986年,屡建战功的主攻手郎平退役,获得“四连冠”的老队员只剩1人,获得“三连冠”的老队员只有3人,排坛老将张蓉芳出任教练。这支新老结合的队伍,能否继续保持世界冠军的荣誉,为国际排坛所瞩目。

为迎接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女排作了充分的准备。3、4月份,女排出访欧洲,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解放杯”国际女排邀请赛中,以5战5胜不失一局的成绩夺魁;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与意大利国家队交锋2战2胜。5月,中国举办了“海鸥杯”和“黄河杯”国际女排邀请赛,中国、古巴、日本、苏联四强参赛。在沈阳举行的“海鸥杯”赛中,中国女排0:3负于古巴队,获亚军;移师西安再战“黄河杯”,中国队以3:1击败古巴队夺杯。实践锻炼了队伍,使队员的信心倍增,为争夺“五连冠”打下了良好的思想、技术基础。

1986年8、9月问,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隆重开幕,中国女排以全胜的战绩再度夺冠。整个比赛仅负两局,以较大的优势荣获“五连冠”。

中国女排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世界排球大赛中连续5次获得冠军,谱写了中国体育史上的新篇章。体育比赛是体力的较量、技术的较量、智慧的较量,也是思想和意志的较量。女排的胜利,在于她们在思想、技术、战术、身体、作风等方面,都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为祖国争光的高度责任心和荣誉感,在比赛中不畏强手,敢于拼搏进取;在于她们掌握和运用新陈代谢的规律,以战略眼光,搞好新老合作交替,既依靠主力选手赢得比赛,又注意培养和大胆启用新手。多次调整队伍,使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在于她们虚心向其它各队学习,广泛学习各队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使全队技术更为全面,战术更加灵活。

中国女排“五连冠”,打出了一股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奋斗不止、自强不息、一定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恢宏志气,开创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新局面,极大地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促进了中华体育的腾飞。这是中国女排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必将载人世界体育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