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019

第19章 全面整顿国营工业企业

1982年,我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继续向前发展,国民经济在调整、整顿和改革中稳步前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有新的改善。在政治生活领域,有两件大事载人史册:一件是党的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通过了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符合新时期建设党纯洁党的要求的新党章。另一件是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新宪法,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

国务院和省、市、自治区两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在消除党政领导机构的种种弊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打击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也取得一定成绩,保卫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现代化建设。

国民经济经过三年多的调整,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已经基本上趋于协调。国务院还采取果断措施,解决了曾经出现的较大财政赤字问题。实现财政支出和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农业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困境,实现了持续的全面高涨。消费品工业扭转了长期落后的局面,重工业逐步端正服务方向,整个工业在调整中持续增长,城乡市场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繁荣景象,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2年,国家开始实行学位制度。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局面初步有所改变,农村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我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承发展了同各国的关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增至129个,我们同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有了新的发展和加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我国坚持原则,伸张正义,发挥了重大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工业生产上不顾效益,盲目追求产值增长,走了很多弯路。1958年以后的几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产值的水分相当大,浪费十分严重,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粉碎“四人帮”以后也还有这个问题。盲目追求产值增长的结果,势必造成大量物资积压。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81年末,商业部门库存超储积压的主要产品有58种。有些产品从局部看,增产是有利的,但从全局看,就恰恰相反。像华东、东北等地本来能源就十分紧张,有些地方却大量超计划生产铁合金等耗能高的产品出口,使华东、东北电网能源供应不得不靠“寅吃卯粮”超负荷发电来维持,这样一来,不仅使比例失调加剧,而且必然重复发生“工业报喜,商业报忧,仓库积压,财政虚收”的现象。最后还得靠银行发票子来补窟窿,致使国家和人民受害,所以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整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整顿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进展很不平衡,整顿好的企业只是少数,多数处于中间状态,还有少数尚未认真整顿,管理混乱,问题严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决定》指出,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充分发挥现有工业企业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决定从1982年起,用两三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点面结合地、分期分批地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关于整顿的目的、要求、方针、政策,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几点:(1)第一批整顿的要选择那些问题比较多、潜力大,急迫需要整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整顿好了,经济效益可以很快提高。(2)要重点抓好企业领导班子的配备和领导制度的改革,只有在整顿中配备好企业领导班子,企业面貌才可能有大的变化。(3)认真实行定职定额和职工轮训,在整顿中,随着经济责任制的落实,要下决心把多余的职工调出来学习,坚持搞下去,几年后我们职工队伍的水平就会发生变化。(4)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国的整顿企业工作列人议事日程,领导同志亲自抓,各级经委和工业交通各部、各厅局要具体抓。

同时还要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企业调整,使企业结构合理化,工业布局合理化,更新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1)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搞好全面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2)整顿和加强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3)整顿财经纪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4)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有计划地进行全员培训,坚决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的现象。(5)整顿和建设领导班子,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6)要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建设规划。这就是:搞好三项建设,达到六好要求。“三项建设”即通过全面整顿,逐步地建设起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体制,逐步地建设起一支又红又专的职工队伍,逐步地建设起一套科学文明的管理制度;“六好要求”即通过“三项建设”使企业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国家、企业、工人三者的经济关系,出色地完成国家计划,达到三者兼顾好、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好、劳动纪律好、文明生产好、政治工作好,成为六好企业。

经过这次整顿,企业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改观,到1982年底,全国第一次参加整顿的企业有599个验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