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070

第70章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

1985年9月18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代表会议,是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决定召开的,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这种制度,在党的历史上早就有过。七大修改的党章,规定中央可以召开全国代表会议,解决重大问题,并且补选中央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八大修改的党章,规定实行代表常任制,所以无需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十二大修改的党章,没有规定实行代表常任制,而是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两次代表大会之间会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所以又规定了必要时可以召开代表会议。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考虑到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增选中央委员会成员等组织事项,关系到中央委员会以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要作相当幅度的调整,尤其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发扬党内民主,庄重从事,所以决定要开这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1985年9月16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为这次代表会议作了必要的准备。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决定将这个文件提请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审议。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全会收到了一批老同志分别请求不再担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信。全会高度评价这些老同志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表率行动,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并向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报告。

出席这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代表共992名。他们是根据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代表名额分配和产生办法的通知》产生的。代表会议于9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耀邦致开幕词,赵紫阳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作了说明。

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的主要内容是:(1)“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2)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主要政策措施;(3)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实施步骤。会议认为,这个建议把经济建设计划和体制改革计划结合起来,所提出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建设速度、改革步骤,都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是正确的和可行的。它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它对于正确制定“七五”计划,继续理顺经济关系,保证“七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些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会议认为,为了使党的领导机构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已经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会议同意64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37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30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会议高度评价了请求退出中央三个委员会的老同志们带头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模范行动和高尚风格。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增选了中央委员会委员56人,候补委员35人;增选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56人;增选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1人。经过这次局部调整后,中央委员会成员为343人,其中中央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3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8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为129人。

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讲了四点意见:第一,关于形势和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将近7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关键性的时期之一。这确实来之不易。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第二,关于“七五”计划。这次会议通过的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确定的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是一个好文件。第三,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早就提出了。中央、地方和军队都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群众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影响很好。不过就全国来看,至今效果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全党没有认真重视。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人手。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第四,关于干部的新老交替和理论学习。几年来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进行得比较顺利。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军各级领导岗位,都补充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这次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进退,工作做得很好,特别是中央委员会的年轻化,前进了一大步。一批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件事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邓小平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

陈云在讲话中谈到的问题是:(1)干部队伍要保持梯队结构;(2)对于粮食生产,我们还是要抓紧抓好;(3)社会主义,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4)抓党风的好转,仍是全党的一件大事;(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章规定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和对中央三个委员会的局部调整这两件事,都是关系全局的大事,都有战略意义。特别是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意义特别重大。这次中央委员会成员进退的幅度在18%左右,中央顾问委员会成员进退的幅度分别在30%和22%左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进退的幅度在24%左右。这就使党的领导机构更富有朝气与活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愈来愈繁重的工作任务的要求,并在全党进一步开创干部能上能下的新风,把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从组织上保证党的政策豹连续性,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代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对中央致治局常委提出的中央政治局反复酝酿的候选人名单,进行了充分的认真的讨论,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成员,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全会增选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由22人组成。他们是: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里、习仲勋、方毅、邓小平、田纪云、乔石、李鹏、李先念、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启立、胡耀邦、姚依林、倪志福、彭真;政治局候补委员秦基伟、陈慕华。全会根据习仲勋、谷牧、姚依林同志的请求,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会增选乔石、田纪云、李鹏、郝建秀、王兆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书记处由11位同志组成。他们是:总书记胡耀邦,书记胡启立、万里、余秋里、乔石、田纪云、李鹏、陈丕显、邓力群、郝建秀、王兆国。

全会认为,经过部分调整和增选后的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将更富有朝气和活力,对于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前我国大好的政治、经济形势,更加有力地推进我国的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佬建设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