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072

第72章 宝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宝山钢铁总厂,经过7年建设,第一期工程于1985年11月建成投产。这是我国当时技术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工程于1978年3月开始进行地质勘探和施工准备,1978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兴建。动工以前,国务院8个部委和许多专家,对新建钢厂的选址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几个厂址方案作了对比分析,最后才确定把厂址选在上海东北郊区的宝山县境内。厂址选在上海,有利的方面是:(1)可以在建设中得到上海这个大工业基地的强有力的支持,投产以后也有利于专业协作;(2)由于上海临江靠海。内外水运方便,可以大大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3)宝钢靠近用户,对供需双方都有利。宝钢建在上海,也有不利之处。由于沿海地区一般是冲积软土层,承载力低,在这里建设大型钢厂需要对地基作加固处理,由于打钢管桩、混凝土桩、沙桩而多花了一些钱,这笔钱占到一期工程总投资的4%左右。宝钢离煤炭供应基地较远,增加了这方面的运输费用。此外,由于长江口水位浅,国外运输铁矿石的一万吨货轮不能满载入港,先要在浙江宁波北仑港码头减载一半,才能通过吴淞口,进入宝钢原料码头,为此也要增加一些运输费用。

宝钢设计能力为年产铁650万吨,钢670万吨,钢材422万吨,商品坯122万吨。1980年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压缩全国基本建设规模,缓建宝钢。1981年初,由国家计委组织200多位专家进行论证,经过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提出除自备电厂先行建设外,其他主体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的建议。1981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宝钢一期工程继续建设,随后确定了1985年9月一号高炉点火投产的总进度。1984年2月,国务院决定继续建设宝钢二期工程。

宝钢建设的工程量大,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组织管理复杂。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左右,混凝土浇灌170万立方米,厂房钢结构13.9万吨。砌耐火砖14万吨,安装设备41万吨。7年来,宝钢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6万多名建设者艰苦努力,不断学习和消化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探索和总结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钢铁厂建设经验,成功地掌握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技术,实现了混凝土搅拌、输送的机械化一条龙浇灌,使宝钢工地避免了我国一般建筑工地上脚手架成林、手推车成龙的情况。在建设中,对工程质量严格要求,使优良率达到90%以上,厂区主体工程中有227项被评为冶金部全优工程。

宝钢建设中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建设初期,由于急于求成,过分强调“抢建”,事先对可行性论证做得不够。此外,还引进了某些可以在国内制造的设备,多花了一些外汇。建设初期,有些方面也存在一些浪费现象。后来,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宝钢的整个工程才走上稳步前进的道路。

宝钢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28.77亿元,其中用外汇27.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8.27亿元;国内投资40.5亿元。这些投资,不仅包括宝钢主体工程,还包括外部直接配套的一些交通、通讯以及各种生活市政设施。

宝钢一期工程,是我国“六五”期间计划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01985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电祝贺宝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贺电说,宝山钢铁总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这对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