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58800600000005

第5章 保持血肉联系的基本方法

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各级公务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向全面小康迈进。人民群众真诚地拥护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为我们各级公务员做好群众工作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人民内部矛盾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们各级公务员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必须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面对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变化,我们各级公务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自觉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我们各级公务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加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我们各级公务员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纠正漠视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现象。各级公务员要努力增强新形势下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凝聚和激励群众不断前进。

(二)着力培育优良作风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增强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奋勇拼搏,创新图强,履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意义重大。

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一些公务员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精神不足,学习不够刻苦,理论与实践脱节,工作不够扎实,抓工作上下一般粗、横不到边纵不到底,官本位意识较强、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生活不够艰苦,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强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领导的威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公务员一定要正视不足,分析利害,认清责任,自觉改进。

要坚持实事求是,下大力气抓好作风建设。党风正,得民心;作风实,事业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公务员,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不断改进学风;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严格纪律、民主集中,不断改进领导作风;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不断改进生活作风,以优良作风立形象树威信,发挥党组织科学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

要着眼民主法制,建立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和组织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公务员支持和参与的作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教力度,形成作风建设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多样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的重点内容,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进一步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管理监督,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优良作风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公务员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提高领导能力、提升执政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作风保证。

(三)与人民群众交朋友

我们各级公务员要重视群众依靠群众爱护群众,情系群众,就要真心实意的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交朋友是公务员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态度平等。人格上的平等是人与人能够成为朋友的先决条件,因此,公务员与群众交朋友首先就要有一种平等的心态。如果自以为高人一等,从骨子里瞧不起群众,是不可能真正同群众结为朋友的。要与群众交朋友就要把自己视为群众基础中的一员,就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时常做到门头“拉家常”、田头“论农事”、村头“讲实事”及时了解群众的疾苦,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做到有事与群众商量。只有真正与群众平等相处,群众才会把公务员当成自己的朋友和知己。

二是感情真诚。常言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与群众交朋友贵在真诚,对群众要有一颗赤诚的心,有一份温暖之情,假若动机不纯,虚情假意,交朋友是假,捞利益、捞政绩是真,必然会遭到群众的唾弃。公务员要有一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分内的职责,要有一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热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有一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境界,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争福祉上,只有对群众投入真挚的感情,群众才能对我们各级公务员敞开心扉。

三是作风务实。与群众交朋友,不能光说不做,要落实在行动上。也就是说,既要善于从思想上同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更要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增新事。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更不能打着为群众谋利益的幌子,干的却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要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解决好。公务员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群众才愿意与你成为朋友。

(四)增强制度和监督保障

近几年,我们党在用制度建设来促使公务员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工作了许多的探索。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中央制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从制度上强化了公务员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

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我们党还应当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二是发挥人民群众在民主推荐,民主选举中的作用,探索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新形式,完善人民群众在公务员人事制度中的授权制度,加大公务员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人民群众评价的分量。

同时,为了防止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形同虚设,必须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监督对制度执行的保证作用。要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同时要把党内的监督与党外监督,包括: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拓宽监督渠道,特别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加强舆论监督,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促使党员和公务员密切联系群众,情系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以促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五)学会直接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当前,一些公务员在发扬这个作风方面做得很不够,或者不去联系群众,而是躲避群众、脱离群众;或者虽然“联系”群众了,却是间接而非直接地联系,根本起不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作用。有的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多发,与此不无关系。联系群众,“直接”才能“密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大力强调直接而不是间接地联系群众。间接地联系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有的各级公务员进行调查研究,常常是前呼后拥,相关的路线、时间、对象等都提前做了安排,甚至连“群众”怎样回答问题也早已做了“交代”。如此联系群众,虽然做到了面对面,但这种面对面是表面化的,难以全面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更有甚者,在有的地方,除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群众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本地的各级公务员。对于这些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因此,强调直接联系群众很有必要。

直接联系群众,一个重要的思想前提就是淡化“官念”。我们党始终强调,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务员,与群众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了这种认识,直接联系群众就具备了思想基础。但遗憾的是,有的公务员公仆意识日渐淡薄,官老爷意识却日益滋长:在群众面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与群众谈话不是平等交流、协商互动,而是疾言厉色、发号施令。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与群众之间筑起一道思想和感情的藩篱,使群众因心生畏惧而不敢说实话、道实情,因心怀抵触而疏远之、厌恶之。以这样的态度和做法联系群众,自然事与愿违,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同。事实上,这也违背了联系群众的原意。所以,各级公务员只有淡化“官念”,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与群众接触和交流,联系群众才能直接、有效。

直接联系群众,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搞些“微服私访”。微服私访固然是古代帝王、官员了解下层情况和民间疾苦的一种做法,但我们也可以借鉴。把这种做法用到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上,就是不搞事前“安排”和“交代”,悄悄地进行,独立地完成,真正做到与群众“零距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可以避免这样那样的干扰,从而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面对自己想接触的对象,了解和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不可否认,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群众不愿在各级公务员面前说真话、道实情。而微服私访以要求各级公务员暂时隐去身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显然属于直接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事实也证明,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联系群众的直接性和实效性。

必须看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永恒课题,是公务员的一项长期任务,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在新形势下强调直接联系群众,就是要更好地发扬这个优良作风,从而使我们党、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不忘联系群众,自觉主动深入群众,尽心竭力造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