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增广贤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59047000000010

第10章 对人莫欺心 是非莫出口

【原文】

宁可人负[1]我,切莫我负人。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注释】

再三[2]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1]负:辜负,违背,背弃。

[2]再三: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译文】

宁愿让别人辜负我,也绝不让自己辜负别人。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

活着的老虎尚可以靠近,心地恶毒的人千万不能亲近。

来跟你议论别人是非的人,其实他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人。

【简析】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保持了坦坦荡荡、堂堂正正的做人心态,才会被人所认可与赞扬,才会被人所景仰与称颂。“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这句话指出,对待朋友要真情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千万不可口是心非、恶意欺瞒。人都有安全的需要,真诚能让人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的结果具有明确的可预见性,从而获得安全感;欺骗则使人意识到在交往中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从而产生不安全感。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选择远离可能存在欺骗的交往,所以,缺乏真诚的友谊是难以持久的,只有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友谊才能地久天长。

人可以聪明,不可以奸诈;可以精明,不可以龌龊。无论是谁都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如果一个人到处欺骗,手脚不干净,必定会为人所抛弃。因此,做人做事一定要名正言顺,昭然天下。

在生活中,不要以为把他人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面前说他人的坏处,自然也会在他人面前说你的坏处。他们乐于道人是非,是妒心过盛的原因,他们心里往往巴不得他人越来越倒霉,越来越困窘。聪明人与这类人交谈,是不会推心置腹的。“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就是要人们警惕那些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我们要提高识别善恶的能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不要轻信谣言,更不要传播道听途说。

【典例】

奇鸟的三条忠告

一个猎人在森林里捕获了一只非常奇特的鸟,它会说话。

鸟儿挣扎着说:“你放了我吧,我能说70种语言,非常聪明。只要你放了我,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你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发誓我会放了你。”

鸟儿同意了。“第一条忠告是,”鸟儿说道,“自己做的事做完之后,就不要后悔。

“第二条忠告是:不管什么人告诉你一件事,如果你认为是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不要轻易爬高,如果爬不上去千万不要费力去爬。”

说完后,鸟儿对猎人说:“我对你的忠告就是这些。该放我走了吧?”猎人想想自己的誓言,便把鸟儿放了。

这只鸟儿飞起后落在一棵大树上,冲着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的嘴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它让我这样聪明的。”

这个猎人听完后,狠狠地捶了捶自己的脑袋,后悔不迭: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它聪明的根本原因呢?他想再次捕获这只鸟,于是跑到树跟前往上爬。但是那树实在是太高了,爬到一半时,他不小心一松手就掉了下来,摔断了双腿。

鸟儿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你竟然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里会有一颗很大的珍珠,你忘记了第二条;你把我放了,又后悔了,你忘记了第一条;你不甘心,又爬上树来抓我,你忘记了第三条。你摔断双腿是咎由自取。”鸟儿扑打着翅膀,接着说道:“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100次鞭挞还要深刻。”说完就飞走了。

做个聪明的人,那就要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曾巩公允论安石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对朋友一贯真诚相待,直来直去。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王安石25岁那年,当上了淮南判官,他从淮南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还专门去拜见曾巩。曾巩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后来还专门赠诗给王安石,回忆相见时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才能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是‘吝’呢?”

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贪惜财富啊!”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