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四川文学(2015年第9期)
5983500000058

第58章 献给白衣天使的战旗(1)

谭楷/杨磊

编者按:当今,医患矛盾空前激烈,各类医疗纠纷、医闹事件频频发生。矛盾的由来因素众多,是是非非,不管医生,还是患者,单凭一己之力,都难解决。但必须承认,乱象之下,仍有清流。不管外界怎样评说,不管周遭怎样混乱,还是有那么一群人,一直默默地坚守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坚韧地维护着我们的健康。他们,不仅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守护神,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良心,当之无愧是应该弘扬的正能量!

死神之门露出一丝缝隙

又一辆救护车驶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室大门。无论春夏秋冬,从早到晚,每隔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有一辆救护车,闪着红灯,凄厉地嘶叫着,直奔华西医院。那刺耳的尖叫,让人感到生命与死神之间惨烈的拉锯战!

六天六夜,马卡麒就在救护车这揪心的尖叫声中煎熬。

她的丈夫夏世才昏迷已六天六夜了,躺在ICU(重症监护室),浑身插满管道,脆弱的生命如游丝,分分秒秒都有可能被死神掳走。

马卡麒的亲戚和朋友陪着她,聚集在华西医院急诊室院坝里。

入殓用的老衣、寿鞋,以及香蜡纸钱,全放在小车后备箱中。甚至那一根心爱的钓竿,也准备好了,这是为了让夏世才在天上继续享受垂钓之乐。只等值班医生一声宣告,朋友们就会在第一时间为身体尚温软的夏世才换上老衣,穿上寿鞋。

嘉润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先德,再次来到急诊室门外。他是马卡麒的领导,更是诚挚的朋友。他早已与相关的医生通过电话。医生说,夏世才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陈先德不得不告诉几个公司员工,把社区的车库腾空,准备搭灵堂吧。

陈先德的步履异常沉重。

夏世才和马卡麒夫妻俩都曾是最普通的基层职工,经历过“一块豆腐乳吃三顿”的苦寒日子。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成人,送到加拿大去留学,夏世才也快到退休年龄,夫妻俩憧憬着幸福而充实的退休生活——可这一切,将戛然而止!

夏世才一直患有高血压病。2015年5月1日,在龙泉山下钓鱼时突然倒下。当夜,救护车一路狂奔,将他送入华西医院急诊室。看了心电图、CT、彩超、血液检查报告后,医生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不得不向马卡麒宣布:“病人的情况非常不好。主动脉撕裂形成夹层,血管已经撕裂至胸腹盆腔主动脉全程,夹层假腔大面积血栓,并已压闭左下肢动脉造成左腿缺血性坏死……”

为了让家属听明白,医生说:“主动脉夹层撕裂,就像是成都市中心的‘总水管’爆裂了很长的口子,‘水’在乱流乱喷,而有的地方完全堵塞,‘水’流不动了。”最后,医生极不愿意地说:“这类病例,死亡率极高。”马卡麒眼前一黑,喊道:“医生啊,他才五十多岁啊,救救他吧!”

医生说:“请你相信,我们会竭尽全力抢救他的!”第一次会诊,骨科专家认为,左髂股动脉被夹层压迫闭塞,左小腿和脚已经坏死;为防止坏死组织有害产物随着血液流向全身导致多器官衰竭,必须马上截肢!而血管外科专家认为:修复主动脉,必然导致坏死组织有害产物快速进入血液系统,加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心脏骤停,加之病人还完全靠呼吸机呼吸,根本不能承受深度麻醉……一个个抢救方案提出来,又被一一否定了。

5月1日当夜,正在重庆看望老母亲的血管外科主任医生赵纪春接到科室的电话:又有个主动脉“爆裂”的病人,血压很低,排不出一滴尿……

又是高血压引发的“爆管”,这让赵纪春非常焦急。他曾对记者说,我们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突破3亿,几乎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导致血管变硬变脆,缺乏弹性,血压持续升高,血管就被撑破了,每年因为高血压撑破主动脉血管的患者,中国人最多,而且较之国外发病人群更年轻——这些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发病逐年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血管疾病患者迅猛增加,血管外科也逐渐发展壮大,从普通外科分出成为了独立的学科。除了脑部和心脏的血管,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手术都属于血管外科,所以非常忙碌。况且血管的爆裂具有突发性,一“爆管”就危及生命。所以,我们的血管外科就成了医院的“119”,救命如救火,一年到头,随时都有十万火急的呼救,哪里“爆管”就奔向哪里。

夏世才这位患高血压多年的老病号,不满60岁就出现主动脉大“爆管”,实在太危险了!

赵纪春回答科室:一定要控制住血压。无尿,说明腿部肌肉坏死后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已阻塞了肾小管,肾衰竭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要立即做透析。等把他的内环境状况调整过来,才能考虑手术。

有手术禁忌,意味着医生几乎束手无策。夏世才已落入死神股掌,黑暗之门即将沉重永久地关闭。

马卡麒几乎绝望了。庆幸的是,那令人心惊的宣告夏世才生命终结的电话铃,一直没有响起。

在重症监护室,约二十位重症病人在一间大房子里呈环形排列。

按规定,每天下午六点,允许一、两个亲人探视病人。马卡麒望着那面如灰土,双目紧闭的夏世才,一声声含泪的轻声呼唤,也没能让他醒来。呼吸机的显示屏上,一直是一个“C”字。这表示,六天以来,他一直是靠呼吸机呼吸。

5月6日上午,吕炜亮医生,一个身高1米80,总爱出汗的八零后年轻医生例行查房时,又伫立在夏世才病床前。他摸了摸脉搏,又看了仪表,最后俯下身子,细细观察夏世才。这时,夏世才的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好像对于周边的世界有了细微的反应。这时,呼吸机上那个“C”突然一跳,变成了“A”。这表明,夏世才已经开始出现短暂的自主呼吸!

就像漆黑的夜空划过一颗流星,这稍纵即逝的一瞬,被吕医生捕捉到了——若是没有吕炜亮以高度的责任心,细细巡视,看到病人眼皮的微微颤动,一个抢救生命的机会也许就丧失了。

吕炜亮一激动,又是满头大汗。

再摸摸夏世才的股动脉,明显比前几天跳得有力得多了。

吕炜亮汗津津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让马卡麒也摸一摸夏世才的股动脉。再看呼吸机上,“A”字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死神之门还没有封死,露出了很细很细一丝缝隙!争夺生命的机会来了!

华西医院的医生,决不会无视这宝贵的机会。

“华西”医生——亮剑

马卡麒为什么总是怀着一线希望?

让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夏世才就医的这家医院吧!

加拿大人写的《白求恩传》有句名言:外科手术刀就是剑。

一百年前,来自白求恩故乡的加拿大人积极参与创办了华西协和大学。其医学院,在中国西部独领风骚,人才辈出。之后,改名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新世纪又并入四川大学,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百年华西,铸就了现代医学之剑,拯救了千百万人生命,不断创造着奇迹。

也许应合了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的印象,深藏于盆地之中的这个医学院也曾一度让人漠视,但历史却不断地给它亮相的机会。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际,以留美博士、胸外科杨振华教授为队长的赴朝医疗队,曾在14兵站医院救死扶伤,不惧美国军机的狂轰滥炸,在帐篷中完成了150例手术,荣获了志愿军军功章。他的英文版的自传流传于美国外交官群体,2005年,美国驻成都总领事曾对笔者说:成都,有一位令我敬佩的伟大的外科医生杨振华!

1965年春,时任上海********的柯庆施突然病故于成都。在发病时,上海与北京的强大的医疗组,气势逼人,根本没有听取当时的四川医学院曹钟梁教授的意见,按照胆囊炎的诊断去医治,病情迅速恶化。曹钟梁一再提醒:这是急性胰腺炎,非常危险!结果贻误了最佳手术时间。最后病理解剖,曹钟梁教授判断准确,是出血性急性胰腺炎导致柯庆施死亡——这让中国医学界震惊。

改革开放之初,华西医院派出的脑外科护士詹林赴美学习。不久,在一次脑外国际学术会上,她纵论脑外术后的护理。一个不起眼的“小护士”,丰富而极有价值的经验,让听众觉得不可思议!主持人一问方知,她在脑外科8年整,详细记下了华西近千例脑外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而美国那些功就名就的大专家,能亲历上百例脑外手术已属罕见!

事后回想,四川省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做脑外手术排着长队,詹林几乎天天都要见识“锯脑壳”。她的发言结果是,著名的波士顿医学院向她敞开大门,她读硕读博,成绩顶尖。上世纪末,她被选为全美护理学院院士、美国护理联盟教育委员会主任。她现任孟菲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詹林院士发现美国妇女分娩后没有产假,经科学论证按美国妇女的体质分娩后28天才能康复。于是护理学院向国会提出给分娩的妇女28天产假的议案,获得通过。2001年,美国妇女开始享受分娩后的28天产假。为此,詹林院士在美国名声大振。

对于战士来说,实战经验最为宝贵;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临床经验最为宝贵。

华西医院天天被汹涌而至的求医人潮包围着,现代医学之剑时时刻刻都在与死神和病魔交锋中磨砺,愈加锋芒四射。

如今,华西医院有20项医学学科水平在中国名列前茅,综合排名,一直在全国前三。2014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列榜结果,全国846家三甲医院参评,华西医院以100分名列第一。

这就是华西医院,绝非浪得虚名。这正是百年辉煌的延续,几代医务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果。

此刻,为了挽救夏世才,“华西”医生又“亮剑”了!历史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巧合!

夏世才5月1日发病到5月19日首次手术,竟与33年前抢救日本登山队员松田宏也的“时间表”完全相同。

33年前的5月1日,日本登山队员松田宏也,在贡嘎山登顶时遇雪崩,队友牺牲了,手脚冻伤的他以超人的毅力,咬着绳索从海拔7600多米的雪峰下到3000多米的海螺沟冰川,在严寒与饥饿中熬过了19天。奄奄一息,瘦如一具“木乃伊”的松田宏也幸运地被当地人发现并获救。

33年后,当“A”字在呼吸机荧屏上闪烁时,华西医院再次紧急组织专家会诊。骨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的专家,围在病床前,小声议论,反复琢磨。专业术语中夹着英语单词,让马卡麒不知所云。她只想从医生们严肃的表情中读到一丝希望。

最后,血管外科医生熊飞对她说:会诊的意见是,立即做手术,用腔内修复术为他疏通血管,解决掉最致命的病兆。

但是,再仔细看,夏世才左腿已呈黑色,说明坏死程度越来越严重。如果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成功,腿部坏死部分的有毒物质会回流全身甚至心脏,给心脏运去难以排除的“炸弹”,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松田宏也手指与双脚冻坏,“华西”的医生采取的第一项重大举措是截肢,一次漂亮的“亮剑”,一举击败死神,为松田宏也保全了生命。夏世才左腿坏死,病情与松田宏也相似。

怎么截,截什么位置,颇费思量。术前朱赟医生对马卡麒说:我们决定截掉小腿,保留膝盖。以后康复了,便于安假肢。

马卡麒已顾不得细听朱医生说些什么,而“以后康复了”这几个字,让她感到无比的欣慰。

5月19日,夏世才左下肢截除术顺利完成。

下一个决定生死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由赵纪春教授主刀。

赵纪春这一把“宝刀”

5月27日晚上7点,夏世才被推进手术室,修复主动脉血管,打通生命通道,成败在此一举。

赵纪春脚步稳健,精神抖擞,走进了手术室。接触过赵纪春的病员都说,这个赵医生,面带慈悲像,说话轻言细语,风趣幽默,好相处得很。见到他,不知不觉就有了信心。

手术室的门关上了。“手术中”三个血红的字,让马卡麒的心狂跳。

手术室门外的等待,分分秒秒都觉得如此漫长。

手术室内,没有对夏世才开胸开腹,赵纪春团队采用的是先进的微创技术:股动脉切开后,将长短两个“支架”送进去,凭血液流动推到指定位置,然后让“支架”撑开,让主动脉得以修复……

手术过程充满风险:可能出现破口逆向撕裂;心包填塞;血栓中风,等等。

水银灯下,高难的手术,让我们将赵纪春教授这一把著名的“宝刀”看得更清楚。

赵纪春出自著名外科医生肖路加门下。

上世纪20年代,肖氏兄弟医院,名震川内。肖露嘉院长之子,同音的肖路加,青出于蓝,成为中国肝胆外科顶级专家。在群星璀璨的华西名教授群体中,肖路加是一把著名的“宝刀”。

博士生导师肖路加,收生极为苛严。

肖路加看中赵纪春,重庆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又读了三年解剖学硕士,一把银亮的手术刀条分缕析,把人体的筋骨血脉、五脏六腑“读”得清清楚楚,烂熟于心。好比是学西洋绘画的人,一生重视素描基本功。肖路加非常重视解剖之功,几十年来还保持着一种习惯,做完了一台大手术之后,一定要到解剖室去,对照尸体,再反复看看,认真总结得失。

肖路加的照片就放在赵纪春办公室的书柜上,最醒目的位置。他始终在向着众生微笑。

在华西医院,每位名医,都有点个人兴趣与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