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56

第1156章 将军再好,此地不用

“朝廷以开禁更多机器设备,允许在神都以外指定州郡开设工厂,向财阀释放善意,以换取,或者说是骗取财阀的资本进入工业,接受朝廷的税务监管。只要他们进来了,就甭想在偷税漏税乃至避税。

所以明年的财商大会不是和民间财阀商量,而是给他们一个警告,但凡是不放弃非法避税,甚至还在偷逃税者,将从此丧失进入工业,开办工厂的机会,同时朝廷还将严厉打击。”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若是允许工业在神都之外建厂,将不再受到神都的直接管辖,朝廷对生产的调控与监视都将减弱。”

欧阳羽担心工业在神都之外的州郡发展会削弱朝廷对产能控制,丧失监视的能力。沈云卿对此早留了一手,他说:

“因此日后所有私人兴办的工业工厂与生产工厂,朝廷视工厂产业的重要性,占一定的股份比例。同时派遣协理进驻工厂负责监督。至于产能调控,日后各地电话网络打通,可以通过电话联络各地工厂,下单或者控制产能。”

这时女帝打断说道:

“爱卿是要让工业迁出神都?”

“臣知道陛下的担忧,陛下是担忧民间得到工业之后,可能用来造枪造炮,威胁天下安危,或者与朝廷争利。陛下大可无需担忧,朝廷的工业并非迁出神都,而是对一些并非朝廷命脉的工业进行对外开禁。诸如军火、兵器、制造、炼钢、火车、铁路、电器、机车、万料厂一部、制药、研究等朝廷命脉工业不会开禁,其他涉及民间生产的产业都应该进一步开禁,允许各地兴办工厂。

同时朝廷也将在各地兴办更多工厂,得到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经营治理天下。

而且朝廷在各地道府兴建火电厂、小水电,产生大量的电力,如果不使用就会被浪费。开办更多的工厂将会消耗更多的电力,降低发电运营的成本,同时还能发展工业,促进民间做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工业发展对外扩散转移是工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靠人为压制在一个地区是不合理,也办不到的。

女帝担心工业对民间开放和扩散,会带来民间掌握技术造反,以及民间资本做大,朝廷资本收入减少,再次陷入民强国弱,被资本绑架的局面。

所以这次的工业开禁和对外转移,但凡是涉及电器、电力、冶金、炼钢、制造业、中高级化工、火车、铁路、通信、制药、军工、兵器这些国防、国家经济命脉产业都不会转移,也不会开禁,甚至未来一百年内都不会开禁,只会在其他地区开办分厂,不可能对民间资本开放。

能对民间开放和转移的生产都是民用和半军民两用生产,如纺织、染布、造纸、生铁、服装、面粉、食品、初级化学品、普通机械生产等等这些生产,同时朝廷在这些民营企业内根据行业的重要性,出资占一定的股份比例,以便于调控干预和监督。

同时朝廷也将在各地根据原料需求,开办更多的国有企业,以增加财政收入,平衡民间资本。在民间经济彻底理顺之前,国有资本将始终以强大的一面存在,防止私人资本失控,再次干预和绑架政治。

女帝担心的民间掌握了工业技术造反,至少未来五六十年内不具备条件。

首先是制造枪炮的工业技术门槛高,只要朝廷控制了军工生产和所需要的特种设备、特种钢,神都以外的地区就无法生产。

其次是民间的人才严重不足,现在顶级的技工和知识人才都在神都,没有技工,没有化学,没有工业切削机床和工业母机,根本无法制造军工产品。

最后是设备和钢材,制造枪炮的特种钢、工业切削机床、特种设备、技工、化学品生产、设计人员都在神都,没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就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而且神都有全国最大的武器和弹药库,加持有军工生产,哪怕兵临城下,也是巨大一个兵器库。等到日后人口达到五百万级,千万级,就是一个巨大的兵仓。

而开放给民间的生产设备,都是生产民用产品的机床,只要没有特种设备,想要制造枪根本就是不可能,制造大炮更是天方夜谭。

即便有枪有炮,子弹的制造难度比枪炮更高,只要控制了技术、技工、设备、材料,就不存在军工技术扩散的问题。

“臣知道仍然无法打消陛下的顾虑,但各州开办工业是大势所趋,神都及其五县再大,也无法满足全国的生产需求,而且工业所需物料会随着工业规模扩大供应更加困难,将各地开办工业势在必行,还请陛下明鉴。”

“事关重大,欧阳你怎么看?”

“回陛下,允许各地开办工厂有利有弊,利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朝廷控制得当,监督到位,对天下都是有利的。工厂可以就近购买物料生产,而无需再千里迢迢运往神都生产,同时开办更多工厂,可以吸纳更多农民雇工,减轻土地矛盾。而工业税目前最为完善,罕见有偷税漏税,确实可以遏制财阀偷逃税款,同时还能拉拢财阀。

但弊端是现在吏治不清,臣担心允许各地开办工厂之后,朝廷监管将被削弱,如朝廷监管不到位,工业税法也会形同虚设。”

这时沈云卿接话说:

“陛下,首批开禁臣建议现在各地道府与经济重镇开禁,暂不宜全国开禁,如此有利于朝廷监督调控与产能调整,以便于摸索管理方法。同时臣还是当初的建议,如要开禁各地兴办工厂,就必须重新调整官制,只有调整官制,才能更好监管各地兴办工厂,否则再好的工业税法,也是摆设。”

允许各地开办工业企业,配套的行政体系也需要到位,不能用十世纪的官僚体系,管理十九世纪末的工业社会,这是行不通的。

而且一旦工业大规模开禁,会出现大量的社会现象和行业,这已经不是现在地方行政架构所能应付的问题,官僚系统改革扩容和专业化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摸索经验,首批下放的工业企业不宜铺张,都集中在各道道府集中兴办,有利于集中产能,方便调控,做大核心地块的经济规模,然后以点线向周边辐射。而不是无序的下放发展,大搞零散生产,这样不利于调控和市场有序发展。

沈云卿一连提了两个禁忌话题,在平时肯定要看女帝脸色,但今天是个例外。

女帝担心战争失败殃及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威信,所以需要一个政治筹码,以换取朝堂政治势力的妥协。

否则女帝年纪大了,这次战争又失利,下边就会有官员会瞎BB,议论女帝年事已高,是不是老糊涂了,还有没有能力担任皇帝元首这个职务。

更大规模开禁工业政策和扩充官僚队伍,改革官僚体系,在都做加法的情况下,官僚系统,尤其是户部和吏部系统一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只要摆平了户部和吏部,工部的问题不大,兵部只要抚恤到位,刑部不吭声,礼部就是跳死了也没用。

所以在女帝给自己找下台阶的时候,沈云卿提出工业政策开禁,和官僚系统做加法改革,无疑能让女帝再次考虑官僚改革,同时开禁工业政策,因为这两项都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利好,算是收买人心,摆平战败带来的官僚非议。

所以王朝政治中的时机很重要,“将军再好,此地不用”也是白搭,政策再好,不合统治者的胃口也没用,因此王朝政治很多时候需要把握好好时机。

想当初女帝重用沈云卿,是公孙芸惠被逼的走投无路,不得不开始相信“奇技淫巧”这玩意儿能救国,同时当时面临长达二十年的内忧外患问题,迫使女帝不得不用奇技淫巧。

现如今外患基本消失,内患可控,女帝年纪渐长,考虑身后事的情况下,女帝的改革决心和动力正在削弱,对改革官僚和进一步松绑工业经济已经不再打算继续推动,而是想躺在功劳簿上等着盖棺定论。

所以女帝现在的心态就是安安稳稳数小钱钱,其他的事情维持现状就行了,能开疆就开疆,不能就等日后再说吧。

沈云卿再次提起官僚改革引起了女帝兴趣:

“此事朕会再做考虑,现在都退下吧。”

“臣告退……”

待等沈云卿、欧阳羽离去,女帝起身离开御书桌前来回踱着,边踱边问周芳婵:

“婵儿,海郡王所提方略你以为如何?”

“婵儿不敢妄论。”

“说说看,皇祖母又不怪你。”

“是。婵儿以为,工业开禁能利国利民,是件大好事。首先各地能办更多工厂,更多的工厂需要更多的人力,而我朝九成的人丁都在农村,因此各地开办工厂可以雇佣大量的农民。

大量农民去做工,就能缓解朝廷与地主的土地矛盾,同时种地的农民少了,种粮也会有所减少,粮价就会回升。而朝廷有收割车,日后还会有更先进的收割机,朝廷只需要调控收割车、收割机,就能控制粮食的产出,从而替代因为农民变成雇工带来的农业产出缺口。

其二,大量兴办工厂,能带来更多的工业税收与雇工税收,但同时受雇的农民需要减免农业税,但是工业税比农业税更高,因此朝廷的财政岁入会更多。

其三可把民间财阀地主的钱,吸引在工业,当从事地主和传统商业的财阀减少了,朝廷就能腾出手来打击那些仍然从事商业、外贸与土地偷税漏税的财阀地主,从而解决经济犯罪。而且打击这些经济犯罪,朝廷还能得到一大笔罚金收入,朝廷再用这些罚金收入去兴办更多工厂,岂不是一举两得。

至于官制改革,婵儿想说,现在的朝廷就是一个大杂烩,一个衙门管着以前好几倍的事,原本是盐铁司,现在却管着生铁、钢铁、铜料、设备、染料、酸碱盐、煤炭、织布、买卖一箩筐的破事,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还额外增编了七个员外郎,十二个郎官,即便朝廷不改革官制,其实官老爷们自己也在改自己,虽然官衔没增加,但现在的六部权利却是比三十年前任何时期都要大。

即便是清水衙门的礼部,每年分到的财力,搁在三十年前都够撑起大半个朝廷的开支。所以婵儿觉得官制如果要改,是有些道理的。”

“是啊,但放权容易收权难哪。”

“皇祖母说的是。”

其实官制改革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官僚,而在于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