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88

第1188章 捷径

详细看完军情,交还女帝桌前,沈云卿说道:

“陛下是担心战局恶化。”

“贼兵登陆西亚都护与崖郡都护之间,将从陆路切断我军退路,而陆文虎战报少说是三月前发出,三月之中可能迅速恶化,朕岂能不忧。”

“但现在也只能等薛将军援兵明年赶到战场,现在做任何担心都无济于事。而且在臣看来,如果薛将军赶到战场,在崖郡与西亚都护之间登陆之敌将成瓮中之鳖,无论他们登陆多少兵力,都将被我军消灭。”

这时徐文进接过话说:

“话虽如此,可毕竟这是四个多月前的消息,谁也不知道薛将军抵达战场之前会否再生变数。陆文虎势必要调兵北上抵御敌军从背后攻击我军,届时部署在沃尔萨森边境的岐军数量将更少,将难以招架敌军的密集进攻。”

“应该还不至于,除了陆文虎与朱贺部的五万五千人,还有两万罗哈诺与达尔翰部族编列的冷兵器步兵和骑兵,另有一支一万六千多人的燧发枪装备起来的义军,所以我军在西亚都护是九万人。”

“何来一万六千人的义军?”徐文进问。

这时女帝说:

“此乃乌兹曼境内的一支义军,眼下还是机密,爱卿不可泄露。”

“是。可是即便有一万六千人的义军,那两万罗哈诺与达尔翰军也未必可靠,难以用于作战。”

“爱卿所虑不无道理。”女帝表示认同,随后又问沈云卿“海郡王以为如何?”

“回陛下,这两万兵马虽然不堪大用,但他们的妻女都在我军控制之下,量他们不敢叛乱。而前番陆文虎、朱贺连续作战,缴获有大量联盟军火器、大炮、弹药,以目前局势,艾玛丽应该会联络陆文虎取得这些军火

所以臣以为,只要图曼塔能被动员起来,我军在西亚都护短时内可以再添数万大军,足以支撑到薛将军援兵抵达战区。”

岐军目前在西亚都护集中地兵力名义上由七万五千人,其中陆文虎部四万人,朱贺部五千人,西郡都护一万人,另外有两万罗哈诺与达尔翰部族的冷兵器装备的步兵和骑兵。

但是这支部队不可靠,所以被部署在西亚都护与波兹津的边境,让波兹津的火器军团替岐军看着,所以这两万人是不能算到账面上的。

此外西斯法赫在西亚藏了一万六千人的部队,清一色都是燧发枪。

陆文虎、朱贺前期作战陆续缴获了四万多支各型燧发枪和大炮、弹药,眼下的局势已经非常危险,艾玛丽应该会主动联络陆文虎,提出寻求军事帮助。

陆文虎如果果断灵活一些,也会将缴获的装备交给图曼塔族用于武装。

并在乌兹曼和西亚都护边境进行集结和训练,这样一来,岐军至少可以多出四万人的武装力量。

而且消息发自四个月前,如果陆文虎当时做出果断决定,这个时候四万多人应该已经完成集结和基本训练。只要采取守势继续坚守,岐军是能支撑到薛刚抵达战场的。

“陛下,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乌兹曼死守都城,我军能坚守到薛刚抵达,其他的现在都鞭长莫及。”

“唉……”女帝一息长叹,随后又说:“朕何尝不知鞭长莫及,担心也无济于事。可恨我朝海军无法前往乌兹曼海(地中海),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时徐文进说:

“海郡王,从地图上看,绕过菰洲(非洲)可大洛伦萨国,经由洛伦萨过可到乌兹曼还与西亚都护沿海,朝廷为何不派遣海军前往乌兹曼海,如此便可防止联盟军登陆。”

“本王也想啊,可这不是办不到吗。”

徐文进建议从本土派遣一支大型舰队,从南海出发,走马六甲,沿着印度沿岸,经过中东,在走东非,绕过南非好望角,沿着西非去伊比利半岛,然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黑海,就能阻止联盟军登陆高加索。

对,这个逻辑是没问题,可有问题的是,以现在的技术条件这办不到呀。

且不说风帆战舰从三亚出发,去地中海,全程少则一年三个月,多则要两年,这还只是距离问题。

一支庞大舰队动则就是两三万人,几百艘船,这么大的舰队补给需要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才能保障。

而东非沿岸现在虽然有岐民的定居点,但是人口最多的才超过五千人,其他都是两三千人的据点,根本不足以对舰队进行补给。

如果绕过东非去西非,那问题就更大,西非沿岸都是欧洲各国殖民地,他们怎么可能给你补给。更何况欧洲在西非的殖民据点最大的据点也就只有两万多人,而且还要保障他们的商船和军舰补给,根本就没有能力给岐军补给。

所以组建大规模舰队从非洲去地中海,目前的技术条件无法保障,只能以小规模的舰队去地中海,但现在派遣也来不及,而且派遣数量太少也不顶用。

这是目前最大的尴尬,就是海军鞭长莫及。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沈云卿让人取来世界地图,挂在地图架上,指着日旦城(苏伊士)说:

“如果此战平息,我朝可与乌兹曼在此挖一条海运河,打通此处陆地,今后经由日旦运河,便可前往乌兹曼海与西洲诸国。”

听到这里,徐文进都觉的是天方夜谭:

“这可是把两个海从陆地上给挖通啊,如何能办到。”

这时女帝目光出神似有所想,她说:

“前朝既然能将南北运河挖通,我朝为何不能将此地挖出一条运河。”

徐文进没吭声,因为这已经不是他能考虑的问题,挖运运河归根到底是钱和民力的问题,作为军事专家来说,当然是乐见对军事有利的工程项目,但是这种劳民伤财的工程活动,自己就不要参合了。

这时沈云卿一记马屁附和:

“陛下圣明,不仅前朝挖掘运河,我朝,尤其是陛下登基的这些年,也开挖了大量运河,总长度已经不下一千二百里,此处长度全长不超过三百五十里,如果全力开挖运河,十年可成。十年后我朝商船、战舰将无需继续绕行菰洲,可由此处运河直接前往西洲,路程至少缩短六成,顺风顺水半年可达西洲诸国。”

苏伊士运河于1868年挖通,1869年通航,法国人前后挖了11年,期间还因为霍乱、经费、强征奴隶问题停工,所以十年挖通苏伊士运河是可能的。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前期,苏伊士运河进行过两次拓宽,这才有了今天宽阔的苏伊士运河。

沈云卿早在五年前,两国协议生效的第二年,就派出了考察团前往苏伊士进行考察和勘探,目的就是为了日后挖掘苏伊士运河,打通岐帝国从亚洲前往地中海的海上航路,缩短贸易路线和海军航行时间,规避非洲开发度低,不足以支撑大型舰队补给和停靠的问题。

而眼下要解决朝廷海军力量投射地中海的捷径,就是挖通苏伊士运河,但是这需要一大笔钱,投入大量的民力和劳动力。

但现在岐帝国不缺钱,劳动力完全可以由朝廷花钱雇佣中东民力挖掘。

“如果能在十年内挖通这条运河,我朝前往西洲的海上通道将被彻底打通,要比陆路前往西亚都护更为便捷。”

“朕看此议可行。素琴,将此事记下,年后朝议。”

“是。”

坐回御书桌前,女帝短期茶盏喝了口茶,随后继续说:

“这运河挖在乌兹曼,却是我朝的出钱,日后这账怎么算?”

“回陛下,日后挖通运河之后,可以就地拦路收费,所收费用作为两国共同受益一人各半,而且日后世界商船将数以百万计,每一艘商船哪怕只收一两银子,一年也是一百万,可以永远不断收取费用,这远比绕走菰洲便宜得多。”

“原来如此……还是爱卿想的高明。”

女帝口气透着某种鄙视但又不可名状的语气,很显然这种在别人家门口修路收费的事情只有沈云卿干得出来。

但事实上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谁投资谁受益,只要国家之间关系融洽,就不会出现回苏伊士运河的局面。

朝廷与乌兹曼共同挖掘运河,朝廷也没必要吃相难看的索要全部产权或者高额产权,首期五十年可以要个百分之四十,五十年届满之后降至百分之三十五,二十年后降至百分之三十,然后不在降低。

岐帝国将永久持有百分之三十的股权,百分之七十则留给乌兹曼,然后全世界的商船都要走这里走,绝对是坐地收钱的好生意。

但是这么好的生意到了女帝眼里就成了下流主意,但问题是女帝收割沈云卿红利的时候就不这么想了。等到运河开通,进入回报期后,每年大把大把的路费进账,女帝肯定不会拒绝。

“徐爱卿。”

“臣在。”

“将陆文虎战报尽快告知兵部诸位爱卿。”

“是。”

“现在两位都退下吧。”

“臣等告辞。”

待等离开御书房,徐文进还是觉得挖运河没谱,于是又问沈云卿:

“海郡王,在两海之间挖条运河真能行?”

“本王五年前就已经派人前去考察过,当然能挖,而且本王早有此意。”

“那这可是一笔惊人花费。”

“花费再多,只要有长远利益,初期的投入对于日后的收益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尤其是对军事战略,再多钱的未必能买到有利的战略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