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03

第1203章 做饼充饥

庒县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可以媲美市级单位的地级市,无论经济、人口,都与海通州城不相上下。唯独城池还是三十年的前的小县城,但是县城已经全部包砖,修的比一些州郡的州城还要豪华,足可见庒县财政的富裕。

庒县依然维持着三十年前屯垦乡的生产模式,有向乡镇集体模式发展的趋势。腊婆移民迁入海通之后,大都安置在庒县,学习庒县的先进农业、养殖、海捕经验,另外有一些安置在其他各县,学习木工、篾匠、陶艺、冶金、铁做等技术。

高粱仍然是庒县主要粮食作物,也有一些玉米和水稻,冬天也会种些小麦,当地的酒类产品成为粮食产品增长的新动力。

庒县港口建成后经过数次扩建,现在足以容纳海军舰队停靠,沿海的贸易和海捕成为庒县第二个产业支柱。

海通整体布局仍以农业为主,木工业、造船业、手工业也占很大比重,海港贸易和海捕只集中在庒县。

海通的经济情况沈云卿了如指掌,所以海通只停留了三日,继续坐船走运河去徐州。

段莹玉长期以来对海通搞农业意见很大,在段莹玉看来,沈云卿这么有能耐,就应该把海通建设成金饭碗城市,但三十年来沈云卿始终只让海通搞农业和基本手工业,这让段莹玉一直不痛快,因为搞农业的利润低,要是搞成广州这样,拥有高度发达的外贸金融,段莹玉的进账自然也就更多。

其实段莹玉根本不懂经济,只会瞎搞。

抵达徐州时,铁路已经修到徐州城外,徐州段基本贯通,沈云卿乘坐专列,于七月十六中午抵达神都,沈云卿马不停蹄进宫面君。

兵部陆续发来的军情都显示达马格局势趋稳,但乌兹曼军团仍然处于混乱中,圣光骑士会联盟似乎也出现了内部问题,迟迟没有发动军事进攻。

兵部方面推定认为,圣光骑士会联盟对塞耶特发动兵变抱了很大希望,所以严重低估了塞耶特兵变失败带来的战略被动。

也就是说,圣光骑士会联盟认为塞耶特至少有七成的把握取得控制权,然后就会发生媾和。

但结果非但是塞耶特兵变失败,还发生了无法控制的局面,达马格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没落贵族给控制捡了大便宜。

同时圣光骑士会联盟联太过乐观估计了形势,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万一塞耶特兵变失败,该采取什么措施继续战争,或者外交谈判,他们都把宝压在了塞耶特的身上,结果还押错了,非但没有起到决定性影响,还朝着不利方向发展。

一旦战争部署和战略预判没有同步,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调和紊乱。

而且他们是联盟作战,相互之间既没有统一指挥,也没有很好的协调,甚至都各怀鬼胎,现在局势出现重大转变和不利因素,他们内部显然是发生了争论和失调,导致军事行动的迟缓。

另外朝廷还收到了薛刚和周枢的公文,就抵达战区后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薛刚率军与三月二十七日抵达的西郡,抵达西郡不久,就接到了敌军在高加索登陆的消息,兵力从去年的一万两千人,增加到了两万,但没有向北移动,而是自东向西部署,将高加索南北切断,将陆文虎部的西亚都护与崖郡都护隔开,没有做南北进兵。

原因是后勤困难,因为高加索地区现在人烟稀少,路况很差,岐军的补给都是通过里海航运、西亚都护南部、波兹津和乌兹曼获取,而高加索地区缺乏人口,同时又是山地居多,不适合大规模兵团的后勤保障。

换而言之说,陆文虎部的后勤主要靠高加索以南高地平原上的人口城镇保障,以及从波兹津、乌兹曼贸易获取,高加索地区是没有后勤保障能力的。

而高加索以北地区是伏尔加下游平原地区,现在一样人烟稀少,属于牧区,如果没有马队和车队,一样不利于后勤补给。

这伙两万人的联盟军一头扎进高加索之后,刚开始还挺高兴,然后就发现自己被后勤给困住了。

眼下高加索黑海沿岸根本就没有大型的港口,全靠小船和小码头运输,这两万人就地驻扎就已经很吃力,要展开深入几百公里,上千公里作战,就需要拉长补给供应线,他们既没有充足的补给量,也没有充足的马匹、车辆,更没有后勤民力可以利用,结果就是到了高加索,被钉死在了当地,寸步难移。

而沈云卿琢磨着,这帮子人登上高加索,可能不完全是出于战略考虑。

不可否认,切断高加索就会切断西亚都护与北部联络,切断了陆文虎的退路。但高加索地区是目前黄金白银的大产区,登陆高加索的联盟军,更可能是奔着高加索的金银矿区来的。

此时女帝正在金律园云华亭中消暑纳凉吃西瓜,最近几日有些闷热,女帝办公闲暇之余都喜欢到金律园走动走动。

其实现在已经有电风扇这种先进科技,宫里已经较为普及,办公场所和朝殿都有,电风扇后在蹲一盆冰块,就能产生清凉舒适的冷风,但女帝还是更喜欢到金律园纳凉。

“臣南巡归来,向陛下交旨。”

“爱卿辛苦,快平身。”

“谢陛下。”

“素琴,给海郡王赐坐。”

“是。”

待等沈云卿落座,女帝继续说道:

“南方的情况如何?”

“有好有坏,有喜有忧,多数是经济贫富不均,并非民情似火。”

“嗯,爱卿发回的奏本朕都看了,江西的问题确实刻不容缓。”

“江西的问题在于地处内陆道路闭塞,虽然朝廷也在江西修路,但江西人少,地方行政破碎,即便修了路,也很难连片,无法连片就不能带来人旺,人不旺气则不旺,经济也就好不起来。

臣建议日后应该加大江西上游与本地治水,等江东铁路修通之后,可以修江西至江东铁路。”

“此事爱卿酌情与工部商议,拟定方略呈朕即可。”

“是。”

“江淮、江南如今超过河南、河北,是朝廷财税的重镇,马虎不得。尤其是江西,距离两湖近在咫尺,不可不防。”

“陛下所言极是,真此番南巡视察,深感行政重新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一旦日后部分工业对地方开禁,会形成地方经济割据,朝廷几十年来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臣建议应该尽快进行地方行政改革,将大的州郡重新划分,以免日后地方经济做大,与朝廷分庭抗礼。”

“此事与改官制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之举,眼下西征尚未取得实质进展,此时提此议不合时宜,还是再等等吧。”

女帝还是想等战争出结果,如果此战大胜,推动官制和行政改革阻力就小,因为女帝又有了新的政治资本和政绩用来压服官僚,这一点很重要。

政治不同于老百姓办事,政治改革很多时候需要时机,皇帝借助自己征战或者某些政绩带来的政治效应,推动一些改革的进行,能起到压服的作用。

“南巡见闻爱卿写本呈朕即可,细处朕自会询问。现在财商大会与百族大会都在进行之中,你对此番大会有何看法?”

“财商们的关切还是得从南巡说起。”

“哦,这是为何?”

“陛下刚才也说了,现在两江是天下财税重地,但是两江与河南、河北、京畿、关中都不一样,两江地区的商品、产业更丰富,而北方则相对单一,这就导致两江的商人群体与北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北方有的情况南方有,而南方有的情况,北方不一定有。”

“嗯,说的有道理。继续说。”

“现在财商最关心的是朝廷工业能开禁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对地方上开禁,允许在地方上开办工厂,这是现在所有财阀最关心的问题,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甚至连偷税漏税、避税都没有比朝廷扩大开禁工业更重要。

因为偷税漏税和避税还不至于导致商业上的失败,但是如果朝廷继续扩大工业,做大工业,把工业攥在手,现实是明摆着的,这些商人早晚要被朝廷的工业生产给逼死,他们最后连偷税漏税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现在的局面其实是天下财商有求于朝廷,而朝廷对天下财商的需求已经大幅减弱,确切的说,天下财商对朝政的干预已经基本解除。”

“哦,是这样吗……”

女帝意味深长看了一眼沈云卿,然后端起西瓜亲自给沈云卿递来一片。这意思再清楚不过,这天下资本是不干预政治了,但你这位天下第一号大资本家,笼络了这么多小兄弟在身边,你干预政治的力度的也不小。

“陛下明鉴,经过近三十年的治理,粮商、地主、布商、盐商、绸商五大传统势力已经无法对朝政产生威胁,朝廷的权力和财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反天下所有商人都要巴望朝廷给他们生路,朝廷改革的目的也就到达了。

剩下的土地问题、官僚问题、官制问题、行政问题,都会随着经济发展,工业扩张慢慢被解决,尤其是土地问题,会最先解决,之后其他问题只要继续现在的方针,都会逐一消除。”

“爱卿这个饼画的很香,但吃起来未必可口。”

“所以要把面粉和水攥在手里,至于饼好不好吃,饿不死就行了。”

“这倒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