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73

第1273章 贫富差距

沈云卿让人跟踪了几天,终于找了个机会与孙璧源在杏子街撞个正着。

“抱歉,在下一时大意疏忽冲撞了阁下,还请阁下见谅。”

“无妨,一点擦碰不足道哉。”

孙璧源给人第一印象是个“文艺小清新”,标致、俊朗、潇洒,但又青年的萌新。

“我听公子口音,不是神都本地人吧。”

沈云卿操着江南口音问话,孙璧源则反问道:

“阁下是来自江东?”

“敝人祖籍兰陵,久居神都多年。敢问公子何方人士,尊姓大名?”

“在下姓孙,江南西道婺州人士。”

“幸会幸会。在下姓沈,久居在神都。观公子气相,也是今年前来赶考的举子吧。”

“正是,小生正是前来赶考。”

“真是巧了,犬子今年也有幸参加科举,不知公子考的如何?”

“会试尚未公榜,不敢揣测,不过想来不会上榜。”

“哦,这是为何?尚未公榜,为何言败。”

“唉……”

孙璧源叹了口气,沈云卿就觉得奇怪,你把考卷糊朝廷脸上,你还知道自己不会中榜,明知道不会中榜,还要写这种抨击朝廷的文章,你怪得了谁。

“孙公子为何叹气呀?”

“此事说来一言难尽。”

“一言难尽?”

沈云卿就纳闷了,你多愁善感个啥呀,天塌了能砸你头上?

“说了阁下也未必能懂,不说也罢。”

“公子这么说,沈某更加要弄个明白。今日既然有缘,不妨沈某做东,向公子讨教一番如何?”

“也好,阁下先请。”

引孙璧源上套,二人随后来到附近的茶楼,边喝茶边聊天。

“方才见孙公子愁眉不展,能否告诉沈某一二?”

“此事说来复杂,不难那么好说。”

“孙公子但说无妨。”

“好吧。阁下既是江南人士,以为江南与神都两地富庶相比如何?”

“这个……神都地小,岂能与江南相提并论。而且江南广大,并非所有州郡都一样富庶,江南精华之地在江东,江东与神都相比,应该不相上下。”

“那在下如果说江东比神都穷困得多,阁下可否相信。”

孙璧源此言一出,周围喝茶唠嗑吃点心的食客、茶客纷纷投来目光,显然是觉得震惊,觉得眼前这位小伙子脑子准有病。

但沈云卿不介意,因为他也很好奇,孙璧源站在什么角度得出江东比神都穷得多的结论。

这就好比说苏南、上海,经济要比北京差得多,但现实中感受不到这种现象,经济数据上也反应不出来,但孙璧源说有这个现象,总得有个依据吧。

“公子何以见得江东要比神都穷困?”

“神都有机器生产,江东却还是农耕,仅此一项,江东便是逊色得多。”

“哦,公子也懂机器生产?”

“在下是不懂,但在下知道种地收入比机器做工少得多,而神都的物价反比江南还要低,神都百姓收入比江东百姓更多的情况下,物价都一样,岂不是江东百姓穷,江西百姓更苦。”

孙璧源的观点认为,同样是月消费三千块,江东老百姓收入六千块,神都老百姓收入一万块,江东老百姓就比神都老百姓穷太多,差了百分之四十,而江西老百姓只有四千块收入,所以更穷。

这是孙璧源的经济观点,他是站在绝对数上进行的比较,而不是相对比较。

打个比方说,不考虑房贷、车贷等等,假设全国平均值三千块就能满足一家每个月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开销,而神都老百姓月收入一万,刨除三千块的支出,能有七千块用来消费其他商品,或者存款,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

而江东老百姓每个月收入六千,也能拿出三千块钱用于基本消费之外的支出。

江西老百姓月收入只有四千,每个月只能挤出一千块用于其他开销,所以孙璧源得出结论,神都比江东富,江西比江东更穷的结论。

同时神都地区的物价比江东低,加之神都地区老百姓收入高,所以神都老百姓更富有。

这个说法有合理性,但是并不客观。因为三十年前,神都老百姓月收入只有四千块,江西老百姓月收入只有一千,但是生活支出必须要三千,所以三十年前老百姓是普遍赤贫,无法温饱。

而现在不管怎么说,全国多数地区老百姓都在基本生活标准之上,解决了基本温饱和社会生存问题。孙璧源反应的只是相对经济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他只是站在老百姓立场上,懂点经济科学看问题,而不是站在朝廷视野看问题。

按理说神都作为首都地区,生活成本更高,高房价、高消费、高物价,但现在是倒挂,神都地区的物价成本全国最低、消费全国最高,房价情况比较特殊,这就造成首都地区和其他地区出现显著经济代差。

造成这种原因的症结正像孙璧源自己说的那样,神都有工业,而其他地方没有,导致神都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越挨近首都地区,物价其实相对越低。

因为工业有大机器生产,有高效化工,有密集人力,同时铁路修通,让河北、关中、陇右的物资可以低成本调度和运输。铁路降低了传统低效率商品的运输,从而降低了成本。

比方说粮食,以前都靠陆路和漕运运输,神都在黄河、洛河边,可以用漕运,但是其他内陆地区就只能靠陆路或者自己治下土地农业产出,就近解决,但如果无法就近解决,就只能靠运输。

而陆路运输成本高,效率低,运量小,漕运虽然比陆路运输成本低、效率高,运量大,但是在万吨轮、十万吨轮、甚至百万吨轮出现之前,铁路运输比漕运和海运成本低。

在全国都使用改良稻米、小麦、北方晚稻的情况下,河北、神都、关中地区调粮成本更低。

而且现在河北、神都、关中地区通过铁路供应化肥,让北方粮产大幅增加,粮价降低。

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交通技术在北方的双增长,一定带来物质成本的降低。

而江东铁路虽然基本开通,农业与北方不相上下,但是江东没有工业,导致工业消费品成本就高,但是江东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并不高,物价较高的主要是工业品和非生活必需品。

孙璧源做的是纵向绝对比较,而不是做的横向平均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