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72

第1272章 三江三才子

今天下午送来了南海舰队的公文,两个多月前发现罗娑船只明显增多,乌兹曼人也出现明显增长。

据当地土人内线侦查反应,罗娑城内从一年半前开始,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万乌兹曼人,有男有女,像是拖家带口,还有大量乌兹曼部落武装,和至少三万支的火枪,六百多门大炮,五十多艘战船。

是叛乱失败后,南方的一些支持叛乱部落,利用乌兹曼政权分裂,无暇顾忌南方的时候,携家带口逃难至此。

哈桑顺手收编了这些人,加快了武装自己,南海舰队认为罗娑会有军事行动,向兵部报告请求向腊婆和南海周边飞地岛屿增派海陆师。

罗娑这件事沈云卿找阿里木试探了多次,阿里木其实也清楚沈云卿在打什么主意,尤其是岐帝国与复国军的事曝光后,阿里木现在越来越谨慎,对罗娑这件事迟迟没有明确态度,只说哈桑是乌兹曼的叛徒。

言外之意这是内政,是家务事,岐帝国不要插手。但阿里木很清楚,罗娑是块肥肉,就在岐帝国嘴边上的肥肉,不可能没有想法。

而且阿里木现在还打算日后解决掉哈桑后,利用罗娑的税收还岐帝国的债,更不可能把罗娑拱手让给岐帝国,而且岐帝国显然也没有抵债的打算,而是直接白取。

摸清阿里木态度后,沈云卿打算养着罗娑,养肥了再杀。

因为罗娑就那么巴掌大的地方,现在被岐帝国与乌兹曼双重封锁,无论怎么逃,也逃不掉,财富也不可能飞走。

因此可以一边利用罗娑收税养着,一边让乌兹曼去死磕,等到死磕的差不多,岐军再出兵一举收红利。到时候罗娑的财富和地盘都是岐帝国的囊中物。

“那就依兵部的请求照办,尽快调动海陆师增援腊婆、骠国,以免发生不测。”

“陛下圣明。”

二人异口同声,女帝随后话锋一转再次提到那胆大包天的考生:

“此考生考卷调出之后,即刻将人找来。”

“臣领旨。”

……

下午稍晚,该生考卷全部调入外藩寺,沈云卿和欧阳羽亲自批卷。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却是考生的身份,竟然是“三江三才子”之一的孙璧源。

“三江三才子”中的三江是指的江西、江南和江淮三江,三才子分别是孙璧源、郭韵忠、栾释非。

其中郭韵忠是淮南扬州人,传统书香门第世家,人称“诗首”,因为他诗写的好。

栾释非是秀洲人士,人送雅号“是非先生”,因为他出口成章,口才极佳,文章极好,但特别喜欢到处搬弄是非,替人打官司。

孙璧源是江西婺州人士,家境一般,父母是婺州普通手艺人,但是运气很好,拜在江西国学大师曾普盛的门下,人外号“笔匠”。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画画极其出众,但从来没听说孙璧源还喜欢评论时政,竟然还敢进京赶考批驳朝政,按这么个节奏发展,就是失意才子的命。

难怪这位的笔墨入眼第一感觉就给人以艺术享受,感情这位是字帖大师,写得一手好字。

据说孙璧源六岁就能诵读经典,八岁就开始写诗,十岁能写辞赋,十二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就开始卖字画,十六岁江西成名,十八岁并称三江三才子,与郭、栾齐名。

孙璧源其他考卷答题可圈可点,而且可以看出此人有严重偏科,兵部答题有些想当然,刑部答题中规中矩,吏部答题太过锋芒,都是批判之词。

户部答题与礼部答题有重复,而且言论更激进,更像是替老百姓鸣冤叫屈打抱不平声讨权贵,不过户部居然给了乙等。

沈云卿琢磨着,考官肯定是觉得这手字写的不错,值乙等这个价。否则按户部的心态,这种考卷直接给丁等。

工部答卷数学考题全部答对,这点出乎意料,农经答题中规中矩。

外藩寺答题基本瞎抓,全无世界观,外交观,完全站在传统思维看世界。

“字是好字,都可以用来当字帖临摹。只是此人思想太过激进,满肚子的怨气,不免有怨妇之嫌。”

沈云卿对孙璧源的平价是“思想激进”,太过理想化,总想着国家的问题能一夜解决。

这时欧阳羽说:

“那此人你用还是不用?”

“得先考察考察,实在不行,也可让他去做个教书博士,否则可惜了他这一手好字好画。”

欧阳羽顿时发笑,随后又说:

“你何时开始也对名人字画感兴趣了?”

“这人才得分三六九等,关键不在于人才如何,而在于如何用人。孙璧源此人也许未必是个治国人才,但日后加以深造培养,一定是个国学大师,而此人又懂经济,可以做个学术大家。”

沈云卿现在对孙璧源有两个安排,一是孙璧源有真才实学,不是纸上谈兵,如果确实有真才实学,孙璧源此人无疑将是一个巨大潜力股,如果背景没问题,可以守在身边加以培养,日后会是不逊于自己的经济人才。

二是孙璧源空有纸上谈兵的本事,只能搞理论研究,不能去干实事,但是孙璧源书法精妙绘画出众,是三江三才子之一,而他又有仕途功名之心,沈云卿琢磨着可以安排他深造,从事国学和学术工作。

尤其是孙璧源写的一手好字,这是日后最难能可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保存发扬。

而且现在朝廷有这个财力、物力、生产力,发展一些社会文化娱乐的产业,养一些人,搞一些文艺产业。

只有当基础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生产力得到发展,才会有多余的资源用来养农业、工业之外的文艺、娱乐、艺术人才。

之后几日,沈云卿让人去摸清了孙璧源的住处和活动作息规律,这位文艺青年还浑然不觉自己闯了大祸,竟然还去吃喝玩乐,到处走街串巷。

不过这也算得上是正经进步青年,不像有些考生,考试期间放卫星,搞出什么幺蛾子。不是去嫖妓被发现,就是捅出什么破事,被人揭了黑历史,这位还算正常。

根据豹韬卫了解,孙璧源进入神都后,除了看书就是到处逛,沈云卿琢磨着,这位是在考察神都的经济和社会人文。

因为隆元十年的科举考生名单没有发现孙璧源报名参加,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由此推断今年也是孙璧源第一次到神都,如果他是一个实践主义者,那么到处走街串巷,就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通过走街串巷深刻观察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