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15

第1315章 黄粱美梦

二人一直谈到深夜,钱冲多次催促,担心沈云卿出事,都被他回函打发了回去。

“看来密党比沈某想象的复杂庞大的多。”

“要剿灭世济堂,唯一的办法是破坏他们的商业网络,一旦丧失了利益,他们就会迅速陷入混乱与分赃不均。”

“那今后如何联络夫人?”

“还是我派人去联络王爷吧。”

“也好。”此时沈云卿忽然又想起大墓一事,遂即又问苏薰风:“夫人可知道苏家庄通往万御山庄的密道是何来历?”

“想必郡王应该是去过了万御山庄的地下。”

“是的,在万御山庄的地下,发现了一处墓室,看规格十分之高,但墓室内的陪葬品似乎遭到了洗劫,可是当年苏家所为?”

“据我所知,墓葬打开之时,墓室并未遭到破坏与盗掘,也没有特别值钱的陪葬之物。当年为了便于进出,搬走了一些箱子物品,剩下的就仍在墓室,没有去动。”

“那可有发现墓志?”

“没有墓志。家父当年也很奇怪,如此皇家大墓,竟然没有墓志碑文。”

“那为何没有打开墓室棺椁,移走棺椁?”

“死者为大,不宜轻动。而且密道并不经常使用,因此没有挪走的必要。”

“那夫人可知道从苏家庄密道向北走十二里地,有一个岔路。”

“知道,但那是一条死路。家父曾多次令人前去查看,都一无所获。”

“沈某此番进入,偶然发现这条死路的尽头有一处大型墓***中密布杀人机关与陷阱,异常厉害。令尊当年就一点也没怀疑过?”

“我曾听家父说起过,怀疑这条密道尽头有什么,但是一直没发现端倪,因此也就作罢了。”

“那可想过从地面挖开?”

“不瞒郡王,当时家父曾经带人找到了这处死路的尽头挖掘过,但地下似乎有毒,当时毒死了两人,最后只得放弃。”

“原来如此……”

苏世贤如此精明之人,不可能想不到断头路尽头可能藏着什么,几次三番开启断头路机关未果,苏世贤转而从地面上把断头路在地表的位置给找了出来,让人就地挖掘,结果开挖不久,就因为地下发出的不明毒气毒死了两人,开挖就此中断。

其实苏世贤和沈云卿刚开始一样,都是中了思维误区,都认为地下的主入口都有机关开启闭合,所以惯性的认为断头路一定也是有什么开启机关。

但实际上断头路根本就没什么机关,而是单纯的依靠石堵的重量,用蛮力堵住了通道。如果一直往机关开启上面想,就永远想不到这一层,这是机关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心理暗示。

综合苏薰风提供的消息,这处墓穴的主人,身前有很大概率得罪了不少人,害怕死后被人挖出来报复。否则没有必要布局如此精巧的杀人机关,还在地面上设计一层挥发性毒气,显然是墓主人身前干了一些黑到不能在黑的勾当,以至于需要如此严密保护。

谈话到深夜,核心的细节基本掌握,沈云卿决定不在逗留,尽快离开:

“今日不便久留,沈某先行告辞,后会有期。”

“郡王请便。”

少顷走出塔楼,世外的温度低的让人哆嗦,但心里更冷。

密党的复杂程度超过了此前的预料,甚至比最坏的打算更糟糕。确切的说,现在的天下如果是百分之百的股权,朝廷占百分之六十的话,世济堂至少占百分之三十五。

国家经济越发展,朝廷释放红利越多,这些密党吃朝廷政策,坐享经济红利就越多,即便他们合理纳税缴税,他们的资本膨胀速度都快得多,因为他们是集团资本,同样的成长率,自然是谁的本大,利就越大。

一个是一百万块的本钱,一个是十万亿的本钱,同样增长百分之五,一百万获利五万块,而十万亿的本钱获利就是五千亿,进入下一个汇报周期,后者利息的利息,都比前者本息还多。

这就是资本大鳄的可怕之处,他们拥有强大的资金,隐秘的商业运作网络,一旦聚集起来,就能控制整个国家机器权力。

而权力的本质,是一切广义的资源,遵循统治者的意志,投送向任何一个领域,实现统治者的意志。

当统治阶层丧失对经济的主导权,本质上这个政权就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能力。

走出庵寺,钱冲等人等的很是焦急,见到沈云卿竖着出来,顿时松了口气。

“员外,可急死我了。”

“难道还能被吃了不成。”

“属下是担心员外有个三长两短,无法向老夫人交代。”

钱冲口中的老夫人,其实就是女帝,只不过不便明说罢了。

“走吧,回茨河县上船。”

“就这么完了?”

“嗯。”

“这庵寺的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有如此神通让员外就范。”

“走吧,回去再说。”

“是。”

一行人顶风冒雪,于后半夜回到茨河县汉水码头,上船后休息一夜,第二天开船前往随州。

沈云卿就密党始末与来龙去脉挑了重点,但不敏感的内容说与钱冲。

两日后船到随州境内,卢乾已经提前抵达。当晚在安排下秘密与卢乾在城内接头。

“这次密会为何超时这么久?”沈云卿问。

“高层拿到了朝廷消息,要我们等。”

“什么消息?”

“郡王之前说的农业开禁,高层拿到的消息是农业开禁与官制改革共同进行,并非只开禁农业,而且农业是半开禁。”

“是的。”沈云卿坦诚承认了信息的准确性,随后又说:“知道为何不把全部消息内幕都告诉你吗?”

“不知。”

“因为你如果知道的太清楚,密党高层就会起疑。但如果你只知道部分,就不会引起密党的怀疑。”

沈云卿之所以不把完整消息告诉卢乾,一是以卢乾的身份、地位,不足以向朝廷打入深层暗桩。

二是卢乾之前就从来没有表现出如此迅速准确的消息获取能力,一下提升到朝廷核心机密,逻辑上说不通,密党很容易进行内部排查和验证。

三是沈云卿透露给卢乾的消息虽然只有三分之一,但是速度比密党快,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多数情况下,信息不在于是否完整,而在于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信息的速度。

无论是官制改革还是农业开禁,前者是政治权力利益,后者是经济利益,密党中绝大多数是地主,他们对经济利益显然更感兴趣。

而卢乾能够弄到经济利益的核心消息,而速度更快,这才是更重要的关键要素。

再重要完整的消息,都是有时效性的,一旦丧失了时效性,就是骨灰级的消息,也是垃圾。

密党会议之所以拖了将近十天,就是在等朝廷内部确切的内幕消息。

而官制改革与农业开禁最开始在内阁高层和权贵中扩散,然后下沉,向中层官僚和其他人扩散,沈云卿可以通过观察密党得到消息的速度,推断出密党在朝廷内部残余暗桩的深度和高度,从而把这些人的范围给过滤出来。

朝廷通过最近十年的柔性措施和秘密逮捕,过滤掉了一大批密党暗桩和眼线,但不可能全部过滤掉,一定还有一些没有启动,或者更加隐秘的暗桩。

通过这次的观察,只要推算时间和往返路程,就能通过消息从内阁向下扩散的速度,推算出泄密的时间和权力高度。

“密党现在准备如何应对此番官制改革与农业开禁。”

“尽快疏通关系,占领开禁乡。同时加快对各乡渗透,控制地方。”

“对各乡怎么个渗透法?”

“据说朝廷要任命乡官,但不知道怎么任命,也不知道乡官一级到底有多少人。但不论如何,朝廷应该只会任命主官,其他乡官都由主官就地聘任,因此重点先渗透和安插次要辅官。”

这次官僚改制,沈云卿拿出的方案只有上半部分,只笼统说了官僚改制的大致框架性内容,并没有拿出官僚改制的体系量化内容。而密党方面则认为,朝廷官吏太多,县一级只到县令是朝廷放缺,县令之外的县城、主簿、县尉这些小官儿都有州府和县府自己安排任命和就地聘任。

如县丞,一般都由地方上聘任举人,主簿可以是秀才,甚至完全不需要文凭,县尉则由州府派遣,或是县令举荐。也有朝廷直接任命的情况,但情况并不普遍。

中原王朝由于版图太大,行政单位太多,朝廷政权到县其实就已经很吃力,如果县一级的次要官吏都要朝廷放缺,会带来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和人事任命,因此县一级的次官都是地方自己任命解决。

根本不可能像现代一样,哪怕一个科员,都可以通过招录和国家任命。

于是这些密党认为乡一级的官吏,除了主官之外,次要官员都由地方自己任命,然后他们就能像渗透县一级一样,渗透乡一级。

殊不知沈云卿早料他们这么想,一早挖了大坑,倒了汽油,点了一把火,等着他们往里跳。

这次官制改革,就是要让朝廷行政管辖直达到乡,同时为了兼顾现在的官僚体系,对县一级的改革会滞后与州一级和乡一级。采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头对进,会师县城的战略。

县一级的次官,目前绝大多数仍然是州县一级自己任命,这部分小官的数量太多,不宜清退裁撤,因此暂时不动,只做平行调整,或者选拔其中一些晋升。

但同时,县一级的主官和次官会增加,而增加的县一级官吏,统一由朝廷中枢派遣任命。

乡一级的官吏也统一由朝廷派遣和任命,州一级的官吏做晋升和平行移动,同时大量增加技术官吏,充实州一级行政,初步完善社会体系。

也就是说,朝廷通过对州县两级官吏进行扩大,稀释了地方权力,但同时牢牢抓住乡一级的行政,实现政权到乡。

整个计划八到十二年,最多十五年能够实现全国主要地区官僚的扩充和换血。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官吏到了退休年龄开始退出官场,不用朝廷强力清退,到时候也会自动退休。

等到官僚体系重塑后,再向村一级行政辐射,等村一级行政完善起来,乡、村两级的行政可以灵活一些,让州任命行政主官,抓农业经济建设,道任命政治主官,抓思想政治工作。

而且此番官制改革,不会一下全国铺开,先试点,边试点边改,边推广,然后逐步扩大。密党梦想着乡官全都靠地方自己任命,朝廷撒手不管,那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