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30

第1330章 小鲜肉

就在母子二人“密谋合伙”算计沈云卿的同时,沈云卿、张祥二人走在去章台路上,继续就借款给图曼塔一事深入交谈。

张祥现在面临着退休交权,他不想晚节不保,好给自己的仕途画上圆满句号,这是王朝制下绝大多数官吏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后就很容易发展成不作为。

稍晚时,沈云卿得到消息,周芳婵去轩禾书院,是去见了孙璧源。

确切的说,两人聊得很投机,但在沈云卿看来,周芳婵不是去见孙璧源,是去约会,是周芳婵相中了孙璧源。

这件事得立马干预一下,不能助长事态发展。

一是孙璧源还没成型,还在考察阶段,目前还不知道孙璧源是纸上谈兵的理论专家,还是能上能下的理论实践专家。

如果前者与周芳婵结合,日后将会带来可怕的政治后果,夫妻二人一通胡搞,很可能让帝国脱轨。

二是周芳婵的地位决定了婚姻配偶必须有很高的起点,虽然不要求家世如何强大,但至少男方的能力不能太弱,因为周芳婵太强,男方太弱容易发展出武则天。

三是周芳婵的定位起点很高,这就要求男方得在智商、情商、能力、背景上配得上她。

而背景这个东西是可以靠外力塑造的,只要沈云卿愿意,随时可以塑造任何一个人的背景,不过就是钱和人脉而已。

但是智商、情商、能力这三样,却不是人为可以靠外力塑造的,只能是先天和后天自我形成,如果孙璧源智商、情商、能力不足,这桩婚姻就不合适。

其四是孙璧源的标签是文人,众所周知传统文人的毛病很大,沈云卿对此也很敏感和担心,因为历史上把中原王朝带脱轨的,文人占多数,武官集团只占少数。

而且武官集团带来的危害,虽然是血淋淋的伤害,但是文官集团带来的危害,都是永久性深入骨髓,甚至是亡国灭种的伤害。

如宋朝文官集团造成的亡国灭种的文明体系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都没能走出阴影。但是呢,武官集团的影响却早已灰飞烟灭在历史中。

所以文人如果把国家带偏,甚至跑脱轨,后果比武官集团严重。

中原王朝历史上,没有一次是因为武官集团作乱导致文明体系的崩溃。

你看三国之乱,两晋之乱,隋唐之乱,晚唐之乱,五代十国之乱,虽然天下民不聊生,间接伴有外族入侵,但是文明体系没崩溃,民族体系仍然完好,最后仍然实现了统一,反推了外族。

但是从宋朝开始的文官集团,哪一次不是亡国差点灭种,文明体系遭到空前破坏。

宋给外族亡了两次,一次是女真灭北宋,一次是蒙古灭南宋,一个朝代给灭了俩次,历史上可能找不出第二个。

明朝也是文官集团祸祸,然后给满清灭国,文明体系再次遭到空前打击,全民族奴化,甚至到到今天还有奴症后遗症。

因此,站在文明体系的大高度来看,文官集团一旦脱轨,对文明体系的打击比武官集团脱轨更严重。

当然,很多人会说,武官集团脱轨造成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不可否认武官集团的危害是肉眼看得见的血淋淋伤害。

但是,任何文明都是被野蛮所打败,如果没有野蛮,就没有文明的进化。

同时文官集团如果把国家带偏,其实后果不比武官集团带来的损失更小,甚至更惨中。

女真灭北宋,在北方杀了多少人,摧毁了多少社会基础。蒙古灭南宋,杀了多少人,摧毁了多少繁华。

满清灭明,杀了多少人,摧毁了多少灿烂文化,造成的文明体系伤害,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

所以武官集团脱轨,和文官集团脱轨,需要付出的鲜血代价其实都差不多,但是武官集团脱轨,几乎没有发生过文明体系和民族体系的崩溃。

而文官集团脱轨,非但会造成外族对本族的大规模屠杀,同时还会对文明体系和民族体系造成广泛,其影响持续的冲击,一千年也扭转不过来。

孙璧源是文人,沈云卿就担心他如果入赘皇室,借助周芳婵的政治平台,容易把国家给带偏,带脱轨,这个问题性质就很严重了。会造成长期的,且持续性的影响。

其五是女帝把周芳婵拴在身边,沈云卿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女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啥要把周芳婵拴在身边,周芳婵如果与孙璧源结合,女帝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女帝反对,二人根本就不可能结合,除非私奔。但如果私奔,女帝肯定会满世界通缉二人。

而且女帝耳目遍及神都,周芳婵与孙璧源私会,女帝不可能不知道,女帝现在什么想法就很重要。

多种因素相叠加,周芳婵和孙璧源腻在一起,未必是好事。

于是当晚,周芳婵回宫后,沈云卿专程让她来泸溪宫与她面谈。

“芳婵见过表舅。”

“快坐快坐。”

“好。”待等落座,周芳婵问道:“不知表舅何事要与芳婵当面说?”

“表舅问你,你今天可是去了轩禾书院?”

听到这里,周芳婵心头一紧,脸颊明显有些泛红。她小声说:

“表舅怎会知道?”

“那你知不知道,陛下也会知道此事。”

“知道,我知道皇祖母的眼线众多,应该会让人盯着我。”

“那你既然知道,还擅自出宫去轩禾书院去见那位。”

“这么说,表舅也知道了?”

“我本来并不知道,但是今天路过广陵街时,看到了你的马车。我当时就觉奇怪,你很少出宫,更很少去轩禾书院,不偏不倚被我碰上,肯定是有什么要事,所以让人跟着你去了轩禾书院。你可是相中了孙璧源此人。”

“……”周芳婵不语,但是脸颊红的很是厉害,一直红到了脖子颈。

“你是看中了他的文采,还是看中了他的人,亦或者看中了他的才华。”

“都有一些。”周芳婵压着嗓子所,声音宛如猫叫。

“都有一些那就是看中了他的文采和人,不是他的才华。”

女人对男人的第一印象是得长得英俊潇洒,这跟现代追小鲜肉是一个道理,古代也靠卖相,卖相不行,个人的机会就会大打折扣,你才华再好,也是刘墉刘罗锅子。如果没碰上切割专家,就是埋在沙子里的毛钻,永远没有发光的时候。

周芳婵一定是先听说了三江三才子之一的孙璧源被沈云卿给收进了学和书院,然后就联想到自己表舅看人一定不会走眼,而周芳婵一定是对三江三才子的文采神池已久,于是就想一看究竟。

而孙璧源卖相又好,典型的小鲜肉小清新,还是去年的榜眼高学历,同时又是文艺青年。

古代的文人骚客殿试三甲,其实搁现代就是明星文艺青年。

于是孙璧源又是卖相好,又有文采天赋,痴情女一见倾心,然后就迅速发展。

但是,皇室的爱情“政治”永远是第一位的原则,周芳婵如此精明干练,总不至于被爱情冲昏头脑,很大程度还是受到了沈云卿影响,觉得沈云卿几次三顾茅庐,一定是孙璧源有过人之处,才会被沈云卿看中。然后周芳婵就开始自我安慰,觉得自己的爱卿能成功。

“芳婵,表舅承认孙璧源此人长相英俊,文采非凡能说会道,对治国理政也有一些非凡见解,但是长相英俊文采非凡不能当饭吃,能说会道有见解,不等于真有大才能治国。相反也可能是纸上谈兵的一届草包秀才,弄得不好轻则误国误民,重则江山覆亡。”

“但是表舅数次考察孙璧源,最后亲自追到了洛河码头,将他收入轩禾书院,不正是看中他的才能吗。”

“是,表舅是认为孙璧源此人有才能,但是他的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不能说明他能实干。你要清楚,能说会道不等于实干实践,实践才是真理,实干才能治国。

表舅看中孙璧源有才能不假,但表舅也不确定孙碧就一定是实干型的人才,也许只是徒有其表的纸上谈兵,纸上谈兵者做做文章,写写书没问题,但绝对不合适摆在重要权力位上,这一点你要有分寸。

当然,不是表舅干预你的终身大事,而是你要知道,你身在皇家中,如果只想安心度日,倒也无妨,但想要有些作为,未来的夫君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为你撑起一片天,这一点你要清楚了。

而且陛下将你收在身边,定是有长远打算,而你也年纪不小了,终身大事陛下定会有所考虑,你可要心里有数。”

就本意而言,沈云卿不想干涉周芳婵的婚姻,即便孙璧源只是一个绣花枕头,他也不反对。大不了让她二人做对才子佳人,远离官场权力是非,安稳渡过一生,沈云卿还是办得到的。

但关键是女帝这个因素,和周芳婵现在的位置,决定了周芳婵的婚姻注定是政治婚姻,如果孙璧源能力不够,这桩婚姻注定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