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34

第1334章 缘起缘灭

木架上除了摆放着香料,还有一些其他的瓷瓶、木匣、布匹、丝绸,存放了一些药丸、折纸、生活用品,还在一个木匣内,发现了两把扇子,一把折扇,一把团扇。

折扇上还有作画题字,而落款竟然还是沈闻。

“又是沈闻!莫非……”

沈云卿此时隐隐意识到,此墓的墓主人与沈闻关系非同一般,如果作进一步的猜想,沈闻很可能就是那个驸马,想到此处沈云卿不由一惊。

少顷,最后两个木箱被打开,由于用铁箍箍死,而且说起来都是文物,只能对铁箍进行破坏性拆封,还不能伤害到木箱,废了很大气力才将木箱打开,打开后让人吃惊,是两箱子的书信,还有字画。

字画都是沈闻落款,而书信,竟然也是沈闻落款。每一封书信都按时间进行排序,清晰梳理出书信内容的发展脉络。

“郡王,您家祖上的阴德非同一般呀。”钱冲边说,边冲着沈云卿傻笑,言外之意沈云卿这是三进宫了。

第一次是沈农助圣祖开国,第二次是沈闻与公主私情,与孝德帝关系密切,第三次是沈云卿自己入赘皇家。

一个世家能有一次攀龙附凤的机会,就已经是不得了的机缘,沈家四百五六十年三次攀龙附凤,这个中天大运恐怕无人能及。

“别急着下定论,先看看这些信里写了什么。”

尽管嘴上说冷静,实际上沈云卿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沈闻与皇室一定有秘闻,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个公主的身份究竟是谁。

按顺序取出时间最早的第一封信,所有的谜团到此全部解开,沈闻在信中第一行揭秘了收信人的真实身份,是当时的百花公主周婉玉。

周婉玉是孝德帝的妹妹,根据宗谱和史料记载,周婉玉此人性格刚烈,切习得一身好武艺,堪称是女中巾帼,公主中的战斗机,而且张相极美,仿似天子下凡。

而且周婉玉短暂的一生有三大喜好,一是爱习武收集兵器名马,二是爱香料,调制有秘香百香酿,但是配方已经失传。三是爱书画。

但是周婉玉十九岁就死于疾病,因此绝不可能活到天宏九年。

沈闻写给周婉玉的第一封信确切的说是一封情书,是沈闻写给周婉玉的情书。

沈闻认识周婉玉那年,周婉玉十六岁,沈闻二十三,二人都未婚,也无指婚,二人是偶然间在街上认识。

从心中内容来看,当时沈闻穷困潦倒,在神都街头卖画,巧的是周婉玉出宫散心,碰上了沈闻,周婉玉对沈闻文采字画颇为喜爱,对沈闻这个人更是一见倾心,于是二人就此认识上了。

之后的多封信大都是情书,其中零星提到过孝德帝,从内容中看,孝德帝认识沈闻,很可能是因为周婉玉。

由于信件太多,多达两百七十多封,沈云卿名人将信件、字画全部抬到上层墓室仔细梳理。

所有信件以时间脉络为索引,之前困扰沈云卿的三大疑团陆续揭开。

一是沈闻与孝德帝的关系,从信中来看,沈闻在天宏年间是孝德帝的秘密高参,负责替孝德帝谋划政局,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

二是孝德帝撮合了沈闻与周婉玉二人,动机是孝德帝看上了沈闻的能力。虽然信中没有明说,但是从之后的时间和信件可以推断,周婉玉的死是假死。

三是神翼卫的组建与周婉玉有关,周婉玉应该就是大将军万御,为了隐藏身份,大将军万御都是戴面具示人。

四是周婉玉的假死,是孝德帝年间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开始,周婉玉组建神翼卫的重要目的,就是对依附户部、吏部的地主、财阀以及结党营私的官僚进行秘密逮捕、处决和杀害,并且受到了皇太后的支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孝德帝称帝后,皇太后还垂帘听政了九年,因为这是他们三个人玩的政治把戏。

孝德帝假装做傀儡,实权在皇太后手中,母子二人唱双簧,实际上暗中还有一个周婉玉在搞清洗。

孝德帝在位期间之所以能中兴,显然是因为政治清洗,解决掉了一大批资本绑架官僚,干预政治的朋党。

孝德帝时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朋党政治,危害到了皇室和国家安全,采取激进措施挽救政权和皇权完全是可能的,但是又不能公开做,就只能暗中秘密进行。

也正是因为孝德帝时期严厉打击朋党,户部和吏部在孝德帝时期受到空前重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户部和吏部出现了转型,从朋党政治,转变为资本政治。

朋党是文官政治集团勾结地主、财阀形成的利益集团,瓦解之后户部和吏部内部发生分裂,尤其是江淮和江南出现了分裂,河南、河北、关中三地政治分裂,形成了多边格局,一旦朋党内部分裂,朋党的威力就大打折扣,危害也就被降低。

由于户部与吏部内部出现严重分化,皇帝就有了机会拉住一边打击一边,搞平衡游戏,从而取得一个微妙的政治平衡,一直持续到公孙芸惠上台。

沈闻与周婉玉二人一明一暗,沈闻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孝德帝“喜欢”他的文采,所以沈闻就以“诗人才子”的身份游走在官场商场收集证据,替孝德帝出馊主意,而老婆周婉玉则在暗地里干各种杀人越货的黑勾当。

夫妻二人配合默契,真的是“狼狈为奸”,孝德帝的江山越坐越稳。

期间周婉玉为沈闻生养了两个男孩,为掩护身份,孝德帝给沈闻指婚了一门婚事,孩子就挂名在这门婚事之下,这就解释了沈家的族谱上为什么没有女方的名字,因为沈闻并没有认可这门名义婚姻,周婉玉才是他的原配夫人,但是又不能写在族谱上。

然而好景不长,天宏八年底,周婉玉吐血,被查出得了恶疾,天宏九年三月病亡,享年三十二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连续出现三个三十二,是因为周婉玉死于三十二岁。

周婉玉一死,皇太后于当年年中也驾鹤西去,当年倒下了两座大山,对孝德帝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但是沈云卿琢磨着,周婉玉死后应该没有立即下葬,因为这么大的陵寝工程,不可能短短几个月完成,需要几年时间。

而且天宏九年的财政还没完全好转,因此应该是先入殓,棺椁存放在孝德帝的陵寝中。待等日后官场风波平息,财力好转之后,才进行的建陵安葬。

但是陪葬品是天宏九年一起制作陪葬,所以就会出现假冢内的陪葬品底款会有天宏九年的情况。

信件截止到周婉玉死后彻底断绝,但是沈闻还是留下了一封“思亡妻”的祭文。

从祭文中看,周婉玉的死对沈闻打击极大,祭文极尽哀思欲绝,可见沈闻对周婉玉何等痴情,这也解释了主墓室墓道壁画和壁龛的成因。

墓葬的发掘到此基本水落石出,现在还有三个秘密未解。

一是神翼卫最后的去向。

二是周婉玉棺木旁的黑棺里面躺的是谁,沈闻最后终老兰陵,是埋在了兰陵,还是死后也葬入这处陵寝,那口黑棺里躺着的是不是沈闻。

三是这处墓葬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挖掘建造。

关于第二个疑问,只有派人返回兰陵,挖开沈闻的墓,才知道沈闻是否葬在兰陵。如果葬在兰陵,那么周婉玉旁的这口黑棺是沈闻的衣冠冢。

至于神翼卫的去向,有两种可能,一是后期在与朋党血战中瓦解,二是孝德帝后期遣散了神翼卫。

这处陵寝不排除是神翼卫遣散后,由神翼卫秘密挖掘的,否则如果动用民力挖掘,这个秘密一定无法掩盖,极可能是神翼卫秘密挖掘工程,并且持续了较长时间。

墓内布置如此众多的机关,显然是大将军万御身前一身血债,得罪太多的人,孝德帝担心周婉玉死后不得安宁,所以让人精心布置了如此阴险密集的杀人机关,都是集体性杀伤机关,为的就是对大规模挖掘破坏陵寝的人进行群体杀伤。

真相到此基本水落石出,但仍然大量疑团待解,如周婉玉死后,沈闻与孝德帝之间的合作进行到了什么地步,孝德帝中后期又采取了什么手段,完成了改革。

从史料中看,孝德帝的中兴还算成功,中期的改革推动较快,在没有周婉玉的帮助下,孝德帝如何进行的改革,现在都没有相关内幕史料,很多内容都被一笔带过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或者说,许多记录太过血腥和黑暗,都被销毁了,没有留下痕迹。

墓室的勘察发掘持续了六天,没有进一步的重大发现,并没有找到有关的史料文献。

发掘工作到此不再继续,沈云卿让人提取了两罐香料和两箱书信字画后,开始撤离墓穴,并将向入口石道处填入熟土,在入口处用暂时用水泥封堵。

并且留了一个气孔,用空气泵将墓室内的空气抽空,让墓室保持相对真空,以利于墓室内的保存,便于日后对墓室进行保护性开发,在这里新建一处博物馆。

结束对万御墓的发掘,沈云卿马不停蹄赶回宁阳,寻找沈闻墓地。由于沈闻墓地年代久远,并不在现在沈家墓地之内,因此需要寻找。

根据官方史料和县志,还有地方上的传言,最后死活找不到沈闻的墓地,寻找工作进行了两年,就是死活找不到。

一切都像谜一样,消失在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