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35

第1335章 六省

泰德十三年年底,河北、河南、关中、江淮、江东、岭南、两湖七道初步实现电话、电报并网,于次年打通各道主要道府、州府治所电网网络,帝国进入电器时代,县一级还有待继续延伸,预计六到八年内可到本土主要县。

不过也从这天开始,女帝又多了一项工作,一度令各地官吏闻风丧胆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

女帝隔三差五就电话查岗问政地方,而且专门给各地豹韬卫拉了暗线,暗中核实地方情况。

泰德十四年初,莱州两艘一万两千石船完工下水,开始试航,同时作为最后一款风帆船,朝廷不再制造更大风帆木船,一万两千石将是最后一款量产木船。

二月沈鸿蒙、沈骏崇相继大婚,娶得佳人。为此丈母娘哭闹了很久,很不甘心。

当年三月,经过多伦谈判、磋商、妥协,内阁通过官制改革决意,朝廷开始推动官制改革,首期改革将从中枢开始。

六部升格为“省”,户部改组“财务省”,吏部改组“政务省”,兵部改组为“军务省”,礼部、刑部、工部分别改组为教务省、法务省、工务省。

各省最高官职为“大臣”,官衔二品中,副手为“省辅”或“次官”,官衔从二品上

财务省下设:支度部、供给部、统筹部、仓场部、银监部、券监部、海关部、矿务部

政务省下设:考功部、公务部、内政部、民政部、总务部、土政部

军务省下设:军械部、海军部、陆军部、军机部、军需部、军法部、情报部

工务省下设:机械部、水利部、交通部、工程部、劳务部、工务部、海务部、国厂部

法务省下设:刑诉部、立法部、审计部、司寇部、肃贪部、提刑部

教务省下设:宣教部、教育部、礼宾部、秘书部、文化部、宗教部、理事部

以上各省各部均为六部下辖各司升格部门,部分司级部门不做升格调整,同时新增更多司级部门加强行政管辖。

金戋寺升格为外交院,外交院下辖一寺,十一局,分别为金戋寺、南洲局、魏洲局、西洲局、菰洲局、昆仑局、西亚局、东亚局、内事局、外事局、情报局、翻译局。

同时组建农事院,司农寺、太仆寺归入农事院管理,专司农业与畜牧农林发展。

御史台职能不变,御史大夫从从三品提为正三品,御史中丞从正五品提到从三品,侍御史从从六品提到从五品。新增督察御史一职,从六品,常驻各州监察地方。

恢复重组大理寺,专司刑狱审理。

各寺少卿由正四品提到从三品,诸郎中由从五品提正四品,诸员外郎由从六品提正五品,各司丞由从六品提正五品,其他各官制多有上提一品、二品或半阶

有鉴于秘书监大案频发,此番改制秘书监彻底退出中枢职能,转变为国家档案、文物考古、博物馆藏,不在担任核心中枢职能。

新置电力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外部、民俗部、通信部六部,与铁路寺、邮政署、金戋寺共同独立管理,向内阁与皇帝负责。

其他各寺、各司、各署、各监待等日后调整。

以上是中枢改革升格,州一级调整刺史职能调整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别驾调整为思想政治工作,长史调整为专司教育、文化、宗教事物。

司法法曹一分为二,一部改为专司民事诉讼,一部合并司马一部组建司寇,专司地方治安,性质相当于警察。

六曹改为十一曹一督查,新置刑曹、医曹、商曹、育曹、市曹、督察。

刑曹负责州、县刑事犯罪起诉和审理,医曹负责卫生防疫,对接卫生部。商曹负责地方工商,对接商务部,也负责地方海关。

育曹主持地方教育工作,市曹对接土地管理、林业管理、市场管理,对接政务部,地方督察对接对接御史台,设立州督查御史,专司信访、举报、弹劾与地方检举揭发。

县一级官职大体不变,但职能与官衔能做出重大调整。

县令从正七品,调整为正六品,首都与重要县县令调整为从五品,县令不在过问全部案件审理,只有民事诉讼和审理全权,刑事侦查、诉讼与审判交由州刑曹与司寇负责,县令可以协助

县丞从正九品、从八品,一律调整为从六品,从属官提升为主官,专司地方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职能对接州别驾。

主簿调整为正七品,县尉调整为正七品。

同时新置县寇与县户,县寇对接司寇,负责地方治安,但无刑事侦查、审理权限。县户专司县、乡一级的征税、户口、土地管理。

乡一级设立正七品乡尹,正七品屯长。

乡尹相当于乡长,负责组织地方上的农业生产,屯长负责乡一级的治安和武备,但是不向县寇、司寇负责,只向县尉与司马负责,因为当前天下人口,百分之九十都在农村,乡级行政单位的人力资源最容易被投入战争当中,由军队负责监督更为妥当。

乡以下暂不做变动,但是设立亭长一职,亭长之上设立大亭长,用于安置有功军卒,属于荣誉职务,有职但是无权,每月享受朝廷发放的津贴。

首期改革从泰德十四年持续到泰德十八年,先对中枢、各州新增各曹进行增补与调整,各州官吏职能仍然不变,同时在河北、京畿、关中三地开始试点乡尹、屯长制度,泰德十八年后,二期改革陆续调整各州、各县官吏职能。

泰德十四年六月,哲巴尔率领使团抵达神都,就外交、军事、经济各项领域与朝廷磋商。由于图曼塔独立,导致乌兹曼元气大伤,哲巴尔此来是为重新建立与岐帝国关系。

乌兹曼王位仍由伊哈汗·伊萨德的小儿子达乌德·伊萨德继承,叔叔利亚德·伊萨德成为摄政王

战争结束后,乌兹曼得到了大量战争赔款,但目前还不清楚他们得到了多少,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期支付,都不得而知。

但是与哲巴尔交涉的过程中看,乌兹曼得到了一大笔赔偿,其中还包括图曼塔放弃的那部分,因为哲巴尔此来就是商量减少阿里木贷款一事。

哲巴尔希望减少贷款数额,从而避免偿还巨额债务,沈云卿没有拒绝,欣然允诺,贷款总额从当初的一千万两,骤减至三百七十万两,但是都要黄金,还款条件仍然不变。

同时双方就陆路边界划界、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飞地进行协商,于两年后勘定双方边境。

军事层面哲巴尔希望获得军火技术,但是被沈云卿婉言谢绝,这显然是不可能答应的条件。

政治层面哲巴尔想与岐帝国达成军事同盟,但是沈云卿希望乌兹曼方面与图曼塔签订和平条约与互不侵犯协定,哲巴尔没有答应,此事不了了之,不过三年后出现了转机。

对于盘踞在罗娑(马六甲)的哈桑,哲巴尔以内政为由拒绝岐帝国占为己有,谈判未果,乌兹曼遂于次年开始讨伐盘踞在罗娑的哈桑势力。

至此,延续近四年的西亚战争到此结束,但是影响远未结束,由于战争导致中东、北非经济紊乱,岐帝国外贸经济受损严重。

初步统计的结果显示,从泰德十一年开始,截止到泰德十四年年底这四年当中,累计进出口累计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七千六百万贯,折合白银约五百四十万两,朝廷损失占三分之一,密党损失占五分之三,其他都由民间承担,损失相当之大。

泰德十四年八月,神都火电厂开始升级扩容,添置大功率发电机组,同时配套新建另一座火电站,以增加供电。

同年年底全国电站、水电站运行基本无问题,遂开始向各地道府开禁民用工业,并向偏远地区新建配套火电和小水电,以打通通信壁垒。

泰德十五年二月,孟曾泽病死于天牢,最终也没受刑。软禁在神都的孟典见了最后一面,丧期过后将被流放中亚。

泰德十五年三月,周赋、沈律君被沈云卿下放至商州下乡插队。

女帝发现这一苗头后,很是纳闷,遂即召见沈云卿问个明白。

沈云卿当然是不能说出自己险恶用心的,所以只能跟女帝这么说。

说是现在朝廷在推动乡官制度,皇家得要率先垂范,所以考虑让自己儿子和外甥下乡代为垂范。

然后女帝一听有道理,也模仿沈云卿之举,让周启二子周阙,三子周睿去郑州下乡插队。

可关键是女帝并不知道沈云卿让周赋、沈律君下乡插队的真实目的。

沈云卿让人周赋、沈律君下乡,那是去体验劳动和农业生产,理论结合实践,让他们知道工业、农业、经济、人口、资源这些要素生产、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让他们去体验做乡官的感觉,也不是让他们去治理地方,搞什么政绩。

不可否认如果把地方上的农业搞好了,是能出政绩,这不假,但是政绩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明白国家是怎么回事,民生是怎么回事,经济、生产是怎么回事。

而女帝让周阙、周睿下乡是纯粹去让他们体验生活,历练基层官吏的能力,与沈云卿的目的完全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