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54

第254章 换脑子

散完步,沈云卿在书房批阅公文,一些是轩禾书院的作业,一些是金戋寺的公文。待等刚刚坐下,独孤玥端着补汤悄然前来:

“该喝汤了。”

“哎呦,又是补汤,能不能不喝呀。”

沈云卿唧唧歪歪,现在见到独孤悦的汤,他都头大。

这些年天天晚上一碗大补汤,理念还挺超前,养生要趁早,上了年纪就晚了。

可他沈云才多大呀,二十三岁就开始补,这要是喝到七老八十得,得要多少年。可独孤玥还理直气壮,她说:

“宫里药材多,好药也多,可比江南多得多,除了人参、灵芝、肉苁蓉,好些药都挺便宜的,不用来熬药就可惜了。”

“嗨,你倒是大方,反正不是自己家的,敞开了就拿。不过话说回来,人参、灵芝、肉苁蓉没什么稀罕的,再过几年咱们也能种。”

独孤玥略感吃惊,她说:

“这要是人参、灵芝这等仙药都能种出来,你还不给上天了。”

“嘶……”沈云卿心念电转忙又说:“爱妻吉言,为夫刚刚思得以一计。”

“什么呀,瞧你乐的。”

“暂不可说。”沈云卿故弄玄虚,接着又说:“孩子们都睡了吗?”

“贵妃娘娘正在哄呢。”

“是嘛,待等改明儿也让我娘和你娘进宫住几日,这好处不能全让惠贵妃给占了,要不然日后孩子们能跟着惠贵妃跑了。”

“呀,这话你可不能乱说,万一让贵妃娘娘听去了,还以为是我撺掇的。”

“呵呵,不会。隔墙有耳,放心。”

此言一出,躲在暗中谋个角落的耳朵顿时抽动了一下,昏暗中脸上一阵红晕浮起。

说了片刻,沈云卿又说:

“西南用兵之事你怎看?”

独孤玥思索片刻小心说:

“还应以南方为重,南方若是不稳,西南未必保得住。”

“嗯,所以今日为夫谏言陛下增兵交趾,就是怕腊婆占了交趾攻入岭西与羁縻,若是如此,骠国将借道羁縻攻取滇北,而后长驱直入直取巴蜀,南方局势将就此糜烂。

光增兵恐怕只能镇住一时,腊婆若横下心来铤而走险,南疆恶战无可避免,必须另想他法以加以制衡。”

“天无绝人之路,形势固然额险恶,真到万难时,必有转机可循。”

“但愿吧……”

翌日早朝,各部就用兵西南讨论激烈,女帝自始至终并未下明诏。

一来无论是否下旨,昨日决议发兵的消息已经压不住,早晚要传开。二来下不下旨,和打不打根本没瓜葛,即便你不昭告天下,反王周照宁也知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朝廷断然不会放过。

其三是一线虽然准备充足,但国内还要调整,不可能贸然转入战时,只有后勤保障全部到位,民夫征集就绪,才能开仗。

散朝后直奔工部,由于勋贵不能参政,而金戋寺有欧阳羽全权代表,沈云卿一般情况下不参加朝会。为兼顾轩禾书院的日常工作,每旬至少安排四天在书院授课,其余轮空时间则由高年级生给中、低年级生授课,中高年级生自习。

待到工部时,林毅贤正欲找他。

“海郡王来的正好,之前范尚书与武卫忠还要去找你,你到来了。”

“真巧,沈某也正想与林尚书商议一事,也与兵部有关。不知范尚书与武将军现在何处?”

“随陛下去了金律园,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我正好与你说说此事。”

林毅贤详细道出来龙去脉,原来是武卫忠异想天开,想造三千斤大炮,炮轰南散关。

这大散关历史上只有一个,是关中四门户之一,但当下大散关有南散关和北散关之分。

其中北散关在朝廷手中,南散关在反王周照宁手中,而且南散关地势更为险恶,位于入川咽喉,根本就攻不破。

南北散关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大散关是关中平原的西南门户,但是有个问致命问题。一般而言,大散关防御西南巴蜀更具优势,因为西南巴蜀道路不便,后勤困难,同时兵力难以展开,所以大散关在关中势力手中就是天堑。

但如果反过来,那问题问题就大了。

大散关直面关中平原,正面就是宝鸡市,如从关中平原攻打散关,不仅人力、物力充足,同时兵力还容易展开。而要命的是如果从巴蜀向散关增援,道路、物流和兵力展开的麻烦就落自己头上,所以从关中平原打大散关容易得多。南宋时期大散关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丢的。

所以前朝在散关以南一百三十多里,再修南散关,不仅缩短了与汉中平原的距离,同时若从关中来攻,将增加关中势力的难度。

此前沈云卿建议改铁炮为铜炮,不仅能降低铸造难度,提高成品率,同时添加少量其他金属,炼成铜合金,并统一口径和标准化,使得铜炮的射程大幅提高。

此后又在榴霰弹基础上研制出爆破弹、爆杀弹,专门用于攻击嵌入城墙,引爆弹丸内的安全无烟火药,提高破墙威力。同时安全无烟火药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射速,具备了摧枯拉朽的摧毁力量。

所以此番将从散关突破,走蜀道,先打下汉中。武卫忠建议铸造重炮,远距离炮击散关,兵不血刃破关直入。

由于朝廷财政好转,蒸汽机的使用和转炉炼钢法的投入,陆续两年间改进了京畿道数处大型煤炭、铜矿、铁矿生产,大量使用矿车轨道,矿产大幅增加,冶铁比之五年前,翻了整整一倍还多。

尽管铜矿增加有限,但矿石开采效率的增加和工业冶炼降低了成本,同时朝廷对外销售的官价仍然不变,而内部采购价格却在大幅下跌,于是就成了市场补贴朝廷,铸炮的成本将由民间承担很大一块,即便是铸造铜炮,价格便宜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自古以来,有什么资源就打什么仗,正由于财政的好转和技术进步,兵部这伙人的脑子考虑问题,因为军事手段的丰富,战术战略都在改变。

铸造重炮发射先进弹药,无疑将改变传统战术,但技术永远不是决定战争进程的唯一因素,尤其是在技术代差不够大的背景下,寄托于一两件先进武器改变整个战争,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与武卫忠提议制造重炮,工部是赞同的,因为近些年工部变化巨大,技术理念大幅增加,确实需要上一些大型项目积累经验,而铸造又是只能通过实际制造积累数据、技术和经验的技术,无法从理论上去摸索,只能不断实验积累。

但毕竟是三千斤铜炮,在此之前陆续铸造了数十门五百斤至一千斤的铜炮,尽管性能优良,但在户部眼里那可都是钱,而且还不知道要铸几门。

聊完了铸炮,沈云卿话锋一转说明来意:

“林大人,沈某此来正想为兵部献上一计,可助我军攻蜀。”

“那你应与范尚书去说,与我说有何用啊。”

“此事虽是兵事,却非得工部与六局出面。”

“哦,何事?”

“沈某欲打算制造一种可飞升上天的兵器,藉此可观全局。”

“嘶……飞升上天?天下真有此等奇物?”

林毅贤半信半疑,沈云卿着即来到桌旁,取来一张宣纸,几番折叠后制成球状,再用蜡烛对准纸球出口微微熏烤加热,使之空气膨胀,待到放手之际,可见纸球浮在空中,如何也不落下,顿时引来工部官吏惊诧目光。

张祥匪夷所思,忙不迭问道:

“此法如此玄妙,可有道理可循?”

“敢问张大人,锡水为何能浮于铁水之上?”

“自然是锡比铁轻,熔融成水自然浮于铁水之上,莫非纸球亦如此?”

“此理不太好说,但大致同此理。只需让纸球内比纸球外更轻,便一定能浮在空中。”

沈云卿打算制造热气球,通过热气球的高度,扩大军队视野,视野决定了战场宽度和信息情报,同时配合望远镜,瞭望的视野可达五十公里外,甚至更远。

如此日后在整个北方沿线县城和据点,拴上一个热气球,至少可以提前一天预警游牧骑兵的大举调动。

尽管热气球结构和原理简单,在当下,却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产品。必须解决面料、缝合线、针法技术。

面料不能是粗布,必须是细目格的极上等棉布,以利于锁住热空气,而且还不能太厚,同时不能太薄影响棉布的张力强度,所以又要求纺纱生产牢度更强的纱线,纺织时不能有线头,而且棉布幅面必须更大,幅面越小缝合线越多,意味着额外重量越大,力学性能越差。

缝合线和针法,又决定了布片与布片缝合后的强度,三者缺其一,都无法做到可靠、耐用和安全。以上技术放眼整个官僚机构,唯有工部和女官尚功司制具备公关条件。

林、张二人仍旧半信半疑,沈云卿恐怕不知道,林、张二人其实这会儿根本不是想的人能上天,而是再想是不是人上天后能飞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