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55

第255章 这是要上天

午时前,兵部、户部陆续回到章台,户部尚书施君亦的脸色很不好看,范勇等人说明详细之后才知道,武卫忠要造十门三千斤大炮,户部反对非常激烈,三千大炮那可就是三万斤铜,能铸造几十上百万贯铜钱,如果铸大面额,能有几百万贯。

围绕到底铸几门,兵部、工部互不相让,最后定下来先铸一门,看看效果,效果好,再铸五门,合计六门。

当天下午,工部、兵部密会敲定细节,着手开始制造模具,筹备原料。

过去数年间,兵部陆续制造有两型口径铜炮,均采用炮耳和车架技术,极大方便了火炮的运输和转移。此番铸造三千斤铜炮,难度大幅增加,户部就是属猴子的,死精死精,容不得有半点损失。

沈云卿建议舍弃炮耳,改为铸造成形后使用紧箍外置炮耳,为此需要在炮耳位置预留工艺凸台,待等铸造成型后,让钳工加工成结构,将紧箍炮耳固定于此。

而与此同时,热气球制造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但消息很快传到女帝耳中:

“他要绣女做什么?”

“据说是要造出可登天之物。”

欧阳羽谨慎说道,女帝顿时立起秀美神色很是精怪:

“他这是要上天!”

“说是能上天,但还没有把握,故而暂不宜公之于众,还在筹备中。”

“那就给他,朕倒要看看他怎么上天。”

于是数日后,沈云卿组织轩禾学院骨干生,设计论证热气球,同时工部和六局忙着改进了织机,用于生产幅面更大的精细棉布。

二月十八日,第一门三千斤铜炮浇铸完成,保温数日后拆箱处理,敲掉冒口飞边,打磨炮身,与之配套的弹丸一并准备完成。

弹丸重量达到了三十六斤,试炮持续五日,最远达十一里地,此后陆续试炮十日,验证冷热极限状态下火炮可靠性。

与此同时,热气球的制造与实验进行缓慢,不同于铸造火炮有现成工艺和技术储备,热气球所需布匹、缝合线、针脚,每项指标都需严格实验测试,以确定性能极限与理论数据差距,从而调整设计。

整个过程没有现成技术参考,只能边摸索边实践,好在有认知和理念支撑,实验过程倒也顺利。

二月二十五日两具热气球陆续完工,加热充气后开始为期三日的基础测试,以确定有无漏气、撕裂、崩线等技术安全问题。由于高空环境比地面更为恶劣,地面测试的条件当更加苛刻。

二月十九日地面测试顺利结束,沈云卿亲自登上热气球,主持载重、载人实验,至三月初八,载重实验项目基本达到预期设计。

三月初十下午,神都城外东郊,热气球平稳停在地面,沈云卿大开吊篮门板下到地面,张祥、武卫忠二人忙不迭围上前来,武卫忠先是说道:

“好家伙,有此热浮空,今后方圆百里将尽收眼底,纵然千山万壑丛山峻岭,也难挡此物神妙。”

“呵呵,武将军过奖了,此热浮空虽然便利,却是非常危险,操控不当便有翻覆危险。”

“热浮空”是工部给定的名字,叫热气球他们对空气成分没感念,纵然用化学演示了许多次,告诉他们空气中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成分,仍然很难扭转他们已经固化的思维,最后就琢磨出个“热浮空”的名词。

不过还别说,热浮空倒是很符合热气球的原理,通过字表就能明白热气球原理。相反“热气球”三个字,在不知道其原理和没见过的情况下,根本解读不出原理和使用方式。

紧接着武卫忠提议想要登高望远,被沈云卿所阻。这时张祥接过话说:

“既然热浮空已成,是否向陛下报喜,以观其壮。”

“再等两天也无妨,我估摸着再有三两日,宝船便该抵达洛河,不妨请陛下移驾前往孟津县一观宝船风采。”

三年前在沈云卿推动下,工部开始设计制造新一代帆船用于远洋。在此之前,朝廷建造最大的帆船载重三千石,约合五百吨左右,取0.55方形系数,排水量约为九百吨,在当下不可谓是一艘巨船。

但这种三千石大型风帆木船纯粹在两千石船基础上的数量堆积,而非质量和技术堆积,究其根本,在于不具备制造三千石船的技术,一定要造,就只能在两千石船的基础上拼凑,并实现局部的技术突破,从而导致在技术不完全成熟,制造超前技术产品,必然带来其他副作用,反应到客观现实,就是造价高昂,用料多,结构不太合理。

全国也不过寥寥七八艘,多数仍然是一千石的漕船、海船为主力,两千石船是朝廷远洋主力,三千石船并不多见。

收拾了热气球,一行人等骑马返回神都,入宫面见女帝。

“启禀陛下,可供载人飞天的热浮空已经准备完成,臣恳请陛下数日后移驾孟津县观礼。”

沈云卿详细说道,女帝仍然半信半疑:

“哦,当真可载人飞天?”

这时武卫忠接话说:

“陛下,热浮空可飞数百丈,目之所及方圆百里乃至上百里一览无余。若是再得远目境相助,方圆数百里尽收眼底。我朝边塞城关多置此物,可提前数日发现忽喇踪迹,极利我军调度。”

“既然武将军亲眼所见,想来所言不虚。不过,既然此物可飞升天外,为何不在神都观阅,海郡王何故要移驾孟津县观礼啊。”

“启禀陛下,再过几日,莱州新造三千石大船即将抵达孟津县,一起观礼实为方便陛下。”

“同为三千石船,新旧难道有别?”

“回陛下,新式海船虽然仍只装三千石,但日行更快,用料更少,造价也更低,同时还比以往更为坚固,与旧船有天壤之别。”

新一代宝船仍在老式三千石大船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摸索大船建造技术和工艺,同时大量使用了钢制锻造构件,用于加固船体结构。不仅减少了木料使用,同时提高了建造速度,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待等日后加工设备日益完善,大型机械陆续制造生产,制造价格将进一步降低。

“海郡王心意可嘉,欧阳,安排明日摆驾孟津县,文武百官务必同往。”

“奴婢遵命。”

吩咐过欧阳,女帝继续又说:

“海郡王留下,大将军与张大人且去忙吧。”

“臣领旨。”

待等武卫忠、张祥离去,女帝接着刚才话说:

“明日摆驾孟津县,朕要去看看你在孟津县这些年所办工坊,最近一年宫中早在传闻,如今的孟津县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号称小神都,此番朕倒是要亲眼看看如何个热闹。”

女帝提议视察产业,沈云卿并不意外,他说:

“孟津县能有今日,皆赖陛下恩典,臣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若无陛下当年开禁,臣也不能有今日家资。”

“呵呵,你还是如此油滑谨慎。朕虽然给了你机会,你若无能,又有何用。现在盯着孟津县的人可不少啊,你心里要明白。”

“臣明白。”

所谓明白,按一贯的套路,无非就是你把技术搞出来了,把市场打开了,刚刚开始进入回报期,皇帝又要打你注意。

神都洛城由于早年黄河大水,神都距离洛河较远,而孟津县恰位于神都以北洛与黄河之间,有水路漕运和陆路交通便利,经由孟津县与黄河北岸接壤,成为通达八方的重要贸易枢纽。

过去五年间,沈云卿在此集中兴办工坊,从最初的十多处,陆续发展到今天的六十多处,基本覆盖了传统民生商品和轻工加工品,成为神都之外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天南地北的商人云集神都,在孟津县开办外阜和贸易站点,也由此带红孟津县的经济发展。

聊了片刻孟津形势,女帝话锋一转说道正事:

“此番用兵巴蜀,用兵简单,难在平定巴蜀后经营地方,你可有良策助朕。”

“呃……”沈云卿欲言又止,所谓良策,不过就是要他金戋寺,甚至他本人出血。

见沈云卿支支吾吾犹犹豫豫,女帝脸色微变,她说:

“何话尽管讲来,朕恕你无罪。”

“敢问陛下,不知户部怎么说?”

“哼。”女帝一声冷哼,继续又说:“巴蜀糜烂不堪,户部推说无多余钱粮可供赈灾,拿不出令朕满意方略。”

巴蜀的情况朝廷基本上是了解的,毕竟都是同文同种,渗透极为便利。吕明武既然能向两江渗透,朝廷同样也能向巴蜀渗透,因此巴蜀的经济情况了如指掌。

由于早些年的兵祸和天灾,经济一直没有恢复,四川虽然为天府之地,老百姓却不好过。

反王周照宁一边要养十几万兵马,一边又要倒贴云藏、云滇笼络人心,加之整套权力机构俨然就是个小朝廷,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十多年过去,腐败和官僚加速蔓延,纵然巴蜀有几百万人口,却养不起十几万兵马和几千官吏。

所以现在的巴蜀就是一个烂摊子,不挠一下,说不过去,打下之后这个烂摊子又砸在朝廷自己手里。

这四川广大盆地平原,粮食出产丰硕,若非连续性十多年的天灾人祸交叠,极少有惨绝人寰的饥荒。但四川一旦发生饥荒和农业生产力倒退,其结果要比中原地区,甚至岭南、岭西地区麻烦得多,因为交通不发达,外界物资很难运进去赈灾。

打下四川后,势必又是遍地战火,百姓流离失所,给本就濒临奔溃的四川经济再添一把火,届时川中口粮奇缺物资匮乏,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四川继续糜烂,长期不振,重则拖累朝廷财政,影响全国,毕竟是一夜间多出几百万张嘴,这还不算云滇道的少数民族和岐民,都算进去负担更重。

此外拿下巴蜀,女帝还琢磨着趁机从背后打进西藏,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说来说去还是钱粮,和怎么把物资弄进四川的问题。

户部不接这个烂摊子,是因为现在的巴蜀根本就是无底洞,没有七八年根本填不饱,而且还是只亏不赚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