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04

第304章 烽火南疆(27)

衣冠穿戴齐整,夫妻三人携手迈出寝室,段莹玉、沈严良、高秀珍、独孤氏、欧阳龙菲等人门外等候已久。

当此出征之际,沈母高秀珍泣不成声,沈严良老泪纵横,唯有段莹玉心直口快依旧就不改:

“这还像样,平日里哪有一点郡王的仪风。”

“让岳母大人操心了,小婿这一走,宫里的事,还多劳岳母大人操心了。”

“放心,沈家的事就是本宫的事,你大可放心。”

段莹玉大包大揽,宫里的事张嘴就成了沈家的事,感情我这一走,给你可乘之机,沈家要变天了是吧。

这时沈母高秀珍说:

“云卿,此去一路可要多保重,娘不在身边,千万别伤了性命。”

“请母亲放心,孩儿一定活着还朝。”

“嗯,娘等你”

抹去泪水,高秀珍最后摸了摸儿子的脸庞,泪水不禁再度滚落。

“云卿啊,你娘该说的都说了,爹就不再多嘴了,海上、陆上多小心,但凡是都给自己留条后路。”

“知道了爹,孩儿也不是做绝之人,自当思退路。”

沈严良话音落下,独孤筑勤上前来:

“云卿,我知你有好药,但腊婆险恶疟疾祸乱遍地,我让你岳父秘制了两千丸的章溪行军散,已经存入你的行囊,路上若有不便,取出服用可保百病不侵。”

“还是岳公考虑周到,请受云卿一拜。”

“诶,都是一家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章溪行军散”是六百年前魏朝章溪王秘制的药丸,就效果而言,比诸葛亮的武侯行军散强得多,说是能治百病也不夸张。毕竟在当下,由于人的抵抗力相对高,所以不容易得个头疼脑热,但凡是得了头疼脑热,哪怕是感冒,当下也足以要了命了。

所以甭看现代人似乎弱不禁风,实则古时医疗条件不好,伤风感冒死人常有,只不过很少被典籍所记载。同时由于自然灾害和疾病,人要生存,就只能增加人口繁殖,又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大量人口加成,掩盖了疾病带来的人口消亡。

这章溪行军散不仅对伤风感冒头疼脑热有效果,还对腹泻、痢疾、肿痛有效果,提前服用能抵御霍乱,对疟疾是否有效有典籍记载,但没有具体的考证。

因为章溪行军散的基础方疗效,建立在二十八味药材之上,其中又有几味少见和名贵药材,成本不够亲民,不能大量普及使用,所以缺乏广泛的临床数据,其实也谈不上临床,充其量是实践总结。

由于章溪行军散的奇效,长期以来一直是秘方,目前所知共有四家持有章溪行军散的基础方,独孤氏是其一,在基础方之上,四家都有增改药方,推出有改进型,但也只是把广泛适应症,变成窄谱强效适应症。

比如以前普遍治疗几十种病,但是效果一般偏好,目的是为了减少后勤负担。现在变成专治十种常见病,效果较好。

但是二十八味的基础方,仍是章溪行军散的灵魂。对于沈家而言,两千粒私人使用当然算不上奢侈,但要全军普遍使用,那就很困难,由于人工栽培技术和农业市场不成熟,许多昂贵的草药仍然停留在人工野外采集的层面。

此行腊婆,独孤玥等人随行,至少要备上几份吧。

热带的主要致命疾病虽然是疟疾、祸乱和登革热,但很难说腊婆当地还有其他什么怪毛病。

尤其是岐军携带的微生物菌群,与腊婆的微生物环境大相径庭,很难说当地常见的小毛小病,甚至根本不会染病的微生物,到了岐军身上没有抵抗力,结果就犯病,章溪行军散针对性广,能治百病,根本仍然是增强人体自己免疫力,对适应环境无疑有极大的效果。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嘱咐,无不寄托着亲人的殷殷期盼与牵挂,一代郡王尚且如此,无数将士儿郎何尝不是娘生肉长。

人世间有不公,有不平,但没有例外,永远没有,你是人,别人也是人,再低贱的阶层,再卑微的生命,都没有例外。

前往朝殿中途,周雪琳仍旧放心不下,再三叮嘱欧阳龙菲。

“好姐妹,此去腊婆定要小心,郡王虽然见多识广,但难免有孤陋寡闻,切不可让他以身涉险,伤了性命。”

“请公主放心,龙菲绝不辱使命。”

“你也别使命使命的,你与姐妹们自多保重,虽然不需冲杀,但毕竟置身海外,多有不便,但凡是要冷静,千万别图一时之快害了自己。”

“嗯,龙菲记下了。”

欧阳龙菲多年来一直尽心尽力,却是不苟言笑,即便换上女装,除了体态上与女子一般,气质上却给人以利器杵在面前,全然没有女人的味道。

徒步来到泰宝殿,千牛卫着盛装摆开仪仗分列殿外两侧,文武百官王公勋贵齐聚殿中,鸾台上仍旧空空如也,都在等待女帝临朝。

由于郡王亲征,开最近百年先例,待遇自然也不一般,家眷得以入殿。

待到步入大殿,百官争相寒暄,沈云卿一一客套回应,边走边将家眷带至王公勋贵一列,靠近鸾台的一侧,身边左右尽是周氏子孙和驸马。

刚刚站定,周晟凑近一旁小声说着:

“出征在即,后悔还来得及。”

“大丈夫岂有自食其言的道理,更何况是出征。”

“此去千山万水远隔重洋,你当真放心自己,放心朝局?”

“不放心又如何,只要朝廷放心南征就行了。”

“我可听说,户部正在谋划什么,渡海出兵非同小可,你要多留神,尤其是户部的船。”

周晟语带深意,沈云卿当然是明白人,他说:

“户部有薛伯充节制,应该还不至于放肆。不过三殿下也无需低估了本王,我岂能没有防备。”

尽管薛伯充是户部的座主,但户部从来就没有真正把这位座主当一回事,尤其是林奇坤案,盐商垮台,户部垮台后,户部与薛伯充的裂痕已经显露无疑。

因此薛伯充虽然与户部有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但户部却不与薛伯充一条心,打着薛伯充名义,背着他搞些小动作是可能的。

可真要当他沈云卿南征就天高皇帝远,以为我不存在,那就大错特错了。

此番南征,金戋寺虽然承担主要开支,但沈云卿还是从海郡王府调拨了八万两白银,三千两黄金,珍珠两千颗,锦缎三百匹,丝绸四千匹,其他丝织品两万匹,棉布五万匹,提前运往了登州装船。

目的正是为了便于入境后,便于海外购买人力、船舶与军需,以防金戋寺和户部拨款受阻,军需补给不及,引发不测事态。

除此之外,金戋寺的经济体系,与户部体系完全切割,且户部的体系仍是王朝官僚体系,金戋寺的体系具备了现代管理模式。

无论户部从市场环节、货币环节还是官僚环节下手,金戋寺的金融检测体系都会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异常,上报欧阳羽,而后都有针对性的市场应对预案。

除非户部买通了金戋寺分支部门,所作所为,超出了预案的本身与市场的承载能力。

但以户部这票人的认知,没有金戋寺内应,想要搞出超过其认知的东西,可能性不是很大。

与其说是周晟担心他沈云卿的根基,不如说周晟早已把金戋寺和他沈云卿看做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总觉得离开前,要交代些重要内容。

如果继续往下想,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尽管立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此处心积虑,周晟这些年的变化,不免让人担忧,他城府虽然不差,但还是过于天真了。

在周启没有明显原则过错情况下,各项表现还算令人满意,女帝终究会将皇位传给周启,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个帝国,要的不是昏君,更不缺精明奸诈的权术政客,奸诈的政客只适合单一领域,而不适合作为宏观的领导人,一个统治者需要的是度大能容,各项指标均衡,更善于用人,而不是自己聪明过头的君主。

从目前来看,周晟与周启旗鼓相当,但周晟明显过于求快,而周启有主场优势,他只要四平八稳,有七成的把握成为储君的最大胜出者。

此番伐蜀、南征,女帝依旧没有让诸皇子涉足核心议题的意愿,沈云卿的涉入,无疑给周晟提供了某种错觉,而沈云卿却很清楚,女帝是个公私分明,极为理性的雄主,绝不会轻易放手已经到手的权利,更何况权利来的何等不易。

辰时五刻许,欧阳羽悄然登上鸾台,一如既往的重复着每日不变的格调:

“陛下驾到……”

一声清亮的嗓音回响众人耳畔,少时片刻,女帝在宫女拥簇下登上鸾台。

按惯例,每日开朝应该由内侍府内侍监,也就是太监总管负责。

当然,女帝称制,重用女官系统是必然结果,但前四代女帝也没有完全弱化太监的特殊情况,甚至还有太监做官的。但公孙芸惠这一届女帝对太监痛恨至极,上台后诛杀了一大批太监头目,原因就不赘述了。

反正现在每日开朝,都由内司府总领负责,也就是欧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