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53

第353章 顽固不化

阿杉贵的不给情面,也不完全是说风凉话,他很清楚赵禹提前围攻潮瓯的目的,是不想让他染指潮瓯,所以仗着“兵强马壮”独自围攻,结果吃了个败仗。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你从交趾南下的兵马还有多少。”

“还有一万四千余人,义军一万七八千。”赵禹有气无力道,阿杉贵不屑说:

“五六万人马,去了两万,大王知道了,你罪责难逃。现在起,你先养伤吧,年前已无力再战,只有先把这些惊慌失措的懦夫变成豺狼,才能与岐人决死一战。”

“不行……他们会从北方源源不断运来援军,我们不能等到明年。”

“不,只让他们在南方陷的越深,北方的变数就越大,我们的胜算也就越大,日后得到的土地也就越多。攻城我们不如岐人,但林子里、山里,是我们的天下,只要围死了潮瓯的林子,他们就一步也别想前进。”

阿杉贵信誓旦旦,颇有把握将岐军长期困死在潮瓯城的打算。

数日后,岐军海船靠岸卸货,这是岐军登陆潮瓯港后,第二次从雷州转运补给,由于兵员的锐减和货物的增多,转运的物资远多于岐军的消耗数倍。

伤情不重的伤残兵士陆续安排上船,返回登州港口,重伤员暂得继续留在潮瓯养伤,好转再回国,一同带回的还有四十三头大象,四十七副上好的象牙和象皮,以及一百名被俘的涅佛罗兵士和全部骑手。

亚洲象喜热,不适北方天气,暂时将运往振州安置,先让涅佛罗战俘养起来,繁殖小象,同时也能为振州的土地开发提供重劳力。

与此同时,岐军再度遣使南下,运送兑现夷兵的财宝货物,招募更多的海外夷兵前往潮瓯作战。

沈云卿派遣张翀率领新式宝船与其他船只五艘,满载补给、货物与白银前往南海,绘制海图,勘察海岛。

但凡落潮所见一切之无人岛礁、岛屿、岩礁、浅滩,及岐民所占岛屿、无主岛屿,包括落潮后水面下三尺深的可站立区,均设立明暗界碑两块,为日后涉海经营,提供海上定位。

九月底,马文修出动大小战船二十余艘,航海北上扫荡腊婆海寇,以平息北部湾不断发生的海上抢劫。

赵禹九月中旬兵败的消息也传至天南关赵越大营,闻讯潮瓯一战惨败,赵越雷霆震怒。

“这个蠢货,一而再再而三要他小心谨慎,慎重用兵,等到雨季之后,岐军病困之际,再行作战,他竟然敢违逆我的王令,简直罪不可恕。”

“大王息怒,据右承王殿下来报,登陆潮瓯的岐军有岐国精锐禁军数千人,还有重骑兵,右承王殿下确实遵照了大王嘱咐,在雨季后岐军病困时出兵。

但岐军狡诈卑鄙,佯装诈病,引诱赵禹出兵,而在最后关头我军即将取胜之时,再度故技重施,不惜以金银珠宝蛊惑我军动摇人心,致使大败,非是右承王之罪,而是我军低估了岐军谋略。”

相国黎孔为赵禹极力辩解,潮瓯之战的失败在他预料之内,但充其量只有一两成的概率,而且结果大大出乎了意料。但赵越却并不买账。

“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死伤两万人,开我国数百年前所未有之耻辱,他还有什么脸面继续做右承王,即刻起,罢免赵禹右承王王号,大军交由阿杉贵全权统御。”

“大王不可,右承王殿下乃大王手足兄弟,虽有过,但非战之罪,右承王殿下身先士卒亲自作战,罪不至罢免王号。”

“那要本王如何像各部大头人交代,死伤如此惨重,岂能就此善罢甘休。”

“大王,此战我军伤亡惨重,但岐军伤亡同样不小,短时之内已无力继续攻我,为今之计,唯有北线继续坚守十万大山,南线围困潮瓯城,不断以小股兵力袭扰、伏击岐军。

长期对峙久战之下,岐军疲于应战,而无法与我军主力决战,待等北方生变,岐国必然撤兵。届时是战是和,不由岐国,而在大王。”

“潮瓯就此围而不攻,岐国会源源不断增援潮瓯,会从南洲招募更多蛮兵作战,如果北方不生变故,岐国不抽兵言和,又怎办。”

“请大王放心,岐国的重心永远都在北方,而与我军在岭南对峙岐军已达十万,辎重补给极为困难,所需人力物力相当于在北方养兵三十万甚至更多,其越海所能增援潮瓯的兵力极为有限。我军只要坚守密林,岐军绝无可乘之机。”

要说黎孔的算计还是挺准的,岭南作战的岐军接连丧失交趾、邕州两大前进基地,导致后勤人力匮乏,需要从复地抽调更多民夫,甚至用岐军转运军需补给。

同时岭南地区的山岳又不利于运输,在岭南养十万兵,差不多需要北方平原三十万兵的后勤人力,一直拖着,哪怕北方不生变故,任何中原王朝也没有长期动用三十万兵力和后勤的国力,更何况是现在的岐帝国。

“那如何处置赵禹。”

“安抚为主,同时擢升参军阮文龙为副将,分其兵权,同时防止阿杉贵向潮瓯渗透控制兵权。”

“既然相国由此把握,那就这么办吧。”

“是。”

腊婆这块地方,自古最大的秘诀就是“拖字诀”什么战争都给你打十年二十年,拖也把你中原王朝拖垮,而且每次都是趁着你内乱之际,给你挠两下,蚕食你两块地,经过一千年努力,从巴掌大的弹丸之地,变成一个省。

进入十月,潮瓯岐军陆续有所恢复,对腊婆战俘与涅佛罗战俘的系统性甄别审讯,基本摸清楚了腊婆军的成分结构,以及两年前对涅佛罗开战的始末。

涅佛罗被腊婆攻打,根本是引狼入室咎由自取。

南方要统一北方,腊婆同时打北方,其目的自然是不想见到统一后的涅夫罗王国,与之并立存在,这种地缘霸权心态可以理解,开战也无可厚非。

但蠢就蠢在,涅佛罗与腊婆接壤的这些土邦,自以为在血缘和语言上与腊婆相近,腊婆国会把他们当自己人看。

所以北方东部地区的土邦,既不想被北方统一,也不想被南方同意,同时又想利用地处腊婆和涅佛罗南北两方之间的有利环境,想在拿捏三方。

于是甘于充当带路党急先锋,积极联络腊婆国,介入战争,结果就是带路党成炮灰,先与北方死磕,迫使北方与腊婆合作,而后再跟南方死磕,最后自己被吃掉。

要说蠢,也没有这么蠢的。

至于腊婆军的内部情况,与潮瓯看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名义上各族武装力量听命于腊婆王,实则根本不是一回事。

潮瓯之战中损失最小的就属赵禹和腊婆族,其他各部伤亡占了多数,换而言之,赵禹在大敌当前之下,非但不团结各族,相反继续拿他们当炮灰。

而且沈云卿还发现,这些个部落头人还特别蠢。

有句老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了腊婆之后截然相反,耳听为实眼见为虚。

他沈云卿以诚相待,就是家惺惺作态的阴谋诡计,赵禹的煽动和蛊惑,就是真真切切的真理圣言。

可问题是,再怎么花言巧语,没有现成的好处,反要送死丧命的活计,真能傻到心甘情愿去做炮灰?

对此,沈云卿同样感到奇怪。

但细细一想,原因无外乎三点,其一,岐军攻入腊婆本土,在当地人看来就是侵略,既然是侵略,当地民情对侵略军显然是不利的。

这也是沈云卿为什么要积极寻找合伙人,改善岐帝国形象。

而且腊婆占了比本土还大的土地,杀了那么多外国人,他们就不是侵略?没这个道理。

其二就是仇富心里,和长期的内部反宣传。

抵达潮瓯不久,潮瓯当地的舆论里头,岐国就是暴政和强盗的代名词,说是什么多少年前,交趾就是他们的,多少年前岐帝国如何如何劫掠讹诈勒索了他们,多少年前又如何如何羞辱他们的什么公主,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为了团结国内,就需要寻找一个强大而永远不可能战胜的敌人,使之妖魔化。

如果这个敌人轻易就被战胜了,内部也就不会继续团结。

所以从地缘政治上,腊婆只有永远与岐帝国为敌,同时保持政冷经热的局面,就能长久的实现国内的相对稳定。

因此岐军在腊婆人的眼中,就是强盗土匪和豺狼野兽。

其三,这些个当地的小头人的儿子,有些甚至是独子,都被腊婆王赵越以随军的名义,拉到了北方扣为人质,就是他们再想与岐军合作,也没这个胆子。

可话说赵元不是一枪没放就投降了吗,他不怕儿子被杀了?

可不是吗,赵元近年才二十五岁,还没儿子呢。而且他毕竟是封王,治下有特权。扣押长子做人质,只对腊婆族之外的其他六族有效,本族并不实行,如果连本族也实行,非但起不到效果,还可能把支持者推向对立面。

基于这三条基本原因,腊婆各部族对岐军怀有天生的敌意和仇恨,就好像岐帝国就应该欠他们一样。

所有战俘暂由夷兵看管,由于冥顽不灵和野性难驯给,沈云卿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到法子整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