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69

第369章 阳谋(3)

迅速来到左护国营帐,见到阿杉贵时,其正与一堆部族头人说话,脸色很是不快。

“右承王,你怎来了。”

“岐军在潮瓯的外围建起了要塞,这对我们非常不利。”

“岐军修建要塞也不是一天两天,值得大惊小怪吗。”

“那是从前,现在不知道岐军用了什么办法,成功的修建了要塞矮墙,继续任其建造,不用多久,岐军的要塞就会成为我们收复潮瓯的障碍。”

“这不可能,若非用石头堆起来,他们不可能建其城墙和要塞。”

“那你就自己亲眼去看看,岐军的土墙已经修了半人多高,连同墙下的夯土,少说得有一丈,难道是凭空变下来的吗。”

话到此处,阿杉贵脸色愈发严厉,下刻目光扫过在场其他头人,他说:

“各位都散了吧,本护国要与右承王商讨军机。”

这时大头人木珐却说:

“既然右承王殿下来了,那就请左护国把话说清楚。”

“对,把话说清楚了好。”大头人阿萨雀附和说。

“你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阿杉贵厉声说道,目光愈发森冷。

赵禹不知三人说了什么,遂即问道:

“阿杉贵,木珐与阿萨雀说了什么!”

“既然你问了,也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近来有些头人要求瓜分那些叛徒的土地与部族,但这不是我们能做的决定,也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只有大王陛下,才有权利划分土地与部族。”

“这是谁提议的?”赵禹问。

“是各部的头人。”木珐说道,继续又言:“为了攻打岐军,潮瓯的部族伤亡一万两千多人,其中还有近四千人被他们抓住,在此之前,各部从来没有如此大的损失。

岐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如果继续拼杀,各部的男人早晚要被岐军杀戮殆尽。作为岳仰族在潮瓯的大头人,我们的男人和女人本来就不多,现在为了夺回潮瓯,死伤了几千人,战后怎么办,死光了男人,怎么种地,怎么养活女人和孩子。

只有把那些叛徒的土地和部族划归给我们,这才公平。”

“被岐军杀死的族人不止岳仰一族,其他部族都有死伤,难道我们腊婆族就没有死伤了吗。”

赵禹怒斥反驳,布姥族头人阿萨雀接话说:

“我们都是小族,大王攻打岐国,又从各地抽走了大量男人,留守潮瓯的男人并不多,而且抽走的男人日后都连同女人孩子都会迁往交趾,潮瓯的本族就更少。即便最终收复了潮瓯,我们这些部族的男人也会死光,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部族的族长和族民,他们是不会继续再为我们拼命的。”

“放肆。”阿杉贵掌击桌面,怒而驳斥:“这是为了我们大南的尊严而战,谁敢贪生怕死,谁就是大南国的败类,都给我退下!”

“还请左护国与右承王考虑各部头人的要求,木珐告辞了。”

“告辞。”

言毕,木珐、阿萨雀等人行礼退走。待众人走远,赵禹不快说:

“到底怎么回事,之前一直都好好的。”

“他们的心,被豺狼给吃了,为了自己部族的私利,罔顾大王的命令,罔顾我大南国的尊严,简直岂有此理!”

阿杉贵说的咬牙切齿义愤填膺,赵禹不屑其态度,继续说:

“时间拖越久,对我们越不利。尤其是潮瓯的各部,岐军占了他们的土地,城中还有他们的族民和族亲,继续拖着,哪怕只有几个月,对岐国而言,他们拖得起,对潮瓯的各部而言,却拖不起。”

“那你的意思,还想要继续围攻潮瓯的岐军。”

“不是我想,而是现在不能让岐军的要塞修成,他们用了什么办法,能够让泥土变得更加结实,如果要塞修成,收复潮瓯将彻底无望。岐军会越来越多,要塞也会更加严密。”

“你应该相信大王,相信相国的判断,岐国的重心不在南方,他们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拖得越久,对我们只会更有利。即便他们修成了要塞,我们依然可以等到拖垮了岐军,再围攻他们。到那时,岐军南北不顾,一定会撤兵的。”

赵禹、阿杉贵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核心的焦点仍是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分歧。

战争简略划分为战略和战术,或者战略和战役。战略是宏观层面的纲领,战役、战术是宏观之下,局部作战的原则,战术、战役必须服从战略意志。

相国黎孔订立的战略,建立在岐国内变与外变的基础之上,两者得其一都能实现,两者均出现,那是最好。

眼下的变数来自西南与南方,但本质所希望发生的内变和外变尚未发生,而是处于发生的边缘。

所谓的内变,就是岐帝国不堪重负的经济崩溃,和改革失败。

外变是北方忽喇、肃汝的南侵,会最终迫使岐帝国放弃南征,全力应对北方的入侵。

因为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文重心持续两千年都在北方,而南方人口稀少山岳密布,长期欠缺发展经营,相对北方而言,南方显得单薄。

因此一贯的历史定律都是北方出事,中原王朝一定会与南方妥协,而且还会倒贴。

但历史往往是扑朔迷离无法预知的,一旦设立预设前提,人往往容易被主观的思维所左右。

黎孔断定北方大概率生变,致使岐帝国重心重新北移,这个战略思想是没错的,但他却忽略了自己并非左右北方巨变的因素。

既然你希望北方生变,难道岐帝国也希望这个当口上北方生变?

力量都是相对的,黎孔希望北方生变,也仅仅是停留在希望,他无法去干预,也无法左右,更无法推动北方生变。

但相反,岐帝国恰恰具有干预、左右、推动的能量和一切手段,尽全力阻止或者暂缓北方生变。

因此谋略,既要能想得到,也得付诸行动,而不是空等。

须知你在空等的同时,人家可没闲着,别人是断不能眼看着自己滑向深渊坐以待毙,于是接着又不得不说岐帝国的内变。

黎孔显然应该清楚,北方的外变只是锦上添花,未必能尽快发生,所以只能先促使岐帝国内变,进而加速外变。

从天命说的角度层面来看,岐帝国正处于中原王朝周期宿命的晚期,甚至是末代,历代中原王朝能活到岐帝国四百三十多年份上,还真不多。

所以站在天命说角度而言,岐帝国将寿终正寝,尽管有这个周期宿命论,但一定有其合理性。

首先,岐帝国现在的官僚体系腐化、堕落、失灵、僵化已到无可救药地步,所有帝国到了晚期该有的亡国征兆基本五毒俱全。

其二,岐帝国的经济矛盾无法调和,通货膨胀严重,银根流动处于枯竭,财政收不抵支,寅吃卯粮现象比比皆是。

其三,人口增长瓶颈与天灾人祸不断,加剧了国内阶层分裂,七王之乱和皇室的正统受到质疑,对帝国政权的稳定造成了持续冲击,几乎是所有末代王朝必然出现的铁律。

最后,但凡是末代王朝,大多都是中兴失败而亡国,岐帝国先动了朝廷的根本盐政,又动了豪强财阀集团的土地政策,哪一条都是伤筋动骨要命的改革,因此接连松动了帝国的两大根基,王朝灭亡是必然的。

历史也证明,动土地改革,就灭亡的王朝是百分之百,谁动谁死,不动也死,动了死的更快,动盐政灭亡的也十之七八。

岐帝国的灭亡概率两者相加,是百分之一百六七十的概率。

综上所述,岐帝国发生内变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如今的岐帝国拖入南疆战争,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北方战争的数倍,反王周照宁封疆裂土割据西南,骠国入侵情势如火,只要继续拖着,内变随时会发生,搁任何人眼里,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没错,其实就连沈云卿都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担心偌大的帝国随时一夜分崩离析。

但历史为何为历史,正是因为今人穿梭在重重迷雾之中艰难前行,所有对未来的判断,无不是建立在今天之前的历史之上,历史可以是相似的,但绝不会单纯重复的上演。

黎孔所期望的,正是沈云卿所不希望发生的。他站在五千年的王朝历史高度俯瞰当下,岂能不知岐帝国的亡国之兆。

黎孔也许估对了绝大多数节点,但他毕竟受制于当下历史的积淀与认知的束缚,同时其也无法认知时空的异变与神鬼莫测。

不可否认,岐帝国正裸奔在亡国的高速路上狂奔,但权利的本质,国家稳定的根基是什么,黎孔恐怕不清楚。

换而言之说,谁控制了“本质”,谁决定了天下多数人的命运。

权利的本质不是地位,也不是金钱,更不是冠冕堂皇的帝位,称你一声万岁。

归根到底,是统治者分配世间一切可分配和可见、不可见物质的权利,简而言之更形象的描述,就是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链上的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