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74

第374章 主动出击(3)

两日后下午,都尉李骞率军六千人先行抵达玉弄投入作战,黄昏时,都尉马充率另六千人抵达,待等李骞于半夜后撤出休整战斗,马充率兵投入作战。

夜间,沈云卿、马文修爬上南郊竖起的十二丈高台,登高望远瞭望战况,激烈的火光此起彼伏,隐隐还能听见传来的爆炸。

“海郡王,此战之后,当面之地应该自乱阵脚了吧。”

“若无意外,该轮到他们自己自相残杀了,我军可以安心过个好年,待等明年开了春,收拾了外围残敌,上半年攻取瓦瓯城应该有很大把握。

但怕就怕他赵越坐不住,从交趾撤了回来,找我军算账,那是我军的麻烦就真大了。”

沈云卿语带诙谐,马文修连声大笑说:

“呵哈哈,若他赵越搬兵返回,这潮瓯还给他也就是了。”

“诶,只怕是陛下不答应。”

“说的是啊,我军劳师远征,即便你我同意,死难的将士们岂能同意,夫之战,血洒留疆,躯之存,忠骨青山下,不灭腊婆,何以告慰死难父老,何以扬我朝国威。”

腊婆之战的意义在当前而言,所有人认知的范畴内,是一次军事报复与领土扩张,在沈云卿看来,是改变中原王朝历来漠视海权,向南突围的转折。

眼下岐帝国在北方可以腾挪的战略空间已经微乎其微,北面、西面都是强敌环伺,陆路经济模式受到沿途壁垒影响,无法,再为岐帝国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南下出海已成唯一出路,出路的关键节点又在腊婆,在中南半岛。

翌日清晨,岐军大举出现在弄玉寨以北的消息传到阿杉贵营中。

“什么啊,岐军穿过了丛林去了玉弄!”

“是的左护国大人,岐军穿过了丛林,在昨天上午,出现在玉弄寨以北十多里的地方。”

“这不可能,大火烧在丛林深处,并没有烧毁陷阱,岐军怎可能如此迅速的穿过陷阱,出现在玉弄。看见他们是怎么穿过了陷阱,进入了的丛林。”

“没看见,但是能听见不断地爆炸,岐军不断在用火器炸断树木。”

“见鬼,岐军有用不完的火器,我们撤出丛林之后,他们就能毫无顾忌的炸掉沿途的树木与陷阱,畅通无阻的来去自如,他们有多少人!”

“好几千人。”

“好几千是三四千,还是五六千,或是七八千!”

“不,不清楚,林子太密,挡住了他们,实在不知道有多少。”

“快,传我命令,即刻让土雾南,率兵增援玉弄寨,快!”

“是”

言罢,阿杉贵走出小屋爬上高台,试图用他惊人的目力眺望玉弄所在。然距离太远,隔着七八十里地,纵然他是一点五的空军飞行员视力,面对地球曲率、密林覆盖以及地形起伏,也无法看到玉弄的任何情况。

上午稍晚,赵禹获悉岐军偷袭了玉弄,遂即赶到阿杉贵营地再次交涉出兵。

“我们应该立即占领他们在西郊和北郊的营地,并从西面攻击岐军在南郊的营地。”

“前往玉弄的岐军数量不明,如果这是他们声东击西的诡计,也许岐军会在西郊和北郊埋伏了兵马,就等着我们跳出丛林,钻进他们的圈套。”

“西郊和北郊我已让人探过,附近方圆五里之内,没有岐军踪迹,根本就是空的。我们只要占领两地,并从西面侧翼攻击他们,就能迫使攻击玉弄的岐军返回南营,同时我们还能占领西郊、北郊岐军修筑的营地,缩小包围他们的范围。”

“但岐军会蠢到明摆着放弃两处修建一半的要塞,而让我们白白包围他们吗。”

“岐军收缩兵力显然是为了攻打玉弄,而且会全力攻打,西郊和北郊的营地只是暂时放弃的权宜之计,一旦从玉弄抽回兵马,他们会很快占领两地,我们必须趁他们抽不开身,从背后攻击岐军。”

“得了吧,难道这场大火也是岐军早就料到的吗。”

“也许是的,这场奇怪的大火,也许正是岐军的纵火。”

赵禹肯定说道,尽管他没有证据,但他宁愿这么相信,否则岐军提前收缩兵力,又凑巧越过了陷阱,围攻玉弄,除了岐军预谋,其他无法解释。

但这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是阴谋和阳谋交叠存在的逻辑死循环。

岐军撤出北郊、西郊,目的是为收缩兵力,攻打南郊以南的腊婆军并不假,因此北郊和西郊并无岐军埋伏,只有少量夷兵与岐军的眼线斥候埋伏在此监视,因此赵禹判断岐军在西郊、北郊没有伏兵,没有设防无疑是正确的。

同时占领了西郊、北郊岐军修筑了一半的营地,也能就地利用已经修建一般的掩体,抵御岐军的反扑,从而避免暴露在平原上,与岐军野战。

但这么显眼的破绽,赵禹能看得出来,他沈云卿、马文修、楚砚杰就是傻子?

所以阿杉贵说的也没错,岐军绝不会白白让出西郊、北郊现成的营地,肯定有诈。

而且无论是否占领西郊、北郊,这个诈都是双向的。

占领,有占领的后果,不占领,又不占领的后果,最终的结果都一样,就是死的快一些,和慢一些的区别。

如果占领了西郊和北郊,阿杉贵和赵禹准备派出哪部兵马占领?

若是本部人马,那身后就可能被各部族头人的义军控制,一旦窝里反,阿杉贵、赵禹二人转眼陷入包围。同时岐军也会趁机反包围西郊、北郊,切断其主力回援,让外围包围圈更乱。

如果让各部族派兵占领,且不说战斗力弱,一旦窝里反,这些个派出的部族兵马转眼可能投靠岐军。

但如果不派兵占领,还是会窝里反,腊婆军密度增加,窝里反自相残杀的死亡率更高,所以无论占不占,谁占,结果基本都一样。

当然,赵禹意图西出袭击岐军南郊大营,其实也无济于事。眼下腊婆军的火器消耗殆尽,有的也是自己配的粗黑火药,而岐军军火充足,坚守南郊大营敌攻我守,占有绝对优势。

因此阿杉贵的整体宏观考虑比赵禹略高一两筹,但比岐军还是差得多。

战争中的智力比拼,逻辑与逻辑,因素与因素的较量,而不是拼的书面考试成绩。

谁考虑到的因素更多,谁的逻辑面更广,将对手的逻辑包容在内,将更多的因素考虑清楚,最终敌人只能在你画得圈里不断地打转。

阿杉贵决定继续增援玉弄,赵禹催促未果,最终愤而离去返回北营本部。

玉弄激战持续一日昼夜,至第三日黄昏,岐军陆续撤离,于夜间交替休整,次日天亮返程赶路,于第五日下午南郊大营以南十二里,与阿杉贵兵马遭遇。

两军皆是赶路而来未有休整,岐军拼杀赶路三日,精疲力竭,伤员众多,人数不占优势。马文修果断调城中守军两千人,接应李骞、马充二人,激战至当夜,胜负未分,岐军伤亡较大,陆续撤回南郊大营。

“二位将军快请坐。”

“谢将军。”

李骞、马充二人落座,马文修令人准备热水、肉食供二人解渴充饥。

待等二人喘歇片刻,马文修继续问到二人:

“李骞将军,我军伤亡几何?”

“启禀将军,退出玉弄时,末将与马充两部岐军伤亡一千三百七十九人,其中阵亡四百三十四人,失踪十一人。夷兵伤亡五百二十三人,其中阵亡两百零六,无人失踪。以上是昨日退出玉弄时的伤亡,今日下午与敌遭遇伤亡情况尚未报来。”

“那腊婆军伤亡几何?”沈云卿忙问道,他倒是不担心腊婆军伤亡比岐军少,而是琢磨着夷兵明天一早估计得来要债。

“回海郡王,夷兵得首级四千二百三十七颗,不过男女老少都有,到底杀了多少敌兵,天黑不太好说。我军斩首级五千六百三十七颗,不过天黑太乱,攻击仓促也来不及斩杀,所以到底杀了多少也不清楚。

而且不少并非被刀剑杀死,而被炸死、烧死、踩死,那些就更没法算了。不过玉弄寨被我军烧毁,死伤怎么也得过半。”

岐军攻至玉弄时,腊婆军退入玉弄刚刚一日,寨中人满为患人心浮动,并未料到岐军突然而至,毫无应战准备。

岐军一顿炸天雷驱赶,全寨兵民五万余人如作鸟兽散只顾逃命,无人组织无人疏散,撒丫子满世界跑,驻守南郊的腊婆军民军占腊婆六成,岐军雷霆突击之下一击便溃四散而逃。。

李骞、马充轮番详述激战经过,一旁钟墨俞笔尖飞快做着记录,沈云卿示意其暂停记录,待等明日重新整理。有些内容能写,有些能容不能名写在奏本上,只能私下另作文本禀报。

尤其是年底,战报应该在正月初前后能送达神都,国内都等着前线捷报,结果女帝打开一看,岐军斩杀老弱妇孺多少多少,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此一战赢得多少不太光彩,但这是战争,杀戮将在所难免。

后半夜,岐军最终伤亡报至马文修处,岐军伤亡一千九百二十六人,其中阵亡七百四十五,失踪仍是十一人,多出的伤亡是下午时的半路遭遇战。

夷兵伤亡增加较小,总计五百七十二人,阵亡将近一半,尸体全数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