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14

第414章 倭患

濒国被细川家一统后,武藤井富仍然担任濒国派驻岐帝国的驻使。

一来,武藤井富控制着遣岐使团的留学生,细川家急需人才回国,恢复生产。二来武藤井富与岐皇关系融洽,国内没有第二人选,尤其是细川家是后来者,不熟外国事务,贸然换人可能招致岐帝国不满。

其三就是武藤井富能带来铁器,当然,作为交换,濒国也得付出相应的白银,但进货来自于内司府,此前由江淮私开铁矿获得,现在则由工部直接供货,无论是价格、成本、品质,都比户部和私开铁矿好了太多。由于是跟女帝直接交易,价格也好商量。

因此数年来任凭濒国国内怎么变,驻岐大使仍是武藤井富等人。

待人去宣武藤井富,女帝继续方才内容询问范勇:

“范爱卿,眼下马文修军南下,海防羸弱,兵部可有平寇方略?”

“启禀陛下,去年先募水军一万五千人,今年七月前将整训完毕,但缺乏战船,臣建议能否从腊婆抽调战船四十至五十艘,回援登州。

同时应该加快战船建造,尤其是新式三千石宝船,若能改建战船,可大增我朝水师战力。”

“三千石宝船朕年前已下令工部开工,但宝船本为商船所用,如此不免靡费,范尚书为何非要三千石船?”

“启禀陛下,海寇所用船只乃我朝一千石以上大船,且还有两千石船,另据说……”

“据说何事?”

“去年十一月,有民船曾有发现秀州附近海面有一艘三千石的不明大船,无旗帜无旗号,臣怀疑海寇已有三千石大船,而且应是我朝早年所建。

此外,从濒国的消息来看,濒国十多年前获取了我朝造船匠术,现在已建造一千两三百石以下的船只。而马文修部船只多为一千石船居多,两千石船有一些,三千石船没有一艘。

换而言之,即便马文修部主力回援,我朝水师与海寇相敌,并不占优势,因此非得大船好船不可。”

范勇提议将三千石商船改建战船,户部首先反对,施君亦说:

“陛下,臣反对将新式三千石宝船改为战船,此法不妥。”

“有何不妥?”

“民船不同于战船,民船较为羸弱,内河作战尚且堪用,但海上作战与内河作战迥然不同,稍有不慎,恐将船毁人亡。且南征腊婆已抽走户部、兵部所有海船,无船可供驱使,再将海船改成战船,极为不利海上船运,还请陛下明鉴。”

户部反对商船变战船,究其原因还是利益。

户部已经下了大单,用于建造新式三千石船,而且是清一色大船,现在跑在南海的海船,户部是不打算要了,而且短期内也要不回来,还不如花更少的钱,造更大的船,日后用于海上跑货赚外快,而且建造周期需得两到三年。

现在改建,待等下一批建造,那得是两三年后,拿到船得是五六年后,经济上划不来,户部损失太大,对下边没法儿交代。

户部的反对抵得上千言万语,而且女帝打心底里也不乐意征用明三千石新式宝船船充当战船,如此无疑迟滞了开海禁,南下出海大举通商开拓的时机,但明着反对显然也说不过去。遂即转念一想,目光落向林毅贤:

“林爱卿,兵部建议改三千石民船为战船,户部反对,爱卿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范大人与施大人所议均有可取之处。”

“哦,爱卿何意?”

“启禀陛下,此前有鉴于海上复杂形势,与日后海外用兵维护我朝利益,海郡王早在设计之初,便做了两手准备,因此三千石宝船有军民两款。民款用于载货,军款用于作战。

但眼下莱州造船业已满额,无法再增,除非在江南、东岭、广州建造,但短时内无法调集更多熟练工匠,因而目前仅能在莱州建造。因此可在新船建成之后,将其中一两艘或是数艘改建军船。

同时,我朝当尽快生产更多火炮,将火炮装于战船,如此我军战力将成倍增加,可平海寇。”

三千石新式宝船设计之初,通盘考虑到今后的海上作战需求,因此功能上军民有所通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木材和结构强度。

民船所用木料都为常用木料,结构简化,更适合装货。军用款使用橡木、榉木,木料处理工艺复杂,周期长一些,空间结构得到加固,使用的钢制结构件,增加百分之十二,且开有炮窗。

民船通过结构加强,也可充当战舰使用,但强度整体是不如军用款型。当然,对付没有火炮的海寇而言,那是绰绰有余了。

同时推动火炮上船,实现火炮舰载,提升舰队战力,从本质上改变战场规则,足以压制猖獗的冷兵器海寇。

如此既能在现有船只基础上实现改造升级,同时又无需大批改动三千石宝船,实现两全其美。

但偏偏户部仍不同意:

“陛下,火炮上船实不可取。”

此时女帝已有些恼火,口气颇为不快:

“施爱卿又有何事不妥!”

“陛下,如今火炮皆为铜铸,去年为造五门三千斤铜炮,工部耗费铜料近三万斤,若要将大小火炮装上战船,且不说耗费何等惊人,万一沉了,那可是数以万计的钱款打了水漂。”

施君亦说来说去,还是钱的事。

去年为满足前线作战需求,兵部、工部授命制造三千斤大炮五门,耗费紫铜近三万斤。当下货币以铜钱为主,消耗铜资源,等同于烧钱。

尽管过去数年间工部得益于技术进步,工矿开采设施和技术有所改善,铜的产能大幅提高,但中国的资源国情与铜在自然界的分布占比是明摆着的,铜比铁少。

且中国铜资源占世界比例更少,加之多年的青铜器时期与铜钱铸币,大量消耗地表可开采铜资源,浅层地表铜资源其实已经不多。

因此工矿技术的改良,并未从根本改变铜产出占比少的局面。相反因为勘探技术的制约,当下已知可开采的铜资源并不多。

工部如今造五门铜炮就消耗了三万斤,这要是造几百上千,户部哪里能吃得消。

户部这也反对那也不赞同,范勇不免有些恼怒,他不客气说:

“施大人,如今海寇猖獗,南征未定,我等建言良策平寇,施大人却左一个不同意,有一个不妥,既然施大人都不赞同,那就请施尚书拿出个办法。”

“范大人莫要误会,如今国库艰难,实在是拿不出钱粮用以铸炮,即便将三千石宝船改建战船,也得三年后方能建成,急也急不来呀。”

“那就铸炮,装上现有战船,如此岂不快些。”范勇口气强硬,大有强吃强作的态度。

施君亦并不买账,他说:

“一斤铜可铸文钱三百三十余枚,五千斤便是一千六百五十贯,折合焦煤、工钱、物料、损耗、损毁在内,铸造一门五千斤大炮,所需支用钱款六千两百余贯,五尊三千斤大炮,便是三万一千余贯,若是成百上千生产,所需钱款以百万、千万计,朝廷又何来如此巨款铸炮。”

一文钱一文钱,文是计价单位,“钱”最早也并非是指的货币意思,而是计重单位,岐帝国一钱大约是四克,因此一文的铜钱约合四克重量。铜钱铅占六成,因此一文钱含铜一点六克。

岐帝国一斤约合六百四十克,一斤十六两,一两大约四十克,一两之约合十钱。

理论上不考虑冶金、浇铸损失,一斤铜能得到四百枚含铅铜钱,实际上只有三百三四十枚。

一贯是一千文钱,五千斤大炮消耗铜资源相当于一千六百贯铜钱,这还是纯铜的消耗,如果折算铜矿冶炼、提取,再冶炼熔化、浇铸、煤炭消耗,模具消耗,工匠官员工资,以及损失的五千斤铜铸造的一千六百五十贯钱,浇铸冶炼损耗等等,一门炮的成本价就是六千两百余贯。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其开采成本并不高,真正产生成本的是生产制造加工,主要是技术消耗、人力消耗和能源消耗。

铸造三千斤铜炮,本就超过了当前铜产品制造工艺的极限,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超前技术的研发,相应的就得付出资金代价,贵是必然的。

而且是拿铸造货币的金属资源用于制造火炮,其本质是消耗的货币。而且是消耗了三千斤铜,同时损失三千斤铜的铸币经济效果,一正一反就是双倍损失。

这要是成百上千的制造生产,一百门炮就是六七十万贯,哪怕是一千斤的小炮,每艘船装十门,那也得一万两三千贯,实际情况根本不止十门炮。

沈云卿计划中,三千石战船要装五十到五十五门火炮,一门按一吨计,那就是五十五吨,户部还不给搞垮了。

即便是一千石、两千石的旧船,每船火炮装载量十至三十门,总量依然庞大,户部根本无力承担。

林毅贤、范勇张嘴海军火炮化,在户部看来根本是不切实际的狮子大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