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498

第498章 一分钱逼死侬

说了这么多,说来说去是贪官问题,跟眼下这场战争似乎没什么关系。

不,关系大了去了。

明朝的灭亡,本质上是官僚集团与财阀集团的勾结。明朝政府穷的叮当响,但是下边的东林党官僚集团和官商利益集团,却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所以王朝政治的问题,是贪官问题。

于是又得回到国库资金问题。

由于贪官墨吏受到金戋寺体系影响,收入比以前少了,同时技术上受到沈云卿压制,从事垄断生产的商人利益团体的盈利也少了。

而且金戋寺通过贷款、政策扶持和契约模式,大量牵制和影响了相关行业,这就带来利益集团的收入没有增长,但总的经济盘面在增加。

换而言之说,这些个利益集团的收入比起十年前没有增加多少,也没有减少,但是全国经济总量在增加,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蛋糕再做大,但是利益集团分到的蛋糕还是以前那么多。

这就好比一块一千克重的蛋糕,以前分一百克,占一千克的百分之十。但现在蛋糕变成了五千克,还分一百克,就成了五十分之一。

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蛋糕做大了,但是分给户部的蛋糕还是那么多,却要用没有增加的份额,去养增加的盘子,这怎么可能。

这就好比以前月收入两千,每月花一百块抽香烟,感觉不到什么经济压力,但这个时候你就是个普通蓝领工人,你的消费能力和交际范围就这么大。

但等你做上车间主任,做上企业领导,你的月收入涨到了三万,蛋糕变大了,但这个时候你成家立业有了妻女孩子,每个月的工资都交给了老婆,老婆还是给你每月一百块的香烟钱,你肯定不够花。

因为你得应酬,得散香烟,得买更好的香烟,这些都得多花钱。但现在不给,你就只能靠这一百块钱,解决比以前更多的问题。

户部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这个麻烦,虽然国库因为经济好转,收入增加,但是金戋寺通过经济和技术行为,蚕食了户部的财力资源。

同时金戋寺还不帮户部收拾摊子,户部还得收拾比以前更大的摊子,户部自然是干不了的。

这个问题户部由于认知制约,无法被量化认知,但反应到实际操作,就是到处花钱,连贪赃的分子吐出来,朝廷要花钱的地方仍然填不满。

而且吊诡的还在于,以前是填多少,都不见效益。现在是填多少都见效益,但就是效益存不住,手里捂不热,钱转眼又得去填。

其实,这就是经济流动带来的现象,俗称资金流动性,只有资金不断处于流动,不断投入生产实体产业,才能不断创造价值。

而户部还像以前那样,有钱就捞,有钱往死里囤,囤到后来都贬值。

现在资金都跟着金戋寺流动,减少了户部手里停留的时间,而且资金流动效率越高,对资金渴望越高,其实正说明全国经济越好。

尤其是当下没什么金融虚拟产业,资金绝大多数都进入实体生产行业,恰恰说明岐帝国的经济正在全面好转。

但户部不理解这个现象,反而更加恐惧,因为钱都捂不热,反应到实际中,就是户部资金进出就跟流水一样停不住。

所以户部现在说没钱,是没有账面资金和储备金,以前其实也没有,但以前的盘子小,花钱速度不那么快,现在盘子大,金池总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花钱比以前更快了,他能不苦逼?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分钱也能逼死皇帝,明朝皇帝其实不是被满清逼死的,是被钱给逼死的。

户部越说没钱,女帝越恼火,女帝是不怎么懂经济的,但是户部的账面资金比十年前多好了好几百万,这是看得见的。

现如今南征费用金戋寺承担多数,江淮大水内司府、金戋寺全力承担,汉中安抚金戋寺也出钱了,木可烈大丧,沃腊舒达登基,内司府、金戋寺承担了半数,主要开销都由金戋寺、内司府垫着,户部居然还说没钱。

“桑大人,而今国库比之十年前,岁入大为增加,为何却连用兵的钱粮都如此吝啬。”女帝沉声质问,连称谓都从爱卿,变成了大人。

“回陛下,国库岁入是比十年前大幅增加,但户部所需支出也比十年前更多,支出反而超出岁入,尤以去年、今年超出为甚。”

这时林毅贤就说了:

“户部的矿山、盐利、补利比之往年大幅增加,铁器开禁之后,户部所得铁才更多,为何反而不够支用。”

“林大人,工部不管着户部的口子,如何知道户部的难处。”

“哼,本官看,你户部百般推诿,定是有不可告人之事。”

林毅贤言外之意,户部的收入比十年前增加了好几百万,钱还不够花,那只能是户部层层雁过拔毛,给贪污挪用,虚报项目吃回扣。

当然,这个现象其实也有,和十年前相比,总量没增加多少,但户部的钱就是不够花。

朝堂上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女帝阴沉着圣容目生怒意:

“够了!这般聒噪,成何体统!”

女帝呵斥,百官俯首:

“臣等无能……”

“尚书范勇。”

“臣在。”

“责令薛伯充,即刻发兵出关,收拢沃腊舒达各部。”

“那薛伯充部一应支用从何调拨。”

“暂由同州仓储调拨,后续再做筹措。”

“是。”

……

“欧阳。”

“奴婢在。”

“拟旨,即刻召回海郡王回朝述职,移交腊婆一应政务、军务,即刻返朝,不得耽误。”

“是。”

话音未落,范勇又说:

“陛下,此时召回海郡王,恐怕不妥。”

“腊婆将定,召回海郡王朕以为不无不妥,今日散朝。”

言毕,女帝拂袖而去,留下一众百官离开朝殿。

刚出偏殿,女帝怒而道:

“简直岂有此理,户部越来越令朕失望。”

这时欧阳羽说:

“陛下,此时召回海郡王,恐怕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仍是整顿兵备,以应对忽喇、肃汝南侵。”

“朝廷备战多年,兵备之事朕心中有数,然关键仍在钱粮,钱粮不济,也无济于事。此事仍得沈云卿亲自操办,无海郡王坐镇,朕不放心。”

女帝前一阵还在处心积虑盘算如何收割一波沈云卿红利,如今又开始怀念起这位无所不能的接锅侠擎天柱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