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34

第534章 连吹带骗

“此外朝廷出售一应机器,只能在神都境内就地安置生产,暂不得离开神都,也请桑大人代为转告民间。”

“嘶……这是为何?”

“其一,眼下只有我朝有这等机器,故而陛下不希望发生我朝机器被他国盗走仿造之事。其二,这些机器需要修缮,就地安置在神都便于工部修缮,万一在几千里外坏了,一来一去派人去修,怎么也得一两月,如此岂不耽误赚钱的时间。

三来不少机器重量惊人,迁移安装极为麻烦,就地在神都安置较为妥当和便利。最后,人多力量大,大量机器集中添置,便于供货与销货。”

对民间开放机器设备,母机不开放是一个底线,财阀购买的设备就地在神都安置是第二个底线。

工业最大的优势是技术进步带来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工业设备的集中生产,有利于产能的调控和原料供应,也方便下单和联系,便于了统筹规划和生产力分配,同时通过对神都工业经济模型的研究,总结数据和经验。

如今岐帝国的工业刚刚起步,经不起四面八方的分散式发展,一旦需要动员产能,受到通信的制约,只能分散通知调整,时间周期太长,原料供应和保障体系太多,无法实现统筹,必须攥紧拳头集中资源办事。

此外神都不存在土地问题,神都的是天子脚下,土地产权和利益问题并不突出,而要工业化,首先必须改革土地所有制,眼下神都之外,除了穷乡僻壤,全国所有富裕地区都不具备条件。

此外还要社会基础,神都和长安有最密集的学府和文人知识分子群体,通过教育培育,可以很快转化成工业人口。

其二是工业集中发展,遏制了其他地方发展工业的机会,在神都发展成大型工业城市之前,压制地方工业发展,就是压制地方经济割据,甚至与中央王朝对立的有效手段。

其三是防止技术扩散,虽然岐帝国采取了严厉的海禁和边界管控措施,但技术对外扩散的风险是有的。

其四,目前这些生产设备的可靠性算不上多好,需要经常修缮,而具备配件供应和维修的点只有工部。如是正常的生产企业,基本都该有个自己的维修班组,简单的问题都能应付,应付不了再找厂家。

但现在人才还很稀缺,母机更稀缺,加之没有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运输安装都成问题,如果设备在江南出了问题,需要使用厂家派人来神都通报,然后再从神都派人过去先弄清故障,最后发单让工部这边发配件过去,一来一去少说浪费两个月。

最后,还有一点是不能说的,沈云卿作为技术提供方,最后都要在这些个兴办的工厂占股份,而不能让那些个财主老爷独资。

说难听些,就是通过技术提供和技术服务,控制这些个企业的发展。说好听些,通过参股引导这些个企业,配合沈云卿的经济政策,变成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所以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放心。

等到神都的工业达到一定规模,钢产能、母机基数大幅增加,区域人才积累完成,在对外辐射,建立第二个、第三个工业城市,速度将会成倍增加。

但是这些个文官利益集团总是有顾虑,桑劲川前怕狼后怕虎,总担心沈云卿坑他。不错,这就是一个坑,沈云卿往坑里扔了一把人民币,你跳是不跳。

不跳,等在地面上饿死,反正沈云卿总会有其他办法绕过去,只是耽误一些时间的问题,而且你耽误我时间,我也让你不好受。跳,就等着被商业手段同化。

下午,沈云卿撇下万料厂工作,陪同桑劲川去孟津县百浓酒楼用餐。

还是两年前的百浓酒楼,但生意比两年前更好,自从孟津新政效应吹向全国后,天南地北的商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有来趸货的,有来就地开店投资的,但更多是来打听和参观朝廷有无开禁的消息。

此前十年一系列的开禁政策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工部机械与技术的开禁,无疑是吸引民间投资的又一波热潮。

用过饭后,沈云卿引桑劲川走马观花重点看了几处工坊,还不忘数落户部的不是。

“桑大人你看,这些都是去年工部新研的蒸汽机,暂时放在此处用于测试与使用,产力比五年前的蒸汽机增加了不止一倍,而且使用更加方便,更省煤,少修缮,少用人,如果不是户部卡着铁政与煤炭,工部去年至今少说已经造出三五十台。”

“哦……下官受教了。”

户部一直卡着铁政,对工部的生产影响其实很大,过去几年如果没有户部的制约,其实工部的钢铁、熟铁、特种钢产能今年能突破一百万石,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远不止现在的数量,也能腾挪更多的机械设备生产火器。

“本王不妨告诉桑大人一个秘密,此事到目前为止,也就兵部、工部与陛下等几人知晓,桑大人可莫要告诉其他人。”

“下官一定严守秘密。”

“本王已经造出无敌火器,威力十分惊人,若非受制于工部机械不足,现在早已大量生产,忽喇数十万骑兵根本不足为虑。”

“是嘛……”

“正是,若是户部七年前就开铁禁,今年怎么也能造出两三万此种厉害火器,忽喇根本不足为虑。”

沈云卿连吹带骗忽悠桑劲川,其实就算七年前开放铁禁,今年也仅仅是勉强具备生产的能力,不足以短时内造出两三万,两三千都够呛。

但做生意不怕货不好,就怕不会吹,做生意七分靠吹,两分靠实力,剩下一分是运气。

户部这帮子老爷就得唬、蒙、骗、哄,你不能跟他们讲什么大道理,更不能谈理想,要讲就讲让他们后悔,但又欲罢不能的话题。

什么事后悔又欲罢不能,就是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后悔,但又拉不下脸,放不下身段的求人的事。

想当初沈云卿折腾盐政,户部虽然倒了血霉,但其实最后是受益的。晒盐之后盐价不仅降下来了,而且收入不降反增,但户部就是抵制。最后好了吧,便宜的好人都让皇帝做了,盐铁司搞得里外不是人。

高粱新政也是一样,户部死顶着抵制,就是不松口,最后逼反了庒县,户部垮台。可结果呢,高粱还是满天下的种,而且都说皇帝好,户部是祸害。

现在沈云卿搞工业,户部卡着铁政不放开,就为了铁器这点蝇头小利,结果沈云卿把铁坨坨变成了赚钱下金鸡蛋的母机,而且还能提供国防兵器,要不是户部当初阻挠,兴许就没忽喇今天的咄咄逼人。

所以只要小扇子一扇,让桑劲川感到后怕,后怕没有后悔药吃,再错过这次机会,他就一定会沿着沈云卿安排的剧本套路继续发展。

晚上安排桑劲川住进孟津县客栈,第二天一早打发他回神都。

桑劲川上午赶回宫中,恰逢散朝,在章台见到施君亦后,将面谈结果详细道出。

“我观沈云卿态度颇有诚意,可图之利甚大,不妨一试。”

尽管桑劲川态度积极,但施君亦却态度冷淡,他说:

“钱财入了他人口袋,岂还能由自己做主。沈云卿现在说的信誓旦旦,那是民间的财力未入他手,等到民间财力被他所用,这些钱财是跟朝廷姓,还是更民间姓,可由不得我们做主。”

“可沈云卿再三承诺,与民间重新订立章程签订契约,他岂能出尔反尔。”

“哼,反悔之事不胜枚举,白纸黑字岂能为凭。”

其实有的时候沈云卿一度都怀疑剧本肯定有问题,当前的户部已经严重资本化,私有化,户部的背后是大批的财阀,出现了严重的资本主义萌芽,而且比宋朝资本萌芽走的更快。

地方上以织机、大地主、桑丝、盐为代表的手工业、农业大生产达到了农耕文明下,生产率的最高峰。

尤其是户部的官署织布、纺纱坊,十年之前有着最高效率的纺织产能,六年之前朝廷管制的高级织机技术下放,工部研发了新一代手工织机,进一步刺激了民间资本添置生产资料密集生产的积极性。

所以现在的户部,在沈云卿眼里,已经不是完全的政府部门,而是为民间资本代言服务的国会、议会的老爷们。

更加危险的还在于户部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女帝当初让薛伯充做户部的座主,搁近现代就是严重的政治失误,当资本与军方勾结,政权将迅速资本化。

索性中原农耕文明体系和文人集团对武官集团看不顺眼,以及皇权的压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向军队伸手,但在沈云卿看来,目前的政治架构,已经存在这种危险。

于是施君亦说出民间资本进入朝廷之后,资本跟朝廷姓,还是跟民间姓就不奇怪了,翻译一下就是资本是姓国,还是姓资的问题。

桑劲川、施君亦未能达成统一意见,最后决定再观望吏部与怀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