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48

第548章 经济的奥秘

五万只五十斤的大木桶可不是小数目,一般的私人作坊不知要干到猴年马月。

当年为便于海通建设,沈云卿专门在海通筹办了木器厂,从工部制造了一批木工机械,用蒸汽机驱动,所以全国只有海通有这个高效底价的生产能力。

高鸿过来,就是想问郝仁靠不靠谱,后续还有没有订货,而且三年前沈云卿也从海通定做过一万只二十斤的木桶,用途不明。

甭看木桶结构简单,但问题是海通生产的木桶是半机械化生产,全国其他地方还都是传统木工生产,成本天差地别,但海通的机械加工木桶卖的价格不比手工制作的低,所以利润很高。

高鸿专程过来,就是询问木桶这单生意能不能长做。郝仁要的五万只木桶,用来装橡胶液,有长期订货需求,因此首批只是五万只,往后可能更多。

而且郝仁信中还说,腊婆有大量优质高级木材和染料植物,可以方便提供给海通,塑料桶出现之前,植物染料和化学染料也只能用木桶,这就有了更大的利益驱动。

沈云卿越发觉得这是供货商和订购商,经销商和生产商之间的关系。

“表弟,这生意你看能不能长久。”

“可以做,木桶至少能做三十年。”

“为何如此断定只能做三十年。”

“现在不好说,说了表兄你也不懂。”

之所以说三十年,是因为橡胶的特性和工业发展的趋势决定。

橡胶并非一定要用木桶装运,一般都是用塑料桶,然后运入企业进行投料,将液态橡胶变成固态标准原料橡胶,通过橡胶期货市场,然后出口至全世界。

所以三十年后,完全可以在腊婆设厂,生产固态橡胶,但也可能是四十年五十年,但绝不会太久。

同时未来三五十年内,整体工业技术不可能成熟,岐帝国要从中亚获取石油,无法使用石油管道,因为五十年内不可能研发出该种技术,尤其是燃气增压泵,所以只能用桶。

目前运输中亚的石油,都只能用木桶,用四轮车运输,但是三十年后,一定用铁皮桶提高运输效率。而且为了稳定边疆,巩固统治,日后可能还要从内陆向重要修铁路,中亚的石油都装在火车上运入复地。

而橡胶液与铁接触后容易变质,所以腊婆没有建立橡胶加工业之前,仍然只能用使用木桶。

所以海通的木桶订单能做几十年,而且机械化生产还能卖手工生产的价,利润要高得多。

但沈云卿不觉得高鸿能为了两单生意,能撂下公务跑一趟神都,沈云卿琢磨着他还有其他事。

“以表兄你的为人,不会只为了生意跑一趟神都吧。”

“如今大敌当前,朝廷又复见中兴盛世气象,官场现在都在议论纷纷,而且金戋寺开禁消息已经传遍天下,江淮的达官贵人冒着忽喇兵临城下的风险,都涌来了神都,如今都成了一桩奇闻,我岂能不来。况且来的何止我一人,其他各州也有人前来神都探听虚实。”

忽喇大兵压境,按常理北方富商应该南下避难,等北方情势明朗再作打算。现在却一反常态,全国富商冒着被一窝端的风险涌向神都,确实也是前所未见。

沈云卿两世为人,这次倒也是疏忽了这件事。

由于现象反常,到了民间引起了巨大舆论反响,各地的官府衙门现在都看不清朝廷到底要干什么,所以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刺史,派遣了属官进京打听消息,只不过多数不敢公开露面。

这就让沈云卿想到了各市的“驻京办事处”,特殊时期确实有其存在的功能价值,尤其是通讯和消息传播不发达的时期。

高鸿此来就是打听朝廷的政策风向,为地方建设提供经济参考。尤其是沈云卿亲自推动主持的项目,内参消息他最靠谱,总不能坑自己表兄,未来国舅吧。

金戋寺不是谈话的地方,沈云卿打发高鸿先去沈家住下,然后派人去泸溪宫通知高若萱。

下午,沈云卿继续就税法与新币和桑劲川磋商,户部现在其实比所有人都急,和忽喇、肃汝都撕破脸,正常人其实很清楚什么结果,即便是汉奸佞臣,面对一个不可控,完全疯狂无法妥协的外敌,也会狗急跳墙。

岐帝国的文官集团和两宋、明朝时期的文官集团,虽然多数特征相似,但是有一点完全不同。

岐帝国的文官集团对正常的国际政治比较成熟,而两宋和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对正常的国际政治就显得幼稚和弱智。

之所以要加“正常”两字,是因为得看对谁,对腊婆、对濒国、对丹韩,岐帝国文官集团依然比较幼稚,都觉得腊婆、濒国、丹韩都是弹丸之国,不毛之地,小国寡民之邦,不屑将其看成竞争对手,就是这样的态度,反而更容易被这些周边小邦蚕食做大。

但对忽喇、肃汝这些北方游牧民族,文官集团的警惕性倒是极高,政治智力也正常。

细究起来,岐帝国的武官军事体系起到一部分作用,同时岐帝国的文官集团有一个“政治正确”理念。

简而言之就是,但凡是与岐帝国文明形态不同的外邦,不接受中原文明模式的外邦,都是潜在威胁,是异类。

忽喇、肃汝都是拒不接受岐帝国农耕体系,拒不接受中原文化改造,拒不接受勤劳致富理念,拒不接受法制约束。

所以在文官集团眼里,腊婆、丹韩、濒国都是接受中原文明主导的邻邦,无论怎么折腾,好歹是干儿子关系。

同时期“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当下还没有发育成形,政治体制标准只有天朝一家,胡汉不两立的氛围很重。

但一旦融入中原文化体系,立马就会得到同等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安国公慕容奥翔就是典型案例。

所以文官集团并不是一开始就“宋明软弱无能腐化阴毒”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和皇权发展共同促成的结果。

户部眼下急两件事,一件是军费,由于东北开战,军费节节攀升,户部和金戋寺都可能兜不住。第二件是新币的发行,和新币与贵金属的汇率。

户部方面都是人精,正常的账目他们都是算的过来的,工部生产的纯铜铜币,质量比铸造铜钱好了不止三个当次,所以户部也意识到新币一旦上市,新币的价格要比币值本身更高,这又会影响新币与贵金属的汇率。

沈云卿发行大额新币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贵金属不足,压制通胀正在抬头,利用新币的技术优势,遏制通胀因素。

尽管增发货币会增加通胀,但大面额新币发行有两个背景,一是集资扩容金戋寺,这会把民间大额资本暂时吸入银行体系,民间流通的资本会一定程度减少,而银行内的资本被朝廷用于规划建设,变成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军费支出,从而拉动生产。

二是朝廷开放更多技术设备,让民间资本置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

通过资金重新配置和增加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体系,将通货膨胀转变为经济动能。

一般常规的通货膨胀不可怕(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那种不算),通货紧缩才最可怕,而且通胀之后一定是通缩,通缩的周期比通胀更长。

通胀的原理背景是供小于求,有钱没货,价格暴涨(人为恶意和政治手段制造的通货膨胀不算)。而通缩的背景是求小于供,老百姓没钱,但不缺乏商品。(金融海啸造成的通缩不算)

最可怕的是通胀和通缩并存,既老百姓既没钱,市场上又没货,通胀通缩同时存在。

隆元六年至隆元十二年之间的状态,就已经有点通胀占主导,通缩隐约抬头现象。

造成这一原因重要原因,就是岐帝国接连打了一场内战和一场远征,国力严重透支,农耕时期的三大件,粮食、盐、布匹,其中粮食、布匹涨价抬头,同时期旱涝频发,而老百姓税赋压力沉重,而盐商又变本加厉抬高盐价,造成老百姓既没钱,市场又供货紧张。

所以当年高粱新政一出,宁阳高产种一推广,盐政一改革,通缩即刻消失,经济迅速回暖,连带压制了通胀。

这次发行大面额纯铜币,就是要将中原王朝自古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管起来,通过银行体系、生产力体系、商业手段、政府组织,多管齐下共同治理。

户部方面就担心大面额新币发行之后,旧铜钱的通胀是给控制住了,但贵金属的通胀会更严重,因为贵金属少,同时新币要替代多数贵金属交易,这就让贵金属价格更高。

最后就会让市面上的贵金属更少,大量贵金属被囤积起来,更加难以流通。

没错,按经济发展的一贯趋势,贵金属最终会变成储备财富,存在银行或者自己家里,搁近现代也没什么人拿着黄金白银上大街上直接出手交易。

所以户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且黄金白银如果能大量存进银行,或者用于大宗商品的交割支付手段,也是沈云卿乐见的结果。

至于户部担心的军费问题,只要薛伯充在东北得手,并逼和忽喇,军费问题就不是问题。

现在朝廷是用一块钱掰三块钱的事,是用全面战争的财力,打一场局部战争逼和忽喇,所以不会消耗天量资源。

但户部现在还蒙在鼓里,所以资源准备是按两场全面战争的规模进行的核算。算来算去,金戋寺、户部加一块,全国加征到极限,也撑不住两场全面战争的开销,所以尽快引入民间资本就成了当务之急。

但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户部一定不会火急火燎的轻易松口金戋寺开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