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97

第597章 天生异象

就在二人说话时,工部侍郎张祥悄然而至:

“张大人怎有空来此。”

“呵呵,得知海郡王在此处,特来请教一事。”

“哦,何事还能难倒了张大人。”

“是这样,司天监监正下午向陛下禀报,说是今年天象异常,担心诸事不利。陛下后又宣见本官询问此事,本官有些为难,不知海郡王可知是何异象。”

“原来是为此事,要说孙监正的说法也没错,今年确实有些异常,这才九月初,气温已经比往年低了四五度,司天监一定是察觉了异常,但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走,本王一同去见陛下。”

司天监是钦天监的前身,负责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玄学、风水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司天监的这帮子人可以说是朝廷所有机构中,含金量最高的知识分子。

司天监给人的传统印象是搞迷信风水活动,典型如李淳风、袁天罡等人。

但实际上司天监主要从事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研究,玄学风水只是一个很小的旁门分支。尤其是古代数学研究往往与玄学风水有千万缕的联系,其实欧洲人的二进制,就是明清传教士把中国玄学书籍邮寄回欧洲后搞出来的。

司天监说“气象异常”是个笼统概念,这里的“气象”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天气、大气情况,而是一种笼统的抽象概念,融合了玄说、风水、天气、星象等综合概念,大致可以理解成“气象万千”中的气象。

沈云卿不清楚监正孙任童口中的“气象”,究竟是指的大气还是玄术层面,但沈云卿更倾向于大气情况,已经进入小冰期发威的临界点。

张祥早年在太学和钦天监都呆过,对气象、玄学都有研究,张祥是担心女帝认为天生异象可能是国运发生转变,所以他不敢轻易下定论。

二人冒着大雨,迅速来到御书房,监正孙任童站在殿中,女帝来回走在御书桌前焦躁不安。

“臣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谢陛下。”

“海郡王怎么也来了?”女帝问,口气有些不爽,显然是对孙任童的上奏不痛快,这不是出公孙芸惠的霉头吗。

“回陛下,臣闻听孙监正禀报天生异象,心感好奇,故而前来。”

“哦,海郡王也精通天象之术。”

“臣并不精通此道,只是略知。”

“既如此,海郡王近日可见有异象?”

“臣能否先向孙大人询问一二。”

“准。”

下刻,沈云卿问道孙任童道:

“孙监正,司天监所说天生异象,究竟是何异象。”

“回郡王,今年夏末,各地都有来报,白鸟南飞比往年早了足足一个多月,各地的虫兽出没也比往年更为频繁,此乃其一。其二是最近连续十余日大雨,气温也比往年低得多,河北来报,据说崇州都已降下初雪。

本官翻遍最近五十年间司天监库档,最近五十年间我朝气温逐年都在降低,白鸟提早南归有过七次,最近一次出现在十一年前,当年正是天下大旱大洪,其其三。

其四,黄河、长江上游水位都比往年少,但是淮河、黄河洪涝却不减少,岂非咄咄怪事。”

“哦……那星象如何?”

“最近连续十数日阴雨,无从观察星象。”

这时张祥插话说:

“既然未曾观察星象,为何说是天生异象?”

“白鸟早归,虫兽频出,此乃异象,河水渐少而洪涝频发,此乃异象。北方数十年秋季少雨,今年突降大雨十日,也是异象,种种异象表明,天下气象将变,朝廷当做万全准备。”

孙任童说的仍然十分笼统宏观,常人没法儿量化理解,但是背后是一整套的自然逻辑。

鸟类南迁、南飞的本质是要越冬,因为北半球随着地球与太阳夹角的改变,太阳正在越过北回归线,进入南回归线,北方的气温在降低,多数鸟类都需要前往更温暖的地区越冬。

因此北半球的鸟类入冬前是往南飞,南半球的入冬前是往被飞。

而司天监辖下有外派机构,用以观察形象,同时也会记录和反馈异常的情况,所以司天监也有一定的动物学、昆虫学研究,当然,内容浅薄的多。

但司天监主要的外派站点都在北方,南方几乎没有,只有广州和海南岛有两个站点,因为广州和海南是版图的最南端,需要南北站点同时观测星象,以明确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从而确定历法。

只有跨度距离越大,精度才会相对越高,同时两个点就能利用二元方程式,理论上估算出太阳和地球的平面关系。

而北方站点多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是中原王朝的龙兴之地,天下精华所在,因此较为重视,站点也就更多,而北方维度更高,气温降低比南方更快,候鸟南飞的也更早,但不可能农历八月中旬就南飞,这也太早了,而且不是一个点观察到异常,而是所有的点都观察到鸟类提前南飞。

同时各地的虫害和兽害比往年高发,虽然出现在八月中下旬,对下半年农业生产影响不是很大,但背后的逻辑是整个生物链出现了巨大问题。

虫害增多有两种可能,一是虫类繁殖增加,导致虫害,二是食物锐减,导致虫类转向啃食庄稼,侵犯人类生存空间。

兽类活动增多则说明食草动物减少,肉食动物捕食不足,只能侵犯人类领地。同时当下自然环境较好,开发度不高,人类与猛兽处于杂居的不在少数,所以兽类无法获取充足食物后,就会袭击人类聚居区。

而鸟类提前越冬,也减少了以鸟类为食动物的食物,加剧了生物链的供应紧张。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可能是小冰期发威的转折之年,孙任童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生物界和生物链异常,可能是大气出现了问题,但他没有这方面认知,而是出于对反常情况的害怕和警惕,判断“天生异象”

而且司天监肩负“正统”和“天命”说的责任,所以古代司天监往往经常没事找事向皇帝打小报告,经常搞得皇帝紧张兮兮,碰上不负责任的监正和特别相信迷信邪说的君主,往往能搞得鸡飞狗跳,碰上负责人的监正,命运往往好不到哪里去,轻则罢官,重则可能因为妖言惑众下大牢。

所以司天监的官儿其实不好当,天下不顺,皇帝拿你出气,天下风调雨顺,没你司天监干部什么事,都是皇帝干的好。

皇帝不顺心,司天监还要承担求神拜佛的职能,祈求各路神仙都显灵,不显灵又碰上个不讲理的皇帝,可能就给咔嚓了。

孙任童反应的一系列情况,都在预示着严重的气象灾害,甚至是全球性变化,而且是长期性的持久变化。

在传统文化理解中,单纯的“天生异象”一定是持续性的长久现象,不是短暂性的情况,因为只有巨大变量持续发生,才会导致质变。

仔细询问国孙任童,沈云卿得出恰恰相反的结论,他说:

“陛下,臣以为忽喇已经不足为虑,我朝应当开始考虑善后事宜。”

女帝闻讯很是吃惊,天生异象和忽喇不足为虑逻辑上能讲得通?

“海郡王何意啊?”

“回陛下,今年气温骤降,将加快入冬,因此往年塞外十月开始飘雪,今年可能九月中旬开始降雪,而且今年可能有大暴雪,忽喇将无力继续南下。”

“哦……”女帝神色大变,遂即又问:“何以见得?”

“因为白鸟南归是为了到南方寻找更温暖的土地过冬,往年都要九月才南归,今年提前了一个月,这就意味着北方气温已经很低,而神都大雨绵绵,气温骤降,则佐证了这一点。

牲畜智虽不如人,但是牲畜的习性是其自保本能。北方气温降低,白鸟就会舍北而逐南。今年提前一月南飞,定是北方气温骤降所致,据此推断,北方今年的降雪将比往年来的更早,也更多。”

“嗯,爱卿所言有理。大雪提前而至,明年二月之前,忽喇确实无法南下,我朝也可保半年太平。但不利于忽喇,同样也不利于我朝在西辽用兵,海郡王可清楚。”

“这正是臣想说的,虽然有利于我朝对忽喇防御,但整体对我朝仍然不利。首先,一旦北方提前入冬,会影响薛将军对肃汝用兵,也会影响薛将军回军塞外,臣建议工部从速打造雪橇车,以便于我军冬季转运辎重。

其次据臣判断,此番异象影响深远,短则数十年,多则可能上百年,洪涝干旱将更加频繁,臣建议加快推进水坝建设,同时着手治理淮河,只有先治好淮河才能解决长江、黄河洪泛。

其三是明年开始调整棉产,在口粮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增加棉产,以备严冬到来。

其四是鼓励养绵羊,获取羊毛以弥补产棉不足。

其五今年冬季有冻害与雪灾,朝廷应当即刻传令各地,尤其是北方各州郡县百姓,尽快增加柴禾、煤炭储备,朝廷也应适当调拨冬衣给穷困百姓,助其过冬。

其六,应该积极开发腊婆、交趾与海南,发展建造更大型宝船,日后好从腊婆运粮,以缓解中原粮荒”

“准奏,明日早朝就此议由百官商讨。”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