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05

第605章 一条变色龙

女帝思考了片刻,又问沈云卿意见:

“海郡王以为邱继匡、吴彬二人如何?”

“回陛下,邱大人较为合适,吴彬大人缺乏与外邦沟通与处置事件的阅历经验,而且员外郎也低了一些,臣建议可让郎中李义清出使。”

“李义清?”

女帝蹙起眉头,桑劲川愣是吓一跳,他说:

“李义清恐怕不合适吧。”

“不合适才合适。”

“哦,爱卿何意?”女帝问

“回陛下,李义清此人虽然没什么胆略,但是此人奸猾刁钻,善于狐假虎威察言观色,而且能从容应付财阀巨商,还是有些能力的。只要陛下交代给他底线,他决然不敢僭越。”

这时范勇就说:

“李义清此人乃是见利忘义之徒,贪生怕死之辈,岂不坏了朝廷的大计。”

范勇把桑劲川想说但是不能说的都说了,女帝更加怀疑沈云卿的意图,她说:

“范卿说李义清此人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海郡王向来明辨是非,与李义清都是来自兰陵,难道不知李义清为人?”

“回陛下,臣正是知道李义清为人,所以才建议让李义清出使。”

“说说你的道理。”

“朝廷此番议和,态度上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需得把握火候,同时又得让忽喇觉得我朝议和是有求于他,但是所求又不足以让忽喇讹诈更多,因此就得有一人假意被忽喇所收买利用,而李义清此人正合适。”

“朕还是不明白,议和岂有出卖朝廷的道理。”

“所谓出卖,得看卖什么,是卖朝廷想让忽喇知道的消息,还是忽喇想知道的消息,亦或者是假消息,这都取决于朝廷用人与实现研判。

臣敢断定,我朝派遣使团议和,忽喇定会私下在我朝使团之中寻找那些意志不坚者,而后威逼利诱套取消息。与其让忽喇寻找我朝使团弱点套取消息,为何不卖个破绽给他们。”

“那又如何?”

“我朝主动提出议和,与当下态势不符,而我朝如今又严密封锁边关,忽喇难以得知我朝内情,因此忽喇会认定我朝内部生变,而有求于他。事实上也是如此,因此我朝就必须制造一个假象,让其相信我朝有求于他的假象,令其相信。

否则若让忽喇知道罗哈诺向我朝宣战,忽喇会坐等罗哈诺来攻,然后再南下,届时可就是一场恶战。

同时我朝也可通过李义清,对忽喇做出一些让步,但让邱继匡言辞驳回,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一出戏,两种唱法,但怎么唱,在我,而不在忽喇。”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驻外使节本人和身边人被买通收买,出卖国家机密的事件层出不穷,即便是近现代有着严密政治制度和体制的现代政府,依然无法避免这一现象,古代更是如此。

使团内部有人被收买,出卖母国的情况多如牛毛,而且古代没什么国际法,杀使者和家常便饭一样,你若不从,分分钟让你无声无息的消失掉。

因此此番出使,沈云卿判断,忽喇一定会借机从使团中寻找突破点,从使团内部收买和利诱个人,套取岐帝国国内的情况,从而好在谈判中获得主动权。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前安排一个破绽,让忽喇上套,而这个破绽必须狡诈刁钻,又有察言观色的应变能力,最好能说谎胡诌,同时又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辈,李义清恰好符合这个标准。

而吴彬太过于能言善辩,虽然可能也贪生怕死,但是他在官场、商场才摸爬滚打六七年,而李义清已经做了半辈子的官,商场、官场就是一条变色龙,虽然在重大转折事件上没什么主心骨,但是他有一个很大优点,就是只要给他底线和方向,他不会脱轨僭越底线,你就是杀了他,他也不会。

当年他是兰陵刺史,他的上边是户部,如果他跌破底线,户部会让他付出代价。现在他的上头是皇帝,要他正月死,绝活不过初一。

因此李义清能坚守底线,虽然他做官没什么底线,但每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总有一些合适的优点,就在于怎么用人。

其次是这次谈判确实是岐帝国基于议和,必须在忽喇知道罗哈诺对岐帝国开战之前,达成议和,时间紧任务重。

忽喇方面一定会怀疑岐帝国发生了什么变故,由于现在态势有利于岐帝国,理论上忽喇熬不下去后,会试探性提出过分要求议和,然后岐帝国拒绝,再然后降价,再谈,再拒绝,反复再谈,停停打打,打打停停再谈,最后有个结果。

现在岐帝国自己主动上门议和,这显然不正常。

既然不正常,忽喇就会怀疑岐帝国内部发生了问题,然后找到使团突破口,让李义清把实现准备好的说辞和数据像挤牙膏一样让忽喇挤出来,以增加可信度和真实性,从而让忽喇自以为拿到了筹码。

实际上这些筹码,就是岐帝国打算让忽喇吞下的收获,只有筹码才有价值。

然后通过李义清与邱继匡反复演双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邱继匡砍价硬撑,而李义清背后“泄密”拆邱继匡的台。

如果朝廷采取强硬态度议和,同时又是朝廷主动提出议和,这显然不合逻辑,如果忽喇认定岐帝国主动议和是国内生变,忽喇反而会认为岐帝国是外强中干。

而且以忽喇现在的战争狂热状态,岐帝国强硬以对,忽喇会以超强硬反弹,这就可能把忽喇逼入死胡同,最后拿到更高的筹码,勒索讹诈岐帝国。

因此议和策略上,就必须采取更为弹性的策略。

“陛下,凡对外邦交,需得刚柔并济,文武双管齐下,才能收获奇效。军力弱了不行,偏重文治也不行,修文偃武兼收并蓄方为外交之道。”

“嗯,此议朕深以为然,但李义清此人还是太过贪生怕死,朕不放心。”

“陛下,狗胆量是给壮出来的,肥胆是给养出来的,只要陛下借李义清一颗豹子胆,他的贪生怕死也是可以收敛一些的。”

“哦,海郡王此话粗鄙的很啊,可不像是一个秀才该有之词。”

“让陛下见笑了,臣以实用为上,不能为朝廷所用,不能为己所用,何故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岂不受其拖累。”

“那你说说,朕到底哪有豹子胆,借给李义清一用。”

“陛下何不调禁军新练火枪队一支人马,随使团一同出使。同时臣再给使团配备一些秘制火器,以状我军声威,如此让忽喇不敢小觑朝廷,李义清自然有了豹子胆。正所谓酒壮怂人胆,火器同样也能装人胆略。”

“原来如此,范爱卿、桑爱卿,你二人以为如何?”

“陛下,臣还是以为李义清出使不妥。”

范勇坚持己见,桑劲川态度一致,但他不这么说,他这么说:

“陛下,李义清年事已高,怕是不堪胜任,臣建议改派他人前去。”

“此番议和事关重大,国运皆系于此,要你二人即刻做出决断,也确实为难。那就先散了吧,再考虑几日也无妨。”

“那顾通哪里,朝廷该如何应对。”范勇问。

“哦,朕倒是给气糊涂了。海郡王,你说说吧。”

“是。”

沈云卿将议和之后,联兵忽喇、波兹津西征罗哈诺的计划和盘托出,这两位也是吓一跳。桑劲川反应更激烈,因为又跟钱有关。

“海郡王,此去西苑少说七八千里地,当年为收复西域,国库几乎倾家荡产,此番再征罗哈诺,朝廷岂能承受,更何况罗哈诺所在荒蛮,百姓皆为异民,岂能服我王化。”

“桑大人无需担心,只要议和成功,能骗得忽喇西征,粮草、民力可从忽喇和波兹津解决,朝廷只需出些金银和货物即可,而且还有利可图,那罗哈诺绝不是什么荒蛮之地。”

岐军当年收复西域,是从长安出发,去四千公里外打中亚,当然很吃力,在后勤上受到严重制约。

现在打罗哈诺,是忽喇、岐帝国和波兹津围殴,经过最近十年的修生养息,西域都护驻军粮草已经足够自给自足,还能有富裕的储备。同时通过往来商路,也能获得副食品和口粮,展开一定规模的作战是有保障的。

如要大规模出征,甚至从本土再发兵,就必须考虑后勤问题,而波兹津毕竟离着中亚近,同时又有忽喇在北方策应,岐军可以从南北两条线获得补给,当然,前提是得花钱和输出货物。

如果只是货物,岐帝国有的是,如果是钱,只要是钱能买来后勤,那都不是问题。

而罗哈诺是一个具备农业体系的地区强国,通过以战养战掠夺其储备和土地,也能得到补给,但总的投送兵力仍不易多。

户部现在只要听到沈云卿说有利可图,桑劲川的心态就特别不对。似乎所有坏事,到了沈云卿嘴里,立马就能变成有利可图。

桑劲川担心的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消耗的钱粮和得到的收益问题,范勇则担心统治距离过长,边境也拉的过长,会严重影响日后朝廷的统治和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