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22

第622章 技术情报

“你得到黄金之后,还会买成丝绸卖到乌兹曼吗?”

“这会浪费很多时间将丝绸变现,而且有很高的风险。”

“所以你都是贩卖阿芙蓉,从我朝境内换取黄金。”

“阿芙蓉在天朝能卖很高的价格,所以可以换到一些黄金。”

“那你的货从哪儿来?”

“乌兹曼许多地方都种植阿芙蓉,从部落收来之后,通过海上进入波兹津,再从陆路进入天朝境内。换成黄金和丝绸之后,丝绸作为报酬送给那些部落,我我留下黄金。”

“那为什么不从海上,海上的运量更大。”

“伊萨德的走狗正在攻打海上航线,我们会被发现的。”

“原来如此。那你能告诉我,你是图曼塔族的什么人?”

“恕我不能相告,我还不能信任你。”

“嗯,你很谨慎。我对你没有威胁,相反我对你也许有帮助。”

“你愿意帮我!”西斯法赫极为诧异,他不觉得一个海上、陆上差着十万八千里的外国,即便是天朝,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帮助一个没落的贵族复仇。

“请你不要误会,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笔生意,既然是生意,就需要交换。”

“这个道理我懂,我也相信你们天朝是讲信用的上国。你要什么?”

“首先,据我所知,多年前伊萨德即将赶走基督徒的时候,将一批火器卖给了我朝的敌人,眼下的局势我想阁下你也有所耳闻,正是这批火器,给我朝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让我朝陛下极为被动,所以这笔账我们是要找乌兹曼清算的。

而我听说,乌兹曼近些年制造了更新更厉害的火器,而且已经非常普及,所以我想知道你们能不能弄到这种新式的火器,以及制造方法。”

“你说的这些我并不了解,当年我还是个孩子,并不知道伊萨德与你们敌人的交易。但确实研制出了一种最新的火器,非常厉害,比之前的火器都厉害。”

“有没有样品?”

“没有,这种火器据我所知目前仍然只装备伊萨德的亲军,数量并不多,但我知道他的原理和结构。”

“能不能描述一下。”

“可以,最新的火器我见过,当时他们就是用了这种最新的火器镇压的我们。”

知己知彼才能有备无患,沈云卿一直担心乌兹曼具备火器军团之后,会对周边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旦更为实用的火器投入实用,就会与冷兵器来开技术和力量上的绝对代差。

换而言之说,如果以前需要十万人的战争,现在只要一万的热武器,就能吊打十万人的精锐重步兵。

乌兹曼周边,除了欧洲情况不了解外,波兹津和印度都没有管型具火器,而乌兹曼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进化出较为成熟的浮银法制管型具火器,这些年这种早期型的火器都已经向乌兹曼商人普及。

站在技术角度而言,一定意味着出现了更新,更好的火器,才会对民间开放次一等的装备。所以有理由相信乌兹曼已经制造装备了新型火器,西斯法赫的说法,无疑佐证了这一点。

根据他的描述和比划,乌兹曼火枪的装备数量大约有七到八万人,装备的层次分成三个等级。

最低等的火器军团使用的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技术生产的火器,发火率、威力、精度都差得多,与武卫忠和薛伯充描述的西域叛军和忽喇装备的火器很像,显然乌兹曼人也留了心眼,并不打算把最先进的装备卖给别人,日后威胁自己,所以往外卖的都是次级军火和猴版

第二种是改进后的子母火枪,性能整体好得多,但是制造有瓶颈,量产性能很差,所以发展的不多。

以上品种之前工部都已经弄到,沈云卿也解刨过,第三种是四年前刚刚出现的新品种,目前只装备伊萨德王的亲兵。

根据西斯法赫的描述,这种火枪已经不再使用浮银法制造卷管获得枪管,而是直接使用一根通管,不清楚是有缝合缝管还是无缝管,也不清楚如何制造获取,但已经不是卷管,而是具有一定壁厚的通管。

而且口径也很大,能塞进人的中指,那至少也得是十五六毫米开外。

此外也不再使用火捻和油瓶提供火源,听其描述是使用了某种燧发结构,但不是欧洲的燧发、药池结构,更像是类似于打火机的原理。

将燧石和磨石加工成直径六七毫米,长度一厘米多的圆柱,中间打孔,穿过齿轮针,用粘合剂凝固,然后碾在一起啮合,固定在支架上,齿轮与固定架上的齿条啮合。

只需往啮合处撒一些红磷粉,通过轮针用齿条和板簧上力,然后扣动扳机,松开板簧,板簧瞬间抽动齿条,齿条带动针齿轮,齿轮针带动燧石、磨石相互啮合摩擦,产生火花,火花点燃红磷,红磷再点燃黑火药,从而实现发射。

相较于前两代火器,这种火器的实用性大大提高,虽然属于前膛装填,但使用了纸包弹药。既弹丸和火药、红磷都装载一个纸质的弹筒内。

使用时咬开纸壳有红磷的一头,将红磷粉末撒在发火机上,然后把纸壳内火药和剩余红磷粉导入枪膛,再灌入纸壳底部的铅弹,最后将纸壳塞入枪口,增加气密性,同时防止弹丸滑出枪口。

目前尚不知这种火器的年产量和装备数量,但即便是一支杂七杂八的七八万火枪军团,对付周边的冷兵器国家已经足够完全碾压。

伊萨德之所以不敢继续扩张,除了刚刚打完与欧洲的百年宗教战争,国内民生凋敝,财力匮乏,国内继续修生养息,调和派系矛盾外,伊萨德能够扩张的方向其实只有波斯高原。

目前的乌兹曼王朝疆域基本已经达到早期奥斯曼帝国的版图,西到北非摩洛哥,北到叙利亚边境,但还没有进入今天的土耳其境内。

而波兹津地处伊朗高原,当下的生态环境好得多,气候也较为怡人,耕地比中东多得多,因此乌兹曼攻取波斯高原能够得到的物质财富多得多。

但波兹津与岐帝国名义上是联盟关系,乌兹曼是担心岐帝国可能练了什么必杀技,所以有些忌惮。

毕竟当年火药、火器这些东西就是从岐帝国传出来的,乌兹曼离着岐帝国十万八千里,对岐帝国国内的技术状态多半不了解,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否则有七八万的杂牌火枪,哪怕都是鸟铳,用来对付冷兵器国家也够了。

而据此判断,欧洲弄不好也已经有了成熟火器。而且当前历史不按剧本走,出现脱轨剧情很有可能发生。

此外他还在担心乌兹曼的金属加工能力到了何种地步,如果没有基础的加工能力,批量生产火器就不现实。尤其是枪管的加工,非常考验技术能力。

听到这里,沈云卿打断西斯法赫说话,用过呼延秦继续问他:

“你知道乌兹曼人如何制造这些火器?”

“不清楚,所有火器的制造都有伊萨德王室掌管,所有的工匠都被他们看押在秘密地点,从来没人知道。”

“那基督徒有没有得到火器,或者说造出火器。”

“基督徒攻陷了许多地方,战争的中期出现过他们自己制造的火器。”

“原来如此。”

“我知道的就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伊萨德的继承人中,谁被教会认可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更大?”

“二子伊哈汗·伊萨德可能会继承王位,他母亲来自的乌兹曼最大的部落,同时还有教会圣知的支持,而且与伊萨德最像,深受伊萨德的赏识。”

“也就是说,伊哈汗·伊萨德会继承伊萨德的遗志,继续推行现在的政策。”

“应该是的。”

老伊萨德致力于巩固统一的成果,以中东的人口、土地承载的农业产值,其恢复速度远不如中国王朝,所以二三十年间应该还缓不过来,至少需要半个世纪,除非乌兹曼搞出了早期工业,并且意识到工业规模的扩张带来的机器大生产的好处,否则不可能迅速恢复国力。

据此判断,如果王位传给伊哈汗·伊萨德,应该还会继续老伊萨德的方针,还不至于脱轨走上大肆扩张的道路。

这个假设如果成立,岐帝国在收拾罗哈诺后,就无需担心乌兹曼入侵波兹津,岐帝国出不出兵的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支持西斯法赫这些没落流亡贵族,进行反政府活动,迟滞乌兹曼的发展,给其制造一些麻烦,迫使其退出现在的发展模式,将重心转向瞎折腾。

尽管有些卑鄙,但是乌兹曼的武装商船在岐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搞舰炮外交,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不当的政治信号。

乌兹曼如果继续推行现在的经济贸易模式,最后可能搞垮现在的海上贸易,日后的海上的军事冲突将在所难免。

西斯法赫详细描述了伊萨德几个儿子的情况,伊哈汗·伊萨德的情况与老伊萨德最像,脾气秉性和做事风格也最像,最重要的是背后支持他的力量是最大的派系集团,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