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82

第682章 大化革新(2)

隆元二十一年九月,北方危机解除,忽喇撤兵西进,薛伯充收兵回国。

鲁古图在得知罗哈诺攻打岐帝国之后恍然大悟,岐帝国为何急于议和,原来是罗哈诺东侵,岐帝国主力被吸引在塞外,无力去救援,同时担心忽喇坐山观虎斗,趁火打劫,被迫议和。

隆元二十二年正月,腊婆相国黎孔押解到京,女帝指令刑部、礼部审理腊婆案,但是不杀黎孔,让他自己写“罪己书”,写到女帝满意为止,然后让黎孔每天抄三遍,让他深刻反省,并将罪己书昭告各国驻岐使节,义正视听。

让礼部参与审理的目的当然不是因为礼部懂国际法,而是这年头中原王朝仍然讲仁义礼智信,让礼部出面,就是要嘴上见分晓。

当然,语言的批判永远也无法替代现实武器的批片,如果拳头不硬,再精妙的语言,再犀利的言辞,也只能说明你嘴皮子厉害。

对黎孔的侦审问持续了半年多,沈云卿多次参与会审,与南征前做出的判断基本吻合。

腊婆在隆元十六年遣使岐帝国期间,腊婆隐约察觉岐帝国国力衰退严重,尤其是出使经过西南、岭南和两湖地区,发现岐帝国西南经济凋敝非常严重,人口稀少,不利于岐帝国在西南用兵。

同时岐帝国正值新政推行,矛盾频发,加之多年的历史欠账积累的长期问题导致土地矛盾尖锐。

以上还只是催化因素,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阿瓦达提攻云藏,骠国策动滇南叛乱,攻打巴蜀政权,女帝决定趁机收复巴蜀,剿灭周照宁。

岐军在西南主力和后勤迅速调往两湖地区,西南边防近乎于真空,这就给腊婆闪击交趾提供了绝佳机会。

同时沈云卿又所担心腊婆可能偷袭交趾,提前运了一些炸天雷和炸药,无巧不巧撞在腊婆动手的枪口上被其截获,以至于原本腊婆只想占领交趾城及以南地区,没有攻打天南关的打算,炸药和手榴弹无疑给他们壮了胆。

按黎孔的谋划,岐帝国在南疆没有人力基础,同时西南大山严重制约岐军后勤保障,因此不可能调动太多兵力。

同时云藏、巴蜀陷入战争,岐帝国陷入南疆作战,实际上是三线作战,会严重透支岐帝国国力。

因此按计划,岐军如果南下作战,数量不会多,同时西南地形恶劣,需要消耗大量民力和粮草,岐军无法长期大规模作战。

黎孔的策略就是拖,消耗岐帝国的储备和国力,同时等待长期战争让岐帝国内政恶化,激起全国范围的民变,北方也可能趁虚而入。

这样一来,岐帝国要顾及国内,保卫中原核心地区,就只能承认腊婆对交趾的实际占领。

但千算万算没料到岐帝国会从海上,直接攻击腊婆本土,而且最初上岸的只有七千人,轻易就吓破了赵元的胆。

其实黎孔对岐帝国船只情况一直都有了解。

户部的下海贸易活动,南屿、潮瓯是必经之地,多年的停靠和交流,户部这帮子老爷根本就不设防,一来二去就被套走全部情报。

黎孔非常清楚岐帝国水军和远洋船只的情况,所以他认为岐帝国没有能力海上增援交趾,更不可能攻打腊婆本土。因为太远,同时船太少,时间上来不及,后勤也跟不上。

当然,按正常的技术理念,岐军真没办法从海上攻击其本土,关键在于理念认知的改变,策略和战略的改变。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不按套路出牌。

正月刚过,西征大军陆续上路,十六皇子周枢得偿所愿随军出征,同年罗哈诺的入侵出人意料的并不顺利。

越过西域都护进入天山的罗哈诺人马遭到了赵辰颂的迎头痛击,而且岐军的火枪和大炮都还没到,就被赵辰颂以两万人马正面击溃了罗哈诺五万人,这让朝廷始料未及。

因为按波兹津亲王沃列·贾巴塔的说法,罗哈诺军骁勇善战,所以不应该被轻易击溃。

之后抓获俘虏才知道,这批深入天山都护的穿插部队是罗哈诺的三流军团。

罗哈诺认为西域都护东面的天山都护防御薄弱,兵力稀少,无需精锐力量奔袭作战,可以一击得手,然后就地戒备。

同时迅速联络天山都护境内的少数民族部落,鼓动他们造反,迅速从当地获得兵力,挡住岐军可能的增援。但是没想到不等他们攻下天山都护,就被岐军增援赶到。

而且罗哈诺并不知道天山都护治所在哪儿,进来之后两眼一抹黑,一直在当地徘徊转悠,结果等来了赵辰颂的岐军轻骑兵。这是幸亏岐帝国反应快,要是慢半个月,肯定是要出事。

赵辰颂当时判断认为罗哈诺转悠了半天估计是摸不着北,于是派出一支人马,冒充天山都护兵马路过,把罗哈诺军主力调走,然后先袭击了罗哈诺屯粮大营,后尾随其主力一直追到城下,从背后将其击溃。

此战缴获牛羊粮草无数,算是白捡了大便宜,解了朝廷燃眉之急。

同年,忽喇先于岐军在中亚动手,出兵三十多万西征,岐军顾通部与罗哈诺军八万人周旋半年多,直到忽喇出兵才得喘息。

隆元二十二年正月,女帝借着国宴的机会,将外爵与内爵调整提上议程,引起轩然大波,僵持一月最终平息。

赵元、吴应、纳拉图、毕虚桐、叶巴、喀昆、牙理玛、穆斯旺、拓客、阿萨雀等人各得晋封。

周启封在郑州,终于封王,但离着洛阳也不远。六皇子周尧封在曹州,八皇子周宇封在赵州,十七皇子周淘封在唐州,周枢出征在外未封。

薛伯充拜上将军,晋太保。范勇晋太尉,陆争出任兵部尚书,邱继匡出任兵部侍郎。

林毅贤出人意料晋位丞相,张祥出任工部尚书。王曦照勤政爱民政绩突出,推行土地新政效果显著,调回神都出任工部侍郎。李义清因议和有功,出任户部侍郎。

要说李义清自己可能也没想到,晚年都快退休了,竟然能做到三品大员,十四年前的他,也许连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不过好景不长,第二年李义清夜半应酬回府的夜路上,遇到民间愤青侠士,被人暗拖,背后中了一刀,险些丧命。

三月,经过数月准备,朝廷在肃汝新置北辽、临海、清远三道,同时着手向塞外、肃汝、西辽迁民。以每年每地三县,每县两千户的速度制度化迁徙人口。

为便于人口迁徙,沈云卿向工部车场下单,同时在孟津县兴办沈家自己的车场,大量制造大篷车,用于人口迁徙使用。

大篷车将在现有改进的四轮车上加装防雨棚,加宽车体一尺,使用一匹或两匹马牵引,车中可用于堆放生活用品、物资、被褥、锅碗瓢盆等,也能用来坐人、睡觉,可供四人的基本日常起居使用。

朝廷将免费提供大篷车给迁徙人口与随军家眷用于沿途休息与乘坐,提高迁徙效率,降低因为徒步迁徙带来的伤病死亡和不必要的风险。完成安置迁徙后,大篷车收归朝廷,继续用于迁民工作。

新建县城将由朝廷派遣郎中、医官、先生、匠作,建立疫病所、识字学堂、工坊,为迁徙人口提供基本的医疗、文化、生产。

同时将在关外及其所有新占、新开荒土地实行新田制,关内各道州县及以成事实地区暂不推行,但朝廷将通过回购与清查田亩措施回收私人田土。

同年五月,朝廷再开科举,神都及治下五县开办新学,并于次年十月搬入新建校区。

就在全国都在为大好局面喘息之机,五月间倭寇再在淮北沿海作案,朝廷开始全面开放海政、船政,同时加强各地内陆及沿海剿寇,并从内陆轮调州兵前往沿海地区轮战剿寇,练兵的同时,让州兵始终处于有效战备。

南征最大的教训就是地方州兵长期陷于和平状态,缺乏斗志、组织性,战斗力太弱,通过轮战和沿海警备剿匪,有利于重塑州兵。

七月,国中事务基本理顺,沈云卿开始着手调整轩禾书院,并将吕暮然、张翀、吴滔、朱翁御、陆文五人召回,并从腊婆调回翻译五十余人。

陆续组建地理学、测绘学、动物学、植物学、勘探学、气象学、航海学、政治外交学。并对机械科、医道科分流,开办冶金、设计、制造、加工、外科、内科、草药方学、药剂学、微生物学、解剖学、护理、农业等学科。

同时在轩禾书院之外,兴建轩禾分院,也称东苑,专职负责培养职业翻译,研究宗教、民族文化。

隆元二十二年至隆元二十四年,沈云卿继续带了两届数学科高级部,至此后未在带班。

隆元二十三年正月大庆,朝廷颁布一系列新法,废止和取消了大量酷刑和不适宜法律。并进一步改善女性权力,废除蓄养家妓、买卖家妓、妾室,并就家妓、妾室地位问题给予法律保障,同时着手制定第一部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