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21

第721章 孙润谦

雪越下越大,西征和阿瓦达提的消息不断送到神都,岐军西征的主要战斗基本结束,忽喇西征也进入首尾阶段,阿瓦达提运回的财宝于十一月初抵达神都。

这一次朝廷再也没有像三月份那样招摇过市,而是秘密入城,先消毒清洗,再清点总额分类分拣。

十一月十二,刘岩镜、吴执等主要案犯押解入京,石明吏还是给了刘岩镜很大面子,没有一并捉拿刘文莫。

一旦捉拿了刘文莫,刘家在江南和两淮的生意就会群龙无首迅速垮掉,这样一来,对兰陵的冲击会很大,兰陵刺史肯定不会买账,到时候就是江淮户部和江南户部窝里斗,谁也捞不着好处。

刘岩镜、吴执等人十二日入的京城,关在皇城外的天牢内,期间不准任何人探视,沈云卿、刘仁举都没见上刘岩镜,两日后刑部开始提审案犯。

虽然刑部派人去了徐州,与石明吏先审了一回,拿到了供词,但供词的内容并不符合朝廷的要求,确切的说,不符合现在官场政治的要求,肯定是不能用来结案的,需要在审几次。

而且户部对此非常在意,户部非常清楚不是刘岩镜先动的手,所以这件事上户部做出让步,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实是吃了大亏的,一旦内部证实就是吴执先动手,户部肯定不会买账。

但难就难在,户部不知道女帝在徐州挖黄金白银,而且也不能和户部说,因为今后女帝还要做这个生意,所以就不能告诉户部。在吴执先动手,薛伯充不占理的情况下,要户部稀里糊涂买账,显然不太容易。

提审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下旬,十一月中旬,孙润谦从徐州赶到神都,比预计晚了半个多月,他应该在十一月初就能从淮北赶到神都,但他当时并不在徐州,而在扬州给扬州大盐商万志清奔丧去了,得到消息后仍在扬州都留了几日才回徐州。

“万志清这么一走,其长子万丞继承家业后,扬州盐商的势力会有变动吗?”沈云卿问,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应该没有,但日后难说。”

“为什么说日后?”

“郡王应该知道,自从晒盐之后,大家都认为今后都要晒盐,因此早开始收缩煮盐,但谁曾想到朝廷突然变卦,煮盐还要继续,结果让那些小炉户一夜有了翻身之地,在江淮给做大了。”

“但晒盐和精制盐应该还是占市场主流,青盐规模小,成本高,应该还不至于威胁到晒盐。”

“可架不住青盐能治病啊。那些个炉户打着青盐治病的名头,到处高价卖盐,朝廷也不让管,这七八年过去,小炉户都成了小盐商,长此以往被他们蚕食,盐利少的虽然不多,但谁也不知道十年后会不会翻身做大。”

“是嘛……”

朝廷推广晒盐,淘汰煮盐至今有十五年时间,原本到今年,大多数煮盐应该被淘汰,但朝廷在预防缺碘疾病时,发现晒盐制成的精制盐中的碘没有了,而传统的青盐含碘量正好满足人体涉入需求。

此外按独孤筑勤的理论,青盐能有效预防眩晕,也就是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恶性、心慌,原理其实很简单,煮盐的时候需要投放稻草灰,而稻草灰含钾量高,能有效预防高血压。

钾元素与氯化钠再人体内几次交换反应后,能被中和掉,朝廷在晒盐基本成功后,朝廷反而开始控制煮盐萎缩,并打上“药品”的名义销售,价钱比晒盐高得多,利润也大。

现代精制盐由于需要经过化学处理,海水中的碘成分一干二净,所以需要后期人为加碘。但现在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只能用青盐弥补碘缺乏,所以青盐一时间有了“治病”的疗效。

朝廷强推晒盐后,盐商开始还反抗,但大势所趋之下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放弃煮盐,发展晒盐。

但谁也没想到,朝廷突然会翻脸,煮盐还能继续干。这就让甩掉的负资产,一夜换发生命力,这可把大盐商们悔的肠子都青了。

而且这些盐商没什么科学认知,他们不清楚食用盐日后不可能继续谋取暴利,所以都在担心害怕朝廷再扶持煮盐,搞垮晒盐。

“孙员外大可放心,青盐不过是块小利,别看现在势头不错,但五年十年之后,依然还只是小盐商,不足以威胁各位财阀。”

“海郡王此话当真?”

“沈某从不打诳语,岂能说假。而且此番请孙员外来京一趟,正是为孙员外谋一个赚钱的门路,这个生意若是做大了,今后就是日进斗金的生意。”

“哦!”孙润谦目中精光大作,他忙又问:“不知是何日进斗金的生意?”

“说生意之前,沈某还得与孙员外先说朝廷的一桩事。”

“朝廷的事,与孙某有关?”孙润谦警惕起来,他可不认为沈云卿能有什么好事。

“徐州案孙员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沈某今天约孙员外过来,就是说其二。”

“何意?”

“桑大人给孙员外去信,只说有要事与孙员外商议,但没说何事,沈某要说的正是此事。孙员外应该知道,徐州案现在已经成为朝廷各方势力竞相角逐的棋子,继续任其发展,结果只能是朝中各方势力公开对决,结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无论哪种结果,对朝廷大局都不利。”

“那海郡王的意思是?”

“沈某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各退一步。”

沈云卿将最终安排详细说给孙润谦,得知要让薛伯充的人出任徐州刺史,让他很是吃惊。

“什么啊,徐州要让给薛伯充。”

“正是,否则此案无法缓和。”

“徐州乃淮北商业重镇,拱手让给薛伯充置徐州财阀于何地。”

“这正是沈某要给徐州财阀谋的退路,也是财路。”

“孙某愿闻其详。”

“孙员外应该知道,沈某从每年都从江淮盐商哪里购入大量白盐,最后都进了万料厂,但孙员外却不知道沈某要这些盐作何用。本王今日不妨告诉孙员外,这盐可以变化出许多东西,沈某卖的许多商品,都需要用盐。

当初沈某在江南搞晒盐,目的正是为了今天好大量用盐。不瞒孙员外,若再过十年,万料厂的用盐将是现在的五倍甚至十倍。但是换做二十年前的江淮产盐量,一年的产盐恐怕都不足沈某使用,所以当年推广晒盐,目的既是为了解民间用盐之苦,也是为了沈某的万料厂。”

氯化钠是工业重要的化学原料,几乎一半以上的化学品都需要使用氯化钠进行交换和反应,或者间接通过氯化钠反应得到,所以盐对工业的重要性,与农耕文明下盐对人,对国家的重要性一样,都无法或缺。

“如今沈某有意将万料厂部分生产向徐州财阀开禁,就是不知道孙员外有无这个兴趣。”

“哦!郡王此话当真?”

“当真。”

“这可是很大的收入啊,海郡王当真舍得。”

“呵呵,沈某刚才说了,万料厂日后会更大,并非沈某的万料厂让出一块给徐州财阀,而是让万料厂做的更大,沈某让出的是日后的产量与市场,并非沈某现在的产业。”

“原来如此,但陛下能同意?”

“陛下那里沈某自有办法,就问孙员外意下如何。如果孙员外没有异议,此事就此定下如何。”

“孙某一家之言怕是不能代表徐州商界,能否容我与徐州商界商议。”

“可以,另外沈某可以允许徐州商界将万料厂开在登州或是莱州,而不必束缚在神都,这个条件可是相当丰厚啊。”

“既然不再受制于神都,为何不可开在徐州?”

“孙员外有所不知,万料厂生产货物时,会产生一些废水,而这些废水有微毒,而徐州地处内陆,废水尽数排入河渠之内,河渠废水再入田间,或是毒死庄稼,或是庄稼长成后有毒,最后被人食用毒人。

因此万料厂只能开在大江大河或者海边,如此才能无害。”

沈云卿分给孙润谦的化工产业,只是常规的化学原料,如三酸、盐类有关的化学品,两碱都不能给他,而且大都是有轻微污染和毒害的产品,开在海边以便于排污。

而神都的万料厂继续维持一般的产能和多数精制化学品生产,只转移粗化学品原料的生产,这样一来,可以尽可能减少工业发展中,内陆的粗放排污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对外转移一些初级产能,有利于大量初级原料的扩张发展,而不用都挤在神都直辖争夺土地。

所以给孙润谦的产业,虽然日后规模会很大,利润也丰厚,但都不是影响朝廷命脉的产业,而且沈云卿的万料厂也会继续生产相同的产品,只不过规模会比外放的产业低得多。

“沈某的意见孙员外不妨考虑一下,绝对不会让徐州财阀吃亏。”

“海郡王是想用自己的生意,换徐州商界的放心。”

“正是,否则户部丢了徐州刺史,徐州商界定会分崩离析,甚至依附薛氏,这是户部不能接受的结果。因此要户部让步,徐州商界仍然得要安抚。”

“呵呵,海郡王真是高明。”孙润谦奉承了一句,笑的很是猥琐。他是聪明人,岂能看不出沈云卿的险恶用心,他说:“好吧,此事孙某一定鼎力相助。”

“那就有劳了。”

商人都是逐利的,当商人资本绑架了政治,政治不过是资本玩弄的权术,沈云卿深知这一点。

要解决目前资本绑架政治的局面,只有政治控制资源和技术,引导资本去该去的地方。

当然,这不可避免又会带来资本与沈云卿的依附关系,但他不怕资本依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