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80

第780章 BUG回收

眼下岐帝国南方的人口不仅少,要命的是开发度低。历史上的两次人口大迁徙,时间跨度几百年,也就是说,几百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南方地区的开发,现在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完成南方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今南方人口少,欠开发,但地主、豪强密度并不比北方少,他们占有南方的土地权重,其实比北方多。

其实土地问题的本质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问题,沈云卿重点先解决北方土地问题和先治淮河水,就是要从大势上,形成朝廷绝对优势,从而取得农产品市场的绝对主导权,用市场压垮地主。

地主的土地再多,你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种出来的经济作物卖不出去,你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而河南、河北、关中三到道是中国最大的关内平原,江淮因为水患大量淹没可耕土地,只要解决了北方土地问题,清理出淮河两岸土地,大量开发高粱盐碱地,北方的朝廷将在北方拥有好几亿亩土地,加上东北、内蒙、外蒙地区大量实行屯垦乡和收割车,青海、新疆的耕地,朝廷手里的土地理论上二十年后可以超过十亿。

届时整个北方、江淮、江南地区的土地农业产出,完全可以支撑国家市场,南方的这些个偏远地区的地主、豪强将被市场彻底挤死。

同时道路的修建,铁路的建设,车辆的普及,将打通偏远地区,经济流通更加方便,通过市场行为和商业行为,根本不用行政力出面,就能挤死地主、豪强阶层。

如果走传统道路,使用行政暴力,一定会逼反这些地主豪强。

大雨继续下个不停,路上的积水顺着沟渠汇入附近的小河,再由小河流入更远处的大河,一级一级的分流,不至于引发大面积的积水甚至洪涝。

女帝很清楚,这些年沈云卿做了很多事实,东巡看的不止是大气象,更是细节。

此时一匹快马飞奔而至,被千牛卫拦住后,被带往女帝车边。

“陛下,密州的急报。”楚砚杰道,向车窗内递上了密函。

“嗯。”

女帝接过密函,打开木匣抽出密信细看,目光刚刚扫过三行,女帝脸色顿时诡异起来,不将内容读完,公孙芸惠旋即问道欧阳羽:

“欧阳。”

“奴婢在。”

“你可知道我朝有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这……”欧阳羽先是一愣,迅速意识到沈云卿可能是碰上了硬茬子。“恕奴婢孤陋寡闻,臣还从未听说我朝何曾颁过免死金牌,难道海郡王在密州被丹书铁券所阻。”

“据报,吴廷琛有圣祖的圣旨与免死金牌,沈云卿向朕询问朝廷是否知晓,该如何处置。”

“这……圣祖时期的免死金牌距今已有四百四十八年,岂能作数。”

欧阳羽的意思很简单,这都是四百多年间的文物及法律文件,现在的政治体系和社会体系早就不是四百年前的那一套,哪里能管今天的事。

女帝继续看完密函,脸色愈发沉重。

“简直岂有此理,应该凌迟处死诛灭九族。”

“陛下息怒,免死金牌事关重大,还应即刻与诸位大人商议。”

“立刻停车,召开御前会议。”

“是。”

免死金牌不在于是铁做的,还是金子的做的,也不在于到底免不免死,而在于朝廷的政治信用和承诺管不管用,这是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如果只是法律问题,那就好办了,关键是政治问题。

圣驾就地停车,林毅贤、桑劲川等人迅速赶到女帝车架前,公孙芸惠坐在车内的坐塌上,双开的车门向外开着。文武大臣站在车外,打着油布伞穿着胶衣。

“诸位爱卿,有谁人知道我朝曾有颁发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女帝问众人,一听说免死金牌,大家都一头雾水。这时林毅贤就说:

“陛下,我朝历时四百四十八年,老臣似乎并未听说还有先帝颁过丹书铁券。不知从何而来的消息,会否有误。”

“朕当然也希望消息有误,但海郡王前往密州处置贼党,却被圣祖一道圣旨,一块免死金牌挡住去路进退不能,现在向朕询问该如何处置,诸位爱卿,这免死金牌到底有还是没有。礼部尚书,此事礼部应该最清楚才是。”

陆芎其实觉得挺冤,因为他觉得这件事应该是太常寺和秘书监的事,和礼部八竿子打不着。

“回陛下,恕臣孤陋寡闻,臣也不曾听说我朝颁有免死金牌。即便有,应该不是经由礼部之手,而是太常寺。”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这会儿太常寺卿杨忠临和少卿正在泰山准备祭天封禅大典,多半是做梦也没想到一口金子做的大锅飞泰山上砸脑袋上。

这会儿众人都一头雾水,怀王心里正吊诡,谁要是有这东西,那不是无敌了吗。自己忙活大半辈子,竟然不知道自己地盘上藏着这么大的混世魔王,出了这么大纰漏,沈云卿一脚踢到钢板上,回来后怎么向他交代,这不是坑我吗。

“陛下,如有免死金牌,应该不止有一个孤品,定还有其他免死金牌,但我朝开国至今,并未听说有谁人用过免死金牌,吴廷琛的免死金牌恐怕还值得商榷。”

“沈云卿亲自验看,圣祖圣旨为真,应该不会有假。”

怀王意思的很简单,如果吴破胡这个河南郡公有免死金牌,那么其他人应该也可能有,不是孤品,开国四百多年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杀的勋贵后裔不在少数,所以吴家有免死金牌,其他人可能也有,有的就该祭出来,一旦祭出来,就是轰动朝野的免死金牌案,朝廷怎么也该知道,所以怀王怀疑吴廷琛的免死金牌是不是假的,亦或者说,干脆朝廷就不认账,说是假的算了。

对免死金牌的一无所知让众人都有些尴尬,女帝沉着圣容许久,遂即有看向了齐州刺史廖昌:

“廖刺史。”

“臣在。”廖昌也是一哆嗦,心里觉得这事儿应该跟他没关系才对。

“河南郡公封地应在道府齐州,吴氏按律逐级削封之后迁往密州,迁往密州之前的吴氏家族你可了解。”

“呃……”

这可把廖昌给难住了,这都是五六十年前的破事,比他年纪还大,他哪里知道。

“回陛下,河南郡公封于齐州之后,历代子嗣都奉公守法,也曾出过将才文吏,祖上对朝廷还是有大功的。但是传到吴廷琛,难免会走上歧途。关于吴家在齐州的几百年,需要查齐州志才知道。”

“那齐州难道不知有免死金牌?”

“如果有,齐州志应有记载,下官即刻派人去查。”

“从速。”

“是。”

封爵安置地方后,地方州志、县志都有专门的记载,从封到地方,到个人死亡,期间一些大事和传闻,以及墓穴所在都会有简略记载,直到削封后记载终止。如有大事也会记载,免死金牌这么大的事,肯定有官方和地方记录。

但是,如果家族迁走的话,地方的记录可没有什么网络化,所以齐州的官方记载,不可能被密州知道,而且削封之后就和朝廷事实上就没什么关系了,档案不可能虽着家族走。

“林相。”

“臣在。”

“即刻命人返回神都速库档,朕要知道圣祖时期赐了多少免死金牌,现在都在谁人手中。”

“是。臣即刻去办。”

“现在吴廷琛以免死金牌公然抗法忤逆朝廷,该当如何应对。”女帝问众人,甩锅的意味非常明显。

这时王曦照进言说:

“陛下,臣以为,免死金牌不应该成为为虎作伥知法犯法要挟朝廷的工具,应该酌情加以收回。”

王曦照建议免死金牌这么大的BUG就是不合理,所以不合理就该有不合理的应对办法,面对这些作死的家伙,朝廷就该收了免死金牌。

但是礼部尚书陆芎就说:

“陛下,如若证实免死金牌乃圣祖所赐,便是金口承诺,若是收回,便是朝廷毁约,恐怕不利于朝廷取信天下。”

“爱卿言之有理,朝廷威严重要,朝廷的信誉更重要,但也不能让吴廷琛逍遥法外。莱王。”

女帝看向莱王,周晟正在琢磨着歪点子。

“母后。”

“莱王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

“回母后,首先应该引以为戒,日后不得颁布免死金牌,以免再生后患。其二免死免死,死罪可免,可没说过活罪可饶,因此吴家可以不杀,但是怎么处置却在朝廷,儿臣以为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女帝一想对呀,不杀你,不等不能搞你啊。

“继续说。”

“是。儿臣以为,目前有两种办法。其一朝廷杀不了吴廷琛,但没说朝廷之外的其他人不能杀。其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朝廷可以将其全族流配远地。而且吴廷琛财势雄厚,朝廷大可以用其财,将其流放,甚至可以将整个吴家堡都迁走,而且就用吴廷琛的钱财流放其家族。”

朝廷颁发的免死金牌甭看威力无穷,其实逻辑BUG很多,免死金牌只说是朝廷和皇帝不能奈何你,但是国家部门之外的其他势力要是把你杀了,那就是两回事了。

当然,不能以国家面目出面公然挑唆别人杀吴廷琛这是一个前提,但是可从来没说过“偶然因素”、“万一因素”。

其二,不杀你可没说不能整你,我把你流放去西伯利亚开荒,也没杀你,而且吴廷琛财势雄厚,朝廷抄了吴廷琛的家产,用他的钱,流放他自己一家子,一举两得。

要说周晟智商上线后,脑瓜子不是一般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