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81

第781章 下毒

此计一处,在场诸位都觉不错,女帝一改刚才阴沉脸色,目光诡异的看着自己的干儿,心里想笑,但是不能反应到脸上。

“朕看莱王此议甚是合理,纵然免死金牌为真,朝廷要信守承诺不能杀吴家,但只要不杀,其他办法总是有的。陆尚书。”

“臣在。”

“就以莱王所述替朕拟旨。”

“是。”

之所以要礼部拟旨,其中的政治象征性很浓。

礼部有一个职能,相当于现代的宣传部,同时又是天下文人喉舌的堡垒,而免死金牌关系到国家政治信用,要变通解决现在的处境,就得取得大众舆论的理解,由礼部出面拟旨,就是彰显礼部在这件事上站在朝廷和皇室一边,日后的舆论宣传工作就由礼部出面解决。

暂时应付了免死金牌,女帝略松了口气,但还是有些提心吊胆。

免死金牌倒是提醒了她一件事,这要是谁的手里还有免死金牌,日后要是继续作死的话,会很麻烦。

“吴廷琛仗着免死金牌胡作非为,无异于打着朝廷的名义欺压地方,有伤朝廷尊严与威信,有负于天下百姓对朝廷的信赖。朕以为应该尽快找出其他免死金牌,由朝廷重拟律法加以约束,尤其是这等忤逆犯上祸国殃民,甚至谋逆篡位的乱臣贼子,应该加以严惩。”

女帝的意思很明确,免死金牌不应该成为重特大违法案件保命开脱的借口,尤其是叛乱、谋逆、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祸国殃民的大案要案,都不应该在赦免范围之内。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最终解释权归国家所有。

这时怀王接过话说:

“陛下圣明,臣也以为免死金牌固然可以免一死,也不应被滥用。圣祖赐予免死金牌,是为激励有功之臣忠勇之心,而非被滥用,甚至谋逆犯上,是应该加以立法约束。”

“臣附议。”

众人异口同声表示赞同,显然既然开了头,就不可能任其发展。

“此事就由林相住持拟法,尽速报朕。”

“臣领旨。”

敲定方案,行程继续。林毅贤、周晟散会后同坐一辆马车,商议怎么对付免死金牌。

“舅舅,朝廷有这免死金牌为何一点都没消息,满朝文武竟然无人知晓。”

“嗯,是有些奇怪。而且还不知道有几块免死金牌散落民间,又在谁人手里,怕就怕都都落在吴廷琛这等人的手里。”

“还是母后英明,出了吴廷琛案,正好藉此新立律法加以约束,以免日后再发无以应对。只是免死金牌顾名思义是免死,这要是不能免死了,那不是朝廷失信于天下。”

“大死不可免,小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眼下各地豪强、财阀有命案在身者不知凡几,朝廷也没能怎样,只要大局平稳,暂时也只能如此而为。”

林毅贤倾向于抓大放小,免死金牌就是用来免死的道具,要是不能免死了,那就丧失了意义。但是不能无底线的免死,比如是叛乱、谋反、群死群伤、里通外国这些原则性的大案要案,就不能免死。

而那些“意外”致人死亡,并且态度良好赔偿到位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因为地方上这些豪强哪个没有一点人命债,只不过不是指使他人干的而已,以目前的政治环境,还不到全面整肃的时机。

两日后上午,圣驾抵达泰山下,当天大雨转晴,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天气异常的好。

圣驾预计休整两日,后天登山,山腰休息一夜后,大后天登顶祭天封禅。

当天下午,齐州的消息送达女帝桌前,不出所料,齐州志明确记载了吴破胡持有免死金牌一事,而且记录了始末,并且还一笔带过提到了其他五块免死金牌持有者的姓名、职务。

“也就是说,除了吴破胡,还有五块免死金牌分别在辅国将军司马步、户部尚书太师沈丞农、宰相孟新洲、大将军顾薛任、关中郡候卢阳五人的子嗣手中。”

“是的陛下,如今五人子嗣已经不知踪迹,需要派人详查才知身在何处,甚至已经消失。”欧阳羽道,尽可能安慰女帝。

“只怕是还流传在民间谁人手中也未可知。”

这是幸亏只有六个执照,要是再多,麻烦可能更大。

就在女帝驾临天山准备祭天封禅的同时,沈云卿的处境并不乐观,马文修还没率兵从登州赶到,顾严、杨林凯二人已经率人赶到吴家堡,聚集在吴家堡的庄丁、民练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三面把沈云卿给围住。

三月初八,马文修率兵一万五千人赶到胶县,双方在吴家堡展开对峙,但吴廷琛并不消停,一面继续与朝廷负隅顽抗,一面到处散播消息,正在纠集更多人马与朝廷顽抗到底,试图将事态扩大。

沈云卿即刻让密州刺史孙泽去函莱州刺史,密切监视莱州豪强动向,决不能放其出莱州,呼应密州声势。同时急掉登州兵马三千人,赶赴莱州稳定局面,把事态压缩在山东半岛之内,不至于扩大道整个河南道。

“简直岂有此理,吴廷琛如此作为与犯上作乱何异。”

“郡王息怒,吴廷琛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与朝廷鱼死网破,下官看,不动兵怕是不行了。”

孙泽态度悲观,沈云卿仍然想避免事态恶化:

“动兵岂是这么容易就动,一旦刀兵四起,就是生灵涂炭,吴廷琛以个人绑架数万人,他死不足惜,本王岂能用百姓性命与他陪葬。”

“可若不当机立断,还将有更多豪强向密州聚集。眼看陛下就要到密州,这可如何是好。”

“事已至此,孙大人难道还要保这顶乌纱帽吗?”

“下官……”

孙泽哑然,他当然想保自己的乌纱帽,但自己地皮上出了这么大的事,能不治罪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指望保乌纱帽。

就在沈云卿气不过时,赵平入帐来报:

“启禀郡王,朝廷的回函到了。”

“快给我看。”

“是。”

接过赵平公函拆开速看,周晟的方案其实已经不新鲜,沈云卿已经考虑过,如果在吴廷琛集结人马之前祭出这一招,可能还有点用,现在吴廷琛已经把人马纠集了起来,祭出这招不杀流放,那就等于把吴廷琛逼上死路。

流放和死刑对这些人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不是什么好结果,与其流放,反正有免死金牌在手,干脆作死到底算了,也许朝廷服软,就不流放了呢。

而且现在明显是朝廷底线态度在倒退,这等于是向吴廷琛等人传递和朝廷软弱的暗示,吴廷琛反而可能更加有恃无恐。

不过朝廷的态度已经明确,吴廷琛可以不杀,但是活罪难逃,有了这条,下边的文章就好做。

“孙大人。”

“郡王有何吩咐。”

“替本王修书一封给吴廷琛。”

“可是陛下有旨?”

“免死金牌既然免死,吴廷琛便杀不得,但是其他人,就就必了。即刻替我修书吴廷琛。”

“是。”

吴廷琛最大护身法宝就是免死金牌,但免死金牌只罩姓吴的,可从来没说能罩其他人。而且谁说免死金牌就免死,皇帝是阳间的皇帝,你有阴间阎罗王的免死执照凭证吗,拿出来我看看。

沈云卿口述,孙泽执笔代写,但是写着写着孙泽手斗的厉害:

“海郡王,措辞如此难听,下官担心激怒吴廷琛,反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出了事,本王兜着。”

“欸……”

孙泽将信写好,沈云卿没急着发给吴廷琛,而是找来赵平到无人处与之交代。

“郡王,这可是不仁之举呀。”

“只要控制得当,只会在吴廷琛、唐虎功、顾严、杨林凯等人身上发作,不会波及蔓延其他人。”

“可此事要是传扬出去,对郡王您可不利呀。”

“吴廷琛为非作歹天理不容,难道就对天下有利!本王是为民除害,快去办。”

“是。”

“记住,一定要找种过的弟兄。”

“是。”

吩咐过赵平,沈云卿马不停蹄赶去马文修军中,赶到增援的一万五千人,三千人部署在密州治所,其余都在吴家堡以南,全部剩余的一千七百支活门步枪,五十五门步军火炮都给拉到了吴家堡,对准了南门城墙,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夷平吴家堡。

但是官军迟迟不动手,反而让吴廷琛等人感到朝廷外强中干软弱可欺,所以现在必须使用非常规手段解决吴廷琛,在形势上压倒他。

见到马文修,沈云卿和盘托出计划,马文修蹙眉摇头非常担心:

“这可不是善举,一旦疫情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得要调集更多郎中、医正赶赴胶县善后,一旦攻破吴家堡,立即进行隔离接种,如此可以彻底遏制疫病,绝不会蔓延。”

“那有多大把握?”

“至少七八成,但是需要一些时间。”

“要多久?”

“快则七八日,慢则半月二十日,吴廷琛必死无疑。吴廷琛一死,堡中群龙无首必乱无疑。而且吴廷琛虽死,其子嗣旁系尚在,朝廷照样可以不杀便是,如此便不违背免死金牌。”

“但毕竟死于毒手之下。”

“非常事件当用非常措施,否则就只能强攻,死伤无辜百姓兵卒不说,还不能杀吴廷琛,岂不更得不偿失。”

“嗯,看来也唯有如此了,我即刻下令调集附近郎中、医正,并从登州调派军医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