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82

第782章 此沈莫非是彼沈

一天后,赵平将“货”送到,沈云卿亲自处理了孙泽那封信,然后找人送到吴家堡中,亲手交给吴廷琛。而且转交之后立马得走:

“孙大人的信已带到,小的还好回去复命,这便告辞了。”

“回去告诉孙大人,朝廷若是言而无信,也休怪我吴某人讨回公道。”

打发走了衙役,吴廷琛打开孙泽来函,目光刚看到第一行,脸色瞬间黑到锅底。

来信内容大致是这么说的,说是你吴廷琛犯上欺君罪不可恕,辜负天恩,辜负祖宗,干出里通外国祸国殃民之举,罪无可恕,如今自恃有免死金牌在手,就真以为朝廷那你没辙了吗,明告诉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必遭天谴报应,天谴降临之日,就是你大祸临头之时,你等着,这笔账很快就会找你清算,一月之内定取你向上首级……

总之,全文没一句好话,都是擂火的段子。

“姓孙的,枉我待你不薄,今日竟然如此羞辱于我,简直岂有此理!”

“表兄,那狗官说了什么。”唐虎功问。

“朝廷背信弃义,要杀我等首级。”

“狗朝廷,干脆反了他娘的!”

顾严口张嘴就要反,一旁的杨林凯忙说:

“顾兄,举事关乎我等身家性命,不可轻举妄动。”

“朝廷欺人太甚,有免死金牌却出尔反尔,岂能信他们。那沈云卿作威作福多年,早晚要欺到我们头上,与其今日等死,不如先反了朝廷。吴庄主,你说怎办!”

顾严情绪激动,但吴廷琛还没丧失理智,他从信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他说:

“朝廷虽然兵强马壮,但我等也不是泥捏吃素的。真要是动起手来,朝廷定会顾忌地方治安与河南的诸方势力,我看,朝廷是一面恫吓,一面加紧调兵,甚至会派出刺客刺杀我等,好让庄中群龙无首。

孙泽这封信应是沈云卿授意代笔所写,依我看,沈云卿定是想要派遣刺客暗杀你我兄弟。从今天起,庄中加强防范,各位兄弟的庄堡也要严防朝廷围攻。”

“表兄放心,密州地界上都是咱们的人,朝廷要敢动手,咱们就反了他。”

“对,反了他!”

不出沈云卿所料,按目前这个趋势发展,吴廷琛等人还真可能发展成梁山模式。

虽然没有八百里水泊,但是密州地处山东半岛,一旦扼守住半岛中线,朝廷要从陆路进攻会很困难。尤其是山东半岛中部地区是丘陵山区,势必要动用大军讨伐。

当然,这是按传统逻辑,现在有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还有枪炮,这些豪强根本不堪一击。这就是武器技术和认知落差带来的优势。

朝廷现在已经进入工业时代,而吴廷琛这伙人还在农民起义时代,拿着冷兵器和朝廷暴力机器对着干,倒霉是必然的。

这天之后,沈云卿继续按兵不动,但是给山东半岛的金戋寺分号去信,让各地分号尽速会见当地有业务的客商和财阀,把吴廷琛作死的情况进行通报,但就是不说吴廷琛有免死金牌,只说吴廷琛私开矿山,制造假币。

这个时间点上,地方财阀已经通过内部渠道得到了假币消息,所以都在诅咒那些个缺德的家伙。现在假币头目出现在密州,还公然叛乱,法理、道理、情理、公理都不占理。

这就是舆论战,利用既有的舆论渠道和人际网络,用舆论动员社会力量维持稳定,压制地方不满势力,从而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发展。

而与此同时,女帝登泰山祭天封禅心情大好,因为登山当天天气绝佳,半空之中挂着自然彩虹,似乎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切都很顺利,顺道下山前还在山上留影纪念,有彩虹做背景,彩照拍摄之下,效果直逼电脑特效。

之后女帝在泰山脚下安县寻访逗留三日,随后启程赶往淄州。

淄州也就是后世的淄博,淄博按说应该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但是当地豪强、地主多如牛毛。

按行程,密州就是下一站,预计三月底到密州,四月上旬到登州视察海军和海陆师。

三月十二,免死金牌的消息送到神都,送到周启案前。

“什么,免死金牌!”

“殿下,陛下要速查之,以免密州生变。”

“此事你亲自去查。另外将田尚书与杨侍郎请来。”

“是。”

周启吩咐刘仁举亲自去查档案,约莫两刻钟后田诚、杨文炼二人见到周启,将女帝来函转给二人,反应如出一辙:

“田大人,可知圣祖时期有过免死金牌。”

“回殿下,老臣并未听说,但既然查出了此事,那就是有了。”

这时杨文炼说:

“如果此事为真,那就不应该只有一件,恐怕还有。而且免死金牌落入吴廷琛这等贼党手中,处置不当恐引起其他持有者竞相效仿。”

“杨大人所虑有理,免死金牌本为圣祖勉励开国功勋而特赐,理应加以珍惜,但是落入吴廷琛这等不肖子孙手中,便是祸国殃民的挡箭牌。二位大人可有良策应对?”

“怕是不好办哪,免死金牌可免死罪,老臣并未从任何律法之内看到可以制约免死金牌条款,而且这都是四百四十八年前的圣旨,用到今日怕是已经不合适,但是如果不尊,又恐人心不服呀。”

田诚也觉得要用四百四十八年前的圣旨管今天,并不合理,这要是前任皇帝留一道要求第四代皇帝悬梁自尽的圣旨,是不是也要执行,这不是扯淡吗。

就在三人束手无策时,刘仁举已从库档拿到《正元宝录》,但是没有查到免死金牌的信息记录,但是在秘书监,查到了当年内宫《君侧录》查到了六张免死执照的发放情况。

《君侧录》是岐帝国历代皇帝的私人日记本,由贴身史官负责记录皇帝的一天活动。当然,黑历史是不可能写的,但是可以作为宫中秘史作为研究材料。

也就是说,免死金牌并不是正式文件,而是皇帝私底下吃饭的时候送的伴手礼品。

然后再查司马步、沈丞农、孟新洲、顾薛任、卢阳、吴破胡六人的去向,其中吴破胡、卢阳二人因为有爵禄,所以直到彻底削为平民之前,朝廷一直有记载,但也是两百多年前的事。

而司马步、沈丞农、孟新洲、顾薛任都是文武官员,没有授予爵位,子嗣大都在先辈荫蔽之下旺了三五代后开始败落,其中司马步传到第四代后由于没有儿子,免死金牌自动作废。

孟新洲第五代传人做到了扬州刺史,结果在赴任路上遭遇淮河大水,坐船翻覆,结果全家淹死也断了继承。

顾薛任子嗣最后去了河北,目前情况未知。吴破胡的发展与目前情况基本符合,卢阳子嗣按律逐级削封之后,没有在做记载,需要查。

而有意思的沈丞农,一直记载到了第六代,因为第六代沈闻是个大文豪,朝廷还是做了一些记录,但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沈闻最后死在了兰陵,墓地就在兰陵南郊。

看到这里,刘仁举不由自主想到一个人,这么巧,沈云卿不也姓沈吗!

葬在兰陵南郊,距离宁阳也不远,此沈莫非是彼沈?

刘仁举火速返回章台去见周启:

“殿下,臣从《君侧录》中查得免死金牌来龙去脉,圣祖时期确实颁发过丹书铁券,一共颁发了六块。分别是河南郡公吴破胡、辅国将军司马步、户部尚书太师沈丞农、宰相孟新洲、大将军顾薛任、关中郡候卢阳”

“这么多!”周启都吃了一惊,忙是又问:“另外五块可知下落?”

“司马步与孟新洲两块免死金牌应该已经自动失效,而卢阳、顾薛任后人情况不明,另外户部尚书太师沈丞农的情况有些特殊,臣需要私下向殿下禀报。”

“何事不能当着田大人、杨大人的面说。”

“启禀殿下,沈丞农这块免死金牌恐怕有些特殊,容臣私下禀报。”

“随我来。”

二人迅速来到无人处,周启忙问刘仁举:

“何事?”

“殿下,臣查到沈丞农后人沈闻曾是孝德帝时的大文豪,最后安葬在兰陵。”

“那又怎么样?”周启还没反应过来。

“臣怀疑,海郡王许是沈闻的后人。”

“什么啊!”周启大吃一惊,他说:“海郡王若有免死金牌岂能一点消息都没有!”

“所以臣只是怀疑,若是有免死金牌,按说是藏不住的,早拿出来招摇过市,即便是沈云卿不是跋扈之人,但沈家祖上难保没有不肖子孙拿炫耀,能一直藏四百多年,似乎也说不通。可吴廷琛的免死金牌,在此之前朝廷也不知道,所以万一海郡王就是沈闻后裔,也未必不可能。”

这人呐,就怕联想,一联想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臣琢磨着,沈家自己兴许都不知道还有此事。”

“不会吧……”周启脸色诡异,高度怀疑刘仁举说法:“会否是遗失了不知踪迹,没传下来。”

“也许有可能。但最好还是查一下为妙。”

“如何查?”

“殿下可以皇室族谱为名,将沈家的族谱借出来,一查便知。”

“嗯,此计甚好。”

于是当天下午,周启亲自去了周雪琳处,提出借沈家族谱一用。周雪琳想都没想,亲自出宫将沈家族谱接到手给了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