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66

第866章 柔性措施

负责新学的虽然是高鸿,但是负责新学的员外郎李明却不是沈云卿指定的,而是礼部派的“亲信”,还不是陆芎和陈锦檀一系的亲信,是原礼部,礼乐司的郎官,提拔到的新学员外郎。

以陆芎现在的反应和基本的常识,陆芎肯定是知道多出来的一百万,沈云卿这里是批不过的,因此如果陆芎不是恶意骗取财政,那就只能是这个李明有问题。

但是以他的胆子,是绝不可能一次骗走这么多钱,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李明背后有人指使,而且不应该是官僚系统内部,很可能是其他哪个地方,甚至更险恶的猜测,来自秘密社团已经渗透到了朝廷。

因为这笔款子理论上,应该是年底才会报批金戋寺,所以沈云卿不可能看到这个报表,但是最近各部门都在提前做账,一些账要走金戋寺,所以可能是为了方便,先把大额的资金提前办好。

而且有些大额资金需要沈云卿才能批,如果沈云卿不在,则由金戋寺襄理冯世宏批,并非一定经由欧阳羽之手。

而且这是新学专款,一直都由沈云卿经手,因此按财务程序,不会走欧阳羽手头过,而是直接经过冯世宏。

但冯世宏对新学开销并不了解,加之又是朝廷的账,有些周转的资金不太好过问,他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真批下去,如果引起注意,他可能会去找欧阳羽过问,事情到这里就会露馅。

但如果冯世宏去找欧阳羽,他也可能担心会得罪礼部,因为礼部突然走这么大的资金,也许是黑账,他如果把事情揭开,就可能得罪人,在沈云卿不在的情况下,冯家可能会受到打击。

因此冯世宏无意疏忽,或者有意疏忽的概率都很大,这样一来,这笔多出的来一百万就可能被黑掉,但是还不足以通过全部财政关口。

这笔钱即便能通过冯世宏的批复,提款也不是李明去提款,很可能是高鸿去提款,或者礼部主计员外去提款。

而且这么大一笔钱,金戋寺肯定得要实额通知礼部派人来取,也会有交割的单据和凭证,这些关口哪一关都混不过去,除非金戋寺内部中层也出了问题,被外部所渗透,否则不可能凭空黑掉这笔钱。

细想到此,沈云卿忽然发现,刘岩镜提醒的问题,恐怕就在这里。

这帮子混蛋想趁他不在的当口,利用财务和表单的一些漏洞,钻空子,讹钱,而且问题就出在金戋寺身上,制造财务和税务黑洞,拖垮金戋寺的财政。

而且肯定不止这一笔资金,还有其他地方也可能如法炮制,制造信息沟通上的壁垒,不让主官之间照面,制造信息致盲。即便日后东窗事发,也是一笔糊涂账。

而且李明问的非常有技巧,他也能洗脱嫌疑。

眼下金戋寺和朝廷使用的财务报表和结款单据,都是沈云卿会同户部和神都本地的财商制定的格式化单据,因此制度上十分严密,能够钻的空子并不多。

这次在七万贯前伪造陆芎笔迹,添上“一百零”三个字,就是利用了印刷上的空子。

由于是万位整数,报表资金单位只印刷“贯”字,而没有印刷百万、十万、万、千、百单位,所以贯单位前有很大的一行空当用于书写。

按说这个漏洞一般情况下不会成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被利用到,而这个特殊情况就是沈云卿不在,同时又是核心权力部门花钱,下边出账的部门不敢过问的情况下。

而且三年七万贯奖学金,每年大约两万三,用于鼓励初期新学发展,稍微多一些倒也无妨,陆芎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此外礼部有自己的小算盘,趁着沈云卿不在,可以把奖学金倾斜给投靠礼部的子弟,所以七万贯虽然略多,但还在分寸上。

只是李明可能没想到,高鸿会提前做账,而且没有走正常程序,直接找沈云卿批账,李明无计可施之下,之好制造陆芎与高鸿之间的信息致盲,而且还能为其自己脱罪。

想透这些,沈云卿不禁脊背发凉,对手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料。

“陆大人,此事暂不要声张。”

“海郡王,如此被讹巨款,岂能不追究。”

“此事暂听本王的,出了事本王负责。另外,礼部内部大人要多家留意,且不要露出声色,该怎样还怎样,但日后做账凡金额前后有空隙处,尽数都用横线划去,不要留下空隙。”

“那好吧,本官定会严加防范。”

交代了陆芎,沈云卿又与高鸿详细交代回去应付李明,只进行问责和询问,不追究这“一百零”三个字是谁添的。

目前还不确定李明是否添了三个字,但可以确定李明从中协助,因此需要稳住此人,而后顺藤摸瓜。

离开礼部,沈云卿遂即前往御书房去见女帝,就此事需要尽快进行内部密查。

由于事关重大,仍只能私下单独汇报。

“什么啊,竟然如此猖狂!”

“陛下,逆贼对朝廷的渗透,恐怕比我等预想的更快更深,而且其试图利用做假账骗取钱款,虚增朝廷开支,虚消朝廷国力,其意图便是要拖垮朝廷,制造民不聊生,好煽动百姓民变听其号令。

此外,此事臣不建议进行肃清与清洗,首先决不能扩大内部矛盾与肃清,否则也是中了他们的奸计,把朝中势力推向他们一边,站在朝廷的对立面上。”

“嗯,言之有理,继续说。”

“臣判断,这些秘密社员敢于在朝廷眼皮底下铤而走险,一是朝廷现在财账核销仍然混乱,即便彻查,也不能一查到底,尤其是户部和吏部的账,完全无法知道他们如何走账,所以查账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遭到吏部、户部的反弹,不利于朝廷内部团结。

其二是如果朝廷进行大规模清查,无异于撕裂朝廷内部,制造混乱,令文武百官人人自危,一旦出现这等势头,这些暗中阴谋推翻朝廷的逆贼,就会趁机拉拢与扶持朝中官吏,与朝廷和陛下作对。

因此此事不易声张,对那些可疑官吏应该采取揉按措施,将其调离至无害部门暂时软禁起来。”

李明这件事处置不当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的肃清活动,而且秘密社团正是抓住了皇权政治下,只要出现谋逆势力,一定会一查到底,进行肃清和大规模的迫害,无论你是不是反对朕,只要查到有一点的之丝马迹,不论是非黑白先杀了再说,免留后患。

因此今天这件事对秘密结社而言就是一石二鸟,如果朝廷发现,就会进行大规模肃清,搞的人人自危,甚至殃及全国所有州县的官吏。

届时他们就能以新的面目出现,私下秘密活动,甚至栽赃陷害,目的就是裹挟、拉拢、胁迫官吏和军队为他们服务。

如有些忠贞不屈的官吏,不听从其摆步,那就告密栽赃陷害,反正你不服从,就用朝廷的政治力量把你清除掉。

到时候其他忠贞不屈的官吏发现朝廷丧心病狂,自然也就不会在效忠这种不分黑白的朝廷。但实际上,都是秘密结社在暗中操弄,进行栽赃和陷害。

但如果朝廷不打击,那他们继续胆大妄为的走账,蚕食国家的财力和行政力,让朝廷在无形中丧失财政、行政能力,温水煮青蛙慢慢弄死你。

因此这件事上,大动干戈就是打七伤拳,没伤到别人,先得伤自己。如果不大动干戈,就只能任由其发展,无论那种结果,都是目前无法接受的选项。

有鉴于此,只能先秘密排查,然后采取柔性措施隔离和监视,摸清他们的网络和运作模式。

所谓柔性措施,最常见的就是明升暗降,把你从要害部门调到无足轻重部门,但是官儿让你做大,就是没有实权,也没有行政干预力。

或者把你从核心岗位调离,调到无关痛痒的其他部门当个闲差,等到摸清了整个网络,再进行最后收网也不迟。

在这个期间,需要采取制度上的措施,建立财政、行政、军政防火墙,加强对国家政治力控制,防止国家焦点转移,抓大放小,却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陛下,此事重点还是应该协调林相和兵部,兵部至关重要,关键时刻可以让地方州兵接管衙门,防止不测事态。臣建议兵部也应该设立别驾制度,平时负责军卒教化,非常时期接管地方,以防军队发生倒戈。”

“这可行吗?”

“可行。”

与忽喇议和之后,沈云卿积极主张恢复“别驾”职能,从地方荣誉散官,安置有功之人的散官,变成实职。

国内本土的别驾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占领区和归化区的别驾不仅负责政治思想工作,还负责教育和民族融合。

但目前别驾恢复主要集中在肃汝和腊婆、交趾地区,国内的别驾除了腊婆移民县由别驾兼任县令外,其他各地别驾一职或是不置,或是安置有功闲人,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而且说实在的,也没这么多合适人员。

而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比地方行政更要命,尤其是军队兵员大都文化素质低,甚至是全文盲,思想单纯容易受到蛊惑。

此外农耕王朝的军队容易出问题,主要就出在将领身上,将领造反,当兵的只能跟着造反,原因也很简单,当兵的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而当兵的只认识将领,不认识皇帝,这就造成了当兵的容易被反叛将领给拐跑。

有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而且要在军队开设扫盲班,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永远也成不了大气候,同时也容易动摇意志和精神。因此必须给军队派“政委”,虽然目前是君主制,但这项制度可以借鉴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