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17

第917章 文明指数新高度

净手之后开始给分羊肉,有了之前的较量,哈桑已经不敢怠慢沈云卿,果真给了一条羊后腿,哈桑自己也得了一个羊后腿,楚砚杰、塞耶特一人一条一条羊后腿,关歆岳、陆云彭、侯赛因,哈桑的侍卫长分四条前腿,其他人等分到其他部分,一头羊转眼已经分掉。

“诸位,为了两国的繁荣与和睦,请尽情享用今天的佳肴和美酒。”

哈桑话音落下,乌兹曼人举起手中的小刀向天挥舞异口同声说:

“为了繁荣与和睦!”

紧接着土人侍女端来陶罐与陶杯,分发给在座各位,陶罐里装的是葡萄酒。与西斯法赫提供的消息一样,这个时期的乌兹曼人是喝酒的,而且百无禁忌。

就当沈云卿准备开动之际,哈桑突然说道:

“听说贵国用餐用的是两根木棒,是这样吗王爷?”

哈桑这一问显然又是在刁难沈云卿,如果沈云卿接应,那哈桑一定会让他表演用筷子夹住羊腿分羊肉,但筷子显然是不具备分割整块肉制品的能力的。

如果沈云卿表演失败,哈桑就会表演用刀子割羊腿,藉此嘲讽中原可笑的筷子。

所以他这么说:

“哈桑阁下说的是筷子,筷子只是我朝百姓用餐的一种工具,除了筷子,我朝还还有其他用餐的工具。”

言毕,沈云卿示意随从取来他的餐具盒,让关歆岳转给哈桑,遂即又说:

“这是本王的餐具,阁下不妨领略一下。”

“哦!”

餐具盒用的是纯银打造,钣金工纯手工制作,盒内餐具都是925银制作,非常的压手。

哈桑打开一看,顿时傻眼,除了两双银质的筷子,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钩子、小刀、叉子、小针、勺子、汤池,少说得要二十件法宝。

这古代外国人和古代中国人的想法和理念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做什么事,都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越简单越好,越简单,又能达成复杂目的,说明你的水平高。

但是古代外国人不是这样,他们觉得一件事如果很伟大,过程一定是复杂的。

吃饭也一样,你看西餐,本质上就是吃饭,但就是整那么复杂,一顿饭要几套刀叉、器皿,连续几次上菜,吃饭的时候还得挺胸收腹含额夹臂,这不是吃饭,是整人。

中国人一双筷子能解决的问题,外国人要刀子、叉子、勺子、用手、翻花样给你去办。

沈云卿的这套餐具都是纯银打造,除了那双万能的筷子,其他还有西餐用的餐叉、刀叉、汤匙,吃螃蟹专用的十八班套件,剔牙的牙签。总之,这个世上能有的餐具,沈云卿这个餐具盒里都有。

当然,不是他料到会有今天,故意一早准备好的。

而是这次外出,所有七品以上的人员都配发有银质的筷子、餐叉、汤匙三件法宝,因为银离子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最大程度防止病从口入。

沈云卿这套餐具是专业定做的,虽然提前准备,但不是用来对付哈桑用的。

而且考虑到此行出访是入乡随俗,所以就连乌兹曼人的就餐习惯,也提前在国内进行了集中培训,所有九品以上的官吏、武官,都要熟悉乌兹曼的各种习俗,当然也包括用餐。

这就是专业的外交准备,否则贸然的进行外交活动,人家都用手,你觉得自己是文明人,人家用手是怠慢你,这就是你的不对。

因此哈桑要刁难沈云卿,那是不可能的,以小说主人公的天赋异禀,怎么能被一个配角在人生的巅峰期打脸,显然是不符合剧情逻辑的。

乌兹曼人用餐以用手和开刃的肉刀为主,哈桑一万分没想到岐帝国吃顿饭,还有这么多的餐具,而且餐具工具越多,说明有些食物一定是哈桑没见过吃过的,因为需要专业工具。

这就好比吃螃蟹,徒手也能吃,但也能用专业十八班工具掏螃蟹。哈桑误认为这些没见过的餐具,是用来吃他没见过的食物,不免更加不快,这无疑是在讽刺他是个乡巴佬,没见过世面。

但这个火是他自己挑的,又不能发作在脸上,只能憋着一肚子火,继续强作平静,将餐具盒还给了沈云卿。

“天朝果然让人大开眼界,我很是钦佩。”

沈云卿一点也不谦虚,他说:

“欢迎哈桑阁下有朝一日光临我朝,届时本王也会用丰盛的美食招待阁下,以我朝尽地主之谊。”

“好,一言为定。”

沈云卿说的是客气话,你来也好,不来也罢,我都会招待你。但哈桑是真打算要去大天朝看看天朝的富庶和繁荣,顺带采点搞些事情。

几番较量之下,接下来的用餐就顺利得多,哈桑再也没有刁难使团,说的尽是些冠冕堂皇的官腔。

由于乌兹曼控制了海上贸易,他们食用辛香料异常方便,不同于忽喇族、库兀图族、肃汝族,烤羊肉都不做辛香料的腌渍,直接串上木棒架火上烤,考完后用刀割,蘸着盐吃。

乌兹曼人的烤羊肉都提前用复方的辛香料腌渍半天,然后上火烤,烤的途中还要刷蜂蜜混合的辛香料,所以烤出的羊肉异常鲜美的同时,混大了辛香料渗透的汁水也异常可口。

要说哈桑唯一让人满意的地方也就只有这道烤羊肉。

乌兹曼人的饮食并不丰富,除了肉类、禽类的烤就是煎,或者炖肉汤,其他的花样和品种就没有了,根本别指望他们有什么山珍海味、八大菜系、满汉全席。

乌兹曼人酿的酒也不行,难怪西斯法赫要从岐帝国进口,乌兹曼的葡萄酒产地在埃及尼罗河和地中海沿岸,另外就是从欧洲进口的,品质都是没经过改良的古老葡萄酒,喝起来根本不柔和,冲人的很。

而岐帝国的葡萄酒都是轩禾书院改良的工艺和工序,品味天差地别。

一个羊后腿非常大,当当下人的体力劳动很强,体质也强,所以轻轻松松可以吃下一个羊后腿,还有胃口吃其他,但沈云卿和文官就吃不下一整条羊后腿。

而且除了羊后腿,还有烤洋葱牛肉串,煎牛里脊,统统都是肉,等到肉食上完,还有乌兹曼特色的胡饼,配上调质的蜂蜜蘸着吃。

乌兹曼的胡饼和胡人的胡饼还不太一样,之所以叫胡饼,其实是因为都是面粉做的饼状食物。

就像面条,龙须面是面条,小宽面是面条,大宽面是面条,刀削面是面条,挂面是面条,热干面是面条,意大利面是面条,通心粉还是面条,反正只要符合长径比很大的面制品都是面条。

胡饼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是面粉做的饼状食品,都能叫胡饼。如果是用米粉做的,那就叫水糕、团子、年糕之类。

乌兹曼人的胡饼有点像锅盔和月饼的结合体,厚度很大,直径约莫半尺,用死面烘焙加工,也不进行揉面,所以没有劲道,较为松散,和胡饼、锅盔需要揉面有劲道,烘烤后发硬是不一样的。

正宗的乌兹曼胡饼,这里主要是指贵族阶层食用的胡饼,需要加入牛油或者羊油,所以烘烤后酥得很。而市面上普通老百姓吃的乌兹曼胡饼,都是不加羊油、牛油的死面烘烤,口感要差得多。

用餐的同时,哈桑还安排了乌兹曼少女跳舞,乌兹曼特色乐器搬走,为宴会助兴。

岐帝国现在由于是女帝执政,“舞姬”这个编制已经砍掉,只保留了一些女官维持这个技艺传承,便于日后重新恢复,重大国事活动也不安排献舞,但是安排奏乐。

形式上大同小异,不同在于各国的文化不同,国力不同,导致气场、排场大相径庭。

岐帝国现在能出动动则上千人的乐师进行大合奏,不光宫里养乐师,轩禾书院也开办有礼乐课,鼓励生员多才多艺,完全是兴趣化培养,已经摆脱了完全依赖朝廷花钱养人的模式。

搞大型乐会前夕,宫里就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人,然后集中排练彩排,省时省力省钱,排场还更大。

古代中国的黄钟大吕鼓乐弹奏,搁现代就是交响乐,并非一定要吹铜管子,拉小提琴就是交响乐。

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一致,追求形而上学的精神枷锁,如果都按西方那套标准杠子,中国人都应该吃西餐,因为中餐不卫生、不健康、没营养、烹饪手段残忍,多油、多盐、多糖,食谱太广,把物种吃到灭绝,威胁生态安全地球和平。

酒足饭饱大家都有些撑,甚至醉醺醺,不过中原人都是酒囊,当下论拼酒量,谁都不是喝白酒的对手,乌兹曼的葡萄酒酒精度其实很低,对于经常喝白酒的中原人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但对乌兹曼人来说,他们不经常饮酒,而且长期都喝低度的葡萄酒,所以生理体质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不强,而中原人长期适应了高度白酒,所以肝功能的分解能较强,而且经常喝白酒,肝脏的分解酶会适应性的提高。

所以这会儿乌兹曼人已经喝的有点高了,而且当下喝葡萄酒,没那么多讲究,斯斯文文一小口一小口的嘬,当下都当啤酒凉白开,直接开灌,一陶罐少说得要得两斤,帝国使团喝着都没事儿,对面坐着的乌兹曼官吏都已经醉的快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