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931

第931章 会师

使团离开西日开,再次返回西奈半岛,并且沿着海岸赶路,前往首都达马格。

自古以来,中东多数土地都是沿海发达内陆贫瘠,北非除了尼罗河流域、西奈半岛、沿海地中海、中东半岛沿岸,都是沿海发达内陆贫瘠,只有了叙利亚草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内陆城镇因为两河流域平原而变得适合人类聚居。

中东的环海地理无疑方便了贸易,而且中东的许多可耕地和宜居地不少也在环海地区,由此造就了中东地区海上贸易极为繁荣,依靠贸易养活了相当一部分的人口。

因此沿海城市较为繁荣,而且所有城市都有港口和城墙,城墙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城内的人口密度很大,他们都是两层三层的石质建筑,要比中原王朝的木质建筑更适合多塞人。

中东的城墙防御设施有两个特点,一是城墙不规则,二是城墙、城堡结合。

中国的城池多数情况是较为规则的巨形或是方形,也有因地制宜,并不完全规则的城墙规划。

欧洲多数情况下是城堡居多,即便有较为规则的城墙防御设施,规模充其量只有中国县城的大小,各地仍然以城堡作为主要的防御设施。

而中东地区的城墙都是城墙城堡结合体,城墙大都不规则,城墙与城墙的结合面拐角处建设有小型城堡,一圈城墙以不规则多边形围城,城墙内有领主城堡,领主城堡外围还有一圈城墙,而且城内主城堡一定是建在城内最高处,几乎每个城市都是类似相同的模式。

使团沿着地中海港口城市一路北行,沿途繁荣的贸易吸引了来自环地中海各国的商人和马队,不时可以看到欧洲基督徒的商旅。

虽然欧洲曾经长期入侵乌兹曼,但眼下乌兹曼和欧洲诸国的关系一直很奇怪,永远能在停战后维持利益上的往来。

沿海离开西奈半岛,进入今天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犬牙交错的巴以地区,距离圣城耶路撒冷近在咫尺。

耶路撒冷之前在岐帝国官方译名称之为“洁城”,沈云卿主持外交工作后,开始翻译正规化,耶路撒冷现在的官方译名是“圣城”

耶路撒冷虽然地处内陆,但是距离地中海其实不远,因此当地经济其实非常发达,同时当下生态环境相较于一千年后略好一些,周边的农业较为发达。

而且耶路撒冷是圣城,思想精神的圣地,当地的信众人数众多,人口位居中东第一,比大马士革人口还多。有人口,有农业,就一定会有经济驱动力。

之前西斯法赫多次提起圣城的地下交易十分猖獗,欧洲基督徒通过贸易,在圣城进行走私和倒卖货物,而乌兹曼的贵族与欧洲各国的代理人私下往来频繁,双方各取所需,为的都是金钱利益。

侯赛因极力要求沈云卿前往圣城,但被拒绝,使团也没走耶路撒冷城内走,而是距离耶路撒冷二十里外的小镇通过,但是仍能通过望远镜一睹圣城的真容。

据侯赛因自己说,耶路撒冷前后易手十三次,为了这座城,欧洲联军与乌兹曼军死了不下一百二十万人,就是为了这个信仰之地。

城墙虽然经过了修补,城内进行了重建,但是方圆三十里内仍能看见当年战场遗留的痕迹。

尤其是实心炮弹嵌入地下后,未被发现回收的弹丸,偶尔可以看见锈迹斑斑的弹丸静静的嵌在地上,似乎是在默默讲述着当年惨烈的战争。

为了防止欧洲再次入侵,圣城以西地中海沿岸的法尔港修建了坚固的炮台,驻扎有地中海舰队和重兵,防止圣城再次陷落。

离开圣城继续北行,地中海旖旎的风光让人很是享受。眼下正值年底,当地的气候相对亲和一些,没有中东热季的严酷高温,但是晚上,进入九月之后,夜间的和白天的温差会有几十度,甚至夜间可以低到零下七八度,甚至十几度,而白天会有二三十度。

因此中东对皮毛和羊毛制品、棉花需求量很大,就是因为昼夜温差太大,白天能赤膊,晚上得穿棉衣。

岐军将士来自天南地北,即便是西北的军卒,乍到中东一时半刻也不适应每天几十度的温差,即便实现做足了准备,但仍有近百人因病病倒,无一例外都是感冒伤风。

此外当地蝎子极多,沙漠、隔壁都有蝎子,即便是草地,也有蝎子,防不胜防。而且驱虫水和驱虫香对蝎子没什么用,先后十一人因为晚上过夜被蝎子扎了,三人处理不及时毒发身亡。

当下处理蝎子扎伤中毒没什么太好的药物和措施,只能早发现早处理,先用绳索或皮带扎紧患处,同时割开被扎处放血,用碱水冲洗,随军携带了驱蛇用的雄黄,撒在伤口和冲水口服,可以最大程度缓解蝎毒。

处理及时,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尤其是对肝肾的伤害很大,甚至死亡。

离开圣城北上不久,进入戈兰高地,到了当地才知道以色列为什么非得要处心积虑占了这里,这里除了有加利利湖这个水源,还有易守难攻的地形。

乌兹曼在当地修建了大量连片的城堡和要塞,配置了重型要塞火炮和臼炮。

臼炮是一种类似于迫击炮、榴弹炮,的弹道弯曲的火炮,最大的特征是口径和炮身长度比很短,往往为1:2、1:3,同时口径非常巨大,能有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甚至三四百毫米,因此弹丸重量也十分惊人,轻则七八十斤,重则一百多斤,射程三到五里,无论砸中什么东西,肯定是灰飞烟灭。

不过这种火炮精度不行,只能靠密度,所以这种臼炮都是三门一组,呈品字形发射,同时打几个目标,增加命中率。

虽然戈兰高地易守难攻,但是早年乌兹曼在这里没有强大的防御体系和要塞,被欧洲联军轻易突破,并且首都大马士革也陷落过两次,逼得乌兹曼王和教会迁都到了巴士拉继续抵抗。

收复大马士革后,开始夺回戈兰高地,为此一边继续作战收复失地,一边大规模修筑要塞,持续了几十年时间,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过在沈云卿看来,这些要塞现在也是破绽百出。

要塞修筑之后,这些年陆续形成了城堡为中心的居民区,而且人口规模比城堡、要塞容积率还多,一旦发生战争,老百姓蜂拥进要塞城堡,会成为当地守军的严重累赘和包袱。

进入戈兰高地,距离乌兹曼首都达马格也就不远了,往来的商队也更多。

商队来源形形色色,有不少来自欧洲的商旅,也有来自巴尔干和东欧的,只要看他们的旗帜和穿扮,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十一月九日,距离达马格还有两日路程,先于沈云卿半年多抵达达马格的胡班提前率人前来迎候。

“下官胡班参见郡王。”

“胡大人一路辛苦,快快免礼。”

“谢郡王。”

略作寒暄问候,沈云卿翻身下马,在路边摆下了遮阳伞,铺上羊毛毯席地而坐,边喝茶吃糕点边询问了解详情。

“一路上可还顺利。”

“皆赖我朝威名远播,下官一路过关十分顺利,并未遭到刁难。”

“这就好,这就好。先给我说说波兹津国以西两河流域的情况,当地的农业情况如何。”

“据波兹津向导与下官所见,乌兹曼两河流域的农业尚可,最近二三十年都没有发生过天灾人祸,一直风调雨顺。就是小麦的亩产要比我朝少不少,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麦子,少数地方可种两季。

但是不种麦子的时候,他们会种辛香料、草药、放牧、棉花增加收入,以补口粮不足,从而得到金银从周边他国买入粮食或者生活必需品,虽然当地粮食、布匹的价格较高,但是当地商业发达,而且以金银币为主,因此百姓的日子还算尚可。”

“嗯,与本王了解的情况基本相同。乌兹曼在东部部署的军队与舰船情况可有了解。”

“略有掌握,乌兹曼与波兹津接壤边界陈兵约十五万人,半数以上是骑兵与骆驼骑兵,还有大量火枪,大炮。据波兹津国说,乌兹曼这些年虽然没有像边境增兵,但是在两国要冲地带修建了大量要塞,实际的兵力远比十五万人更多,波兹津全国上下都担心乌兹曼对其开战。”

“是啊,本王在斯里纳港见到沃列·贾巴塔时,他也反复提及此事。就目前来看,乌兹曼攻打波兹津,为的还是波兹津的土地与经济利益,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来,乌兹曼都有可能攻打波兹津。”

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和伊朗的波斯高原,是中东周边唯一一年可以勉强种两季小麦的产区,即便是尼罗河流与两河流域域,当下没有经过繁育改良的小麦,潜力也只能种植一季。

所以无论是阿拉伯帝国攻灭波斯,还是奥斯曼帝国攻灭君士坦丁堡,本质上是农业战略决定的政治军事战略,信仰只是一个政治工具。

人活着是要有动力的,憋在中东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人是会被憋疯的。

恶劣的环境能塑造人的性格,环境提供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国家的政治决策。

中东除了土耳其,多数地区全年都只能种一季小麦,如果中原王朝设身处地处在中东这个位置上,全国北方只能种一季小麦,南方只种一季水稻,肯定是养不活一亿人口的,其实连三千万也养不活。

更何况是在耕地面积更少,气候更恶劣的中东地区,所以农业和生存因素一定逼迫中东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夺取更富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