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口误才是心中所想吗:6个洞察内心真相的心理治疗法
60714600000016

第16章 奖赏每一个进步

18岁的小曼是一位芭蕾舞演员,近来舞团为了庆祝成立30周年,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天鹅湖》,由于舞团首席做了阑尾炎手术,无法回归工作岗位,小曼临危受命,担任“白天鹅”一角。小曼一时间感觉责任重大,她的表现将影响整部芭蕾舞剧的演出效果,为此,小曼日夜排列,每日早来晚走,比同事们付出了更多的心力和时间。

不知道什么原因,排练进行了两个月,小曼的后背突然生出了皮疹,奇痒难耐,加上小曼忍不住抓挠,她的后背皮肤变得越发糟糕。小曼接连看了几家医院的皮肤科,服过中药、西药,使用过各种药膏、洗剂,可就是不见好转。舞团的艺术总监担心小曼因为皮肤问题而影响排练和最后的演出,建议她一边治疗皮肤病,一边看心理医生。

初见小曼,她的样子完全不像一个优雅的舞者。她心情烦躁、说话声音大、语速快,因为咨询师没能第一时间理解她的问题,她竟然暴躁地吵闹起来,情急之下,她口不择言,把咨询师狠狠地数落了一顿。咨询师安慰她许久,她才逐渐平静下来,说起近日来所遭受的皮肉之苦。说话间,小曼不断地挠抓后背,白裙子里渗出细微的血迹斑点来。

小曼几年前就出现过皮肤瘙痒的症状,那时候,因为她刚经历了高强度减肥,身体虚弱,跳舞时力量不够,排舞时经常受到前辈的训斥,每次排练,她都感觉不自在,时不时地出现皮肤瘙痒。但那时候情况不严重,她偶尔用毛巾搓一搓,用手挠一挠,排舞忙起来就忘记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不仅后背痒起来难以自制,心情也跟着烦躁,经过治疗,依然不见好转,这更让小曼心急如焚。小曼做芭蕾舞演员多年,深知保养的重要性,如果她的后背因为抓挠破了相而影响演出效果,她的“白天鹅”角色一定会受到威胁。

咨询师看了小曼的病例诊断,确认皮肤的病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她说的那样严重,她的皮肤状况更多来自她自己的抓挠。从第一次会谈中可以看出,小曼是一个受暗示性非常高的女性,而且情绪焦虑、急躁,可能是身心反应在起作用。医学心理学认为,人的身体是心理的反映界面,身体能将心理、生理的变化诚实地反映出来,小曼的皮肤瘙痒,一方面来自她受到的某种物理性刺激,另一方面来自她过于紧张的精神状态。

基于小曼的特殊情况,咨询师与她定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计划,确定治疗目标为改变小曼抓挠皮肤的习惯,减轻她对皮肤的二次伤害,同时缓解她的焦虑情绪。咨询师请来小曼的母亲和舞团的艺术总监协助治疗,小曼的母亲负责记录小曼抓挠皮肤的次数,并且监督她,帮助她克制抓挠的习惯。如果小曼能克制住抓挠的习惯,且不再习惯性地到医院就诊,咨询师给予奖励,她母亲也要给予劝慰和安抚,并且减少对她舞蹈事业的过度关心。如果小曼未能坚持不抓挠皮肤,则请艺术总监罚她少参加一个小时的舞蹈排练,而且要留在家里做一个小时家务。

由于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小曼逐渐控制住自己不去抓挠后背,在她尽力做家务时,对芭蕾舞剧的注意力转移了。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小曼逐渐放松下来,她的皮肤症状在服用相应药物后得到好转,且没有复发,两个月后,小曼的后背没再痒过,她也戒掉了抓挠后背的习惯,全身心地投入舞剧的排练之中。

简单的奖赏机制向来是教师的最爱。比如,地板上有一小块纸屑,A同学主动将纸屑拾起扔进了垃圾桶里,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教师立刻表扬了A同学——“A同学,你的卫生习惯非常好,是全班同学的榜样”,或者说“同学们,A同学积极主动,爱好清洁,这个星期的小红花是不是应该发给他?”这样一来,A同学的行为受到奖赏,他的捡垃圾行为得到了强化,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A同学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持久的强化刺激下,A同学最终成长为一个爱好清洁的成年人,这就是正强化的力量。

正强化是强化疗法中的一个类型,在行为矫正治疗中,强化疗法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指系统地用强化手段增加适应性行为,减少或者削弱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行为主义疗法中的经典疗法。

强化疗法是在操作性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正强化即给予一个正面的刺激,让适应性行为保持下去,如老师表扬A同学捡拾纸屑的行为,表扬是正面的刺激,捡垃圾的行为得到了强化;负强化即给予一个负面的刺激,让不良的行为减少或者消失,比如对待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小朋友,家长或老师可以用指责、批评的方法令其停止吮吸手指。指责、批评是负面刺激,吮吸手指的行为减少是被强化的行为。

与强化相对的是惩罚。正惩罚即施加一个负面刺激,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可能。最简单的正惩罚是对随地吐痰者当场进行罚款,吐痰者接受了一个令自己不快的刺激:罚款,从此减少了吐痰行为的发生;和正惩罚相比,负惩罚更加常用,且效果显著。负惩罚即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停止给予原有的奖励。比如,小朋友未及时完成作业,家长取消他每天看半个小时动画片的权利;或者小朋友对人不礼貌,任性胡闹,老师取消他的小红花或其他荣誉。对于负惩罚,家长和老师深谙其中道理,因为负惩罚方法简单,目的明确,效果显著,即使他们并不懂得“负惩罚”中包含的道理,也会本能地使用负惩罚这一方法。

在行为矫正的治疗中,治疗师会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强化疗法。和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或者其他人际关系成员随意地使用正强化或负惩罚不同,在针对来访者的治疗中,咨访双方首先要找到不适应行为,然后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按照约定循序渐进地执行,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在治疗中,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治疗师和来访者需要协商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