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口误才是心中所想吗:6个洞察内心真相的心理治疗法
60714600000006

第6章 少女杜拉的癔症

在出版成名作《梦的解析》之后,弗洛伊德又出版了一个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小册子——《少女杜拉的故事:一个癔症案例分析的片断》。这个案例是弗洛伊德一生当中系统分析过的重要案例之一,也是他进一步应用释梦理论的实践成果。

1900年,弗洛伊德在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他正在治疗一个女孩子,“这些日子过得很有意义,我有一个新病人,她是个18岁的女孩。她的病例为我开启了无数智慧之门”。很显然,弗洛伊德为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记载的病例而感到高兴,这个18岁的女孩子正是杜拉。到1901年,弗洛伊德在写给同一位好友的信中提到,他对那位妙龄少女的治疗已经完成,病例也整理完毕,他很开心,但也很疲惫,弗洛伊德说:“我终于感到自己需要吃点药了。”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病例,为了它,弗洛伊德在3个月里废寝忘食地工作,把治疗中期的病历和治疗末期的病历整理出来,详细地梳理了病人的病症表现和她身处的复杂关系,对她的恋父情结、她的性欲念、她的爱恨情仇,弗洛伊德做了详细的记录和细致的描绘,并把他的释梦理论、潜意识理论贯穿始终,作为分析事实的理论依据。成书《少女杜拉的故事》情节充满悬疑元素,宛如一本侦探小说。

少女杜拉原名艾达·鲍尔,初见弗洛伊德时,她是被父亲强拉着去的,因为她患有反复性的抑郁、阵发性的咳嗽、呼吸困难、晕厥、偏头痛以及周期性的失声,此外还有癔症发作,由于病症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杜拉和曾经亲密的父亲关系冷淡,和她母亲的关系则非常糟糕。杜拉的父亲在她的书桌上发现了一封有自杀企图的信,于是赶紧找到了弗洛伊德,希望女儿的一系列奇怪病症能够得到治愈。

弗洛伊德对杜拉进行了精神分析,结果发现她深陷在错综复杂的情欲关系中,尽管她是被迫卷入其中的,这种关系却对她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隐去真实信息,弗洛伊德将艾达·鲍尔化名杜拉,与杜拉一家亲密交往的夫妇则变成了K先生与K夫人。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杜拉和K夫人是亲密的朋友,杜拉帮忙照顾K家的两个孩子,在孩子面前扮演着“母亲”的角色,与此同时,杜拉知道他的父亲与K夫人有染。另外,杜拉和K先生的关系密切。14岁那年,K先生向杜拉大献殷勤,杜拉对K先生也存有性幻想,可惜,被K先生狂吻的经历引起了杜拉的厌恶,之后,K先生向杜拉提出过性要求,但是被她拒绝了。两年后,杜拉16岁,K先生再次向杜拉求爱,杜拉做出厌恶的反应,之后出现癔症。

其中有一个真相不明的插曲。在杜拉被K先生求爱的那天下午,杜拉说她在睡觉时,K先生曾来到她的床边。担心K先生对她不轨,杜拉锁起门来,第二天,门钥匙不见了。杜拉怀疑是K先生拿走了。两个星期后,杜拉将这件事告诉母亲,她父亲也得知了,后来,她父亲询问过K先生,但是被K先生否认了。此外,K先生还指责杜拉是一个爱看黄书的女孩子,喜欢幻想。

或许杜拉原本对K先生抱有幻想,当她发现K先生对她的追求昙花一现,此后再无下文,她变得恼怒,对K先生既爱又恨。之后,她开始责备她父亲,认为她父亲为了与K夫人保持关系,宁愿把自己献给K先生。此外,杜拉家的家庭教师和K先生家的家庭教师也是两个重要的角色。杜拉的性知识多是来自她的家庭教师,不过,她的家庭教师对她父亲有不轨之心,时常挑拨杜拉的母亲与K夫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讨好杜拉的父亲,家庭教师在其在场时表现得充满热情,如果杜拉父亲不在家,她则对杜拉漠不关心。在K先生家,家庭教师被K先生欺骗,成为他的情人。这件事被杜拉得知后,杜拉对K先生充满轻蔑之情。

治疗中,杜拉一直关心她父亲与K夫人的关系,因为在K先生停止献殷勤之前,杜拉一直在为她父亲和K夫人创造机会,与此同时,她也在为自己与K先生创造机会。如今,K先生不再追求杜拉,她则大声抗议她父亲与K夫人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强烈的癔症表现出来——当然,这一切都是潜意识的。杜拉曾经意识到她在K先生和K夫人之间扮演的“第三者”角色,但是后来被她压抑下去了。

弗洛伊德从未见过杜拉的母亲,但是从杜拉的描述中得知,她是一个一心忙于家务的粗俗女人,有清洁的癖好,在父亲和母亲之间,杜拉一直扮演着“第三者”的角色。童年时期,杜拉和她父亲的关系非常好,她厌恶她的母亲,与她疏远、分离,却崇拜、爱慕她的父亲。这是典型的恋父情结的表现。杜拉的父亲与K夫人来往密切后,杜拉对K夫人既羡慕又妒忌,她尝试用与K夫人亲近、模仿她的方法重新建立与父亲的亲密关系;另外,她又尝试与K先生亲近,成为K夫人和K先生中间的“第三者”。

可是,当她真的与K先生建立关系——被K先生吻了嘴唇,作为从未与男人亲近过的年轻女孩的性体验,带来的是愤怒和厌恶感。可是,她从未对人说起过这件事,直到接受治疗时才对弗洛伊德提起。杜拉把秘密放在心里,可是她的身体在表达潜意识——每当心理受挫,她就开始咳嗽、失声,甚至产生厌世感。总之,杜拉的一系列症状来自她未解决的恋父情结,由于她所处的人际环境过于复杂,才让她的表现多样而难解。

根据弗洛伊德的分析,杜拉的歇斯底里不只来自她所处的复杂的人际、情欲关系,还有家族遗传的可能。杜拉的父亲早年患过轻微的精神错乱,后来被弗洛伊德治好了。弗洛伊德认识杜拉的一位姑妈,那是一位有着轻度神经质的女性,不过还没发展到癔症。后来,弗洛伊德结识了杜拉的一位伯父,在他身上也发现了焦虑性精神病的症状。

治疗中,杜拉对弗洛伊德产生了移情。她先把弗洛伊德当作父亲,后来又当作K先生。最终,她以治疗所需时间太长为由对弗洛伊德——或者说是K先生进行了报复。在治疗仅进行3个月后,她停止了治疗。此后一生,杜拉都与精神疾病相伴。她最终变成了如她母亲一般的女人,把清洁当作癖好,不过,她仍然生活在18岁时的人际关系中,她和K夫人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