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拔愈高,环境条件就愈严酷,那里风雪很大,气温低,因此,很少有开花植物能生长在高山之上。然而,“很少”毕竟还是“有”。那么能登上高山的少数“英雄”植物变得矮化而贴地,被称为“垫状植物”。
垫状态类型使高山的植物不那么“招风”;伏贴在地面的高山植物,大雪犹如给它盖了一层被子,在严寒的气候下,能受到积雪的保护。世界上长的最高的垫状植物,当然应当到世界上最高的地方——西藏上去寻找。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西藏地势高耸,特别是高山和藏北地区,气候酷寒、多暴风雪,可能是不毛之地。早期一些植物学家对藏北羌塘高原也曾有这样的猜测。从19世纪开始,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在西藏进行过考察后发表的报告使人们对西藏、尤其是藏南、藏东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但对藏北地区的了解还是很少。建国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针对西藏的综合科学考察,出版了一套五卷的《西藏植物志》,人们对西藏的植物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随后的考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仅昆明植物研究所(1992年)组织的对墨脱地区的越冬考察,就发现了2个西藏新记载的科,40种新记载的属及140个在国内也属新记载的种。现在在西藏发现的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32.9%、38%、18%,其种类之丰富,除华南、西南个别省区外,其余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无法匹敌。
西藏植物区系是在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逐渐发展衍生的年轻区系。在地域辽阔的高原上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组成了高山草甸、高山草原以及高山荒漠草原。在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地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上和河谷中均能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10厘米、外形浑圆、直径几厘米至数十厘米,甚至超过1米,像一圆形座垫的植物,这就是垫状植物。它们并不是由许多植物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的,而是由分枝交织的一株植物构成。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11科15属100余种。
红景天属植物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类植物多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地,就象高原上的石堆、高山岩屑坡、冰川堆积物、沙石质湖岸、石质河滩和阶地、高寒草甸等处。这类垫状植物,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种属,但是它们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植株较低矮,仅高2~3厘米,少数能长到十几厘米,一般紧贴地面,冬天不会枯死;分枝多而密集,节间较短,老的茎枝为多年生,叶柄基部扩展,紧裹茎枝;叶簇生于枝顶,在垫状体表面形成一覆盖层;植物体通常表面长满绒毛。这些特征是对高原多大风、寒冷等恶劣环境的适应。密集的垫状体和表面绒毛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保暖系统,即使外界温度已在零度以下,垫状体内温度仍可保持在2℃~3℃的范围,这足以保护幼芽的萌发和正常生长。
其实红景天属植物并非很典型的垫状植物。蚤缀属、柔籽草属植物,以及点地梅属、棘豆属和黄芪属的部分植物才是最典型的垫状植物。
垫状植物既是高原严寒自然条件和强风等对植物生长抑制的结果,同时又是植物与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它们的主要伴生种有嵩草、兔耳草、大黄、红景天、风毛菊、橐种草等。
垫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