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彭阳县人大志
6261900000043

第43章 工作报告(6)

深化改革增强后劲增产节约增收节支

为促进我县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发展而奋斗

1987年3月14日在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台维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就上一届政府的工作和1987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三年来的工作

从上届到本届人民代表大会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委的领导下,我们带领全县各级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拼搏,艰苦奋斗,坚持改革,治穷致富。各条战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按现行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3082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4565.5万元,增长48%,年均递增14%。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106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550.3万元,翻了两番,农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2976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4010.3万元,增长34.8%,年均递增10.5%,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84元增长到1986年的155元,增长84.5%,年均递增22.7%。

地方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44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175万元,增长了3倍,银行各类存款年末余额由1984年的985.1万元上升到1986年的2343.2万元,其中农民储蓄年末余额由1984年的126.2万元,人均6.74元上升到1986年的372.1万元,人均19元。从以上6项指标来看,建县三年来,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大灾之年夺得粮油较好收成

三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突出抓了三件事: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竭力压缩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人工种草面积。在粮食作物中压缩夏粮播种面积,增加秋粮面积,在夏粮中压缩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春小麦和豆类面积。经过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广种薄收、耕作粗放、以冬小麦为主的单一连作制,使各类型区种植业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且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二是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尽管我县财力困难,但在对有限资金的安排上,总是把对农业的投入放在首位。三年用于地产化肥运费补贴和优良品种引进的财政投资为69.84万元,仅这两项就占三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8.3%。化肥销售量由1983年的2352吨增加到1986年的8221吨,亩施化肥量由1983年的4.8斤提高到1986年的16.9斤。粮油良种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由1983年的11.3%扩大到1986年的32.7%。三是推广农业新技术。这几年在农业生产中我们积极试验推广了“两法”种田、地膜栽培、药剂拌种、麦后复种绿肥,春季开沟施肥、秋施肥等一系列农业新技术,增产效果显著,深受农民欢迎。1985年发生全县性的小麦叶锈病。1986年又遇到持续性的大旱,灾害的程度仅次于1973年。但这两年的粮食总产分别是1973年总产2308万斤的2.2倍和3.2倍,油料总产分别是1973年358万斤的1.8倍和2.5倍。大灾之年粮油产量之所以没有大落,除了农村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这一决定性因素外,也与我们对农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二)林草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林种结构朝着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在林草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宁南山区建设方针。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完成了横穿东西72千米的兰宜路防护林带和纵贯南北68千米的平银(银洞沟)路防护林带等八个五千亩以上的连片林区,挂马沟针叶林基地、红茹河川农田林网为再建项目,但已初具规模。按成活40石以上的验收合格面积计算,人工造林累计保留面积达到30.7万亩。其中建县三年20.9万亩,相当于建县前三十四年保留面积9.817亩的2倍,另外植树累计达到2946万株,折合13.4万亩,其中92%是建县以来栽植的。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0.98万亩,建县后新增0.72万亩。全县种植多年生牧草累计保留面积25.48万亩,其中建县三年17.23万亩,相当于建县前三十四年保留面积8.25万亩的2.1倍。经过三年的努力,造林种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植被覆盖度有了很大改善,基本达到了“三年停止破坏”的要求。

(三)畜牧业稳步发展,总畜量为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林草面积的扩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86年全县大家畜存栏达到7.09万头,比1983年净增162万头,增长29.6%;羊只存栏12.3万只,生猪302万头,鸡16.6万只,兔0.12万只。各类家畜折合绵羊单位41.9万个,比1983年的37万个增长13.2%。畜牧业产值由1983年的417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1013.3万元,增长了2.4倍。而且适龄母畜、改良畜种比例增加,畜群结构趋于合理,出栏率、商品率有了较大提高。

(四)商品观念进一步增强,十个基地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了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积极发展商品经济,我们在全县建立了十个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1986年,蔬菜基地种植各类商品菜925亩,产菜298万斤,总产值34.4万元,种菜户人均收入139元。其中58个半面棚(二分地)平均每个收入346元,最高的达到585元,棚内的黄瓜、西红柿在4月下旬上市,种菜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活跃了农贸市场,而且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油料基地扩大了面积,更换了品种,面积由1983年的13.6万亩增加到1986年的16.97万亩,使良种化程度达到了70%以上,据粮食部门统计,1986年农民上交油料9.61万斤(议价100万斤),收入453.3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5.1%。我县的油料生产不仅显示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为今后的亚麻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速生用材林、干鲜果基地建设进展较快。粮食、黄花、中药材、养牛、养羊、养兔基地也有一定发展。

(五)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较快,县城雏形基本形成

停顿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1986年又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三年共完成各类农田6.48万亩(1986年新修4.9万亩),其中新增水浇地0.3万亩,改善水浇地1.28万亩。新砌干支渠54.35千米,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8.14平方千米,兴建了虎洼人畜饮水坝;改建了雅石沟人畜饮水工程,打窑3608眼、土井464眼、机井3眼,解决了北部山区6605人,1926头大家畜,5857只羊和3514头猪的饮水困难。

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接邻县、通往乡镇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两年来,我们利用国家投资的粮(1193.3万斤)、棉(2339担)、布(58.24万米)和配套资金(110万元),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新建改建公路l2条,总长230千米。完成土方4554万方,小桥109.2米/10道,涵洞235个,过水路面5处201米。公路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农电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建县前全县仅有5个乡11个村562户通电,建县后共安排农电投资133.57万元,新架设农电线路全长253千米,现在已有17个乡镇41个村3948户通了电,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县城建设中,我们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为把县城建成“布局合理,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具有山区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型现代化小城市”,在人、财、物、水、电、路等条件很不具备的情况下,由于上级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共完成计划内外投资1742万元(计划内投资89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69058平方米。已建成两层以上楼房23幢。大部分单位已搬进新址办公,职工、家属住宿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六)坚持多途径扶贫,使部分贫困户基本解决了温饱

几年来,我们把扶贫工作当作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在扶贫工作中,采取“无偿救济、生产抵偿、无息有偿、扶志与扶本”相结合的办法,三年共发放扶贫资金62.79万元,扶持兴办经济实体30个,安排困难户劳力565个,单户扶持1871户11226人。截至1986年年底,以民政部门计算,已有555户3093人脱贫;有473户2838人解决了温饱。同时乡乡建起了敬老院,有98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安度晚年。在扶贫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吊庄建设。从1983年后半年开始,我们把北部干旱山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的一些生产条件极差,长期不得温饱,就地又难以解决的880户5321人,搬迁到大战场搞开发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开垦农田11091亩,造林1320田,零星植树83.1万株,种草1450亩,修筑砂粒路面16.5千米,修建居民点5个,建房1011间。部分搬迁早、劳力多、会经营的户已经解决了温饱,向致富道路迈进。

(七)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产值成倍增长

建县后,我县的地方工业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着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原则,兴办了粮油加工厂、机砖厂、县运司等九个工业企业,使我县的工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发展起来,总产值达到550.3万元,相当于建县前106万元的5.2倍。乡镇企业本着“积极扶持、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已经由1983年的629个发展到1437个,从业人员由2322人发展到3853人,占全县农业劳力的5.3%,产值由1983年的250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926万元,增长2.7倍,年均递增54.7%。

(八)财贸工作在改革中前进,保障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税、工商、物价、审计部门认真贯彻了党的各项财政、税收、物价政策,在广开财源、增收节支、加强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和违纪资金查处、经济效益审计、物价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各项经济建设,保证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集市贸易成交额由1983年的191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386万元。商业、供销部门想方设法疏理流通渠道、扩大商品销路,在缺乏资金、网点、仓棚设施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货源,满足市场需要,1986年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07万元,比1983年增长2.7倍。粮食部门在改革整顿中实行“五定”责任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扭转了多年平价经营、利润亏损的局面。邮电部门在通信能力严重不足,通信手段极为落后,建设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使邮电业务量由1984年的7.2万元增长到1986年的12.64万元,增长了1.75%。

(九)教育事业有一定发展,文化工作开始起步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振兴彭阳县的经济,就必须立足于培养人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克服底子薄、条件差的困难,狠抓了普及教育、普通教育、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83年的83.72%提高到1986年的85.4%,巩固率由1983年的83%提高到1986年的92.5%。中小学在校学生由1983年的3.3万人增加到1986年的4.6万人。三年来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377名(大专85人,中专292人)。在职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电大、函授、成人文化补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建县三年来共安排428.38万元,新建校舍21701平方米,维修校舍22278平方米,还购置了部分教学设备。建成了职业中学、白阳镇二小,县二中正在兴建之中。与此同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121名教师光荣入党,224名民办教师转正,67户教师的家属农转非。教育事业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文化、体育部门为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共举办了两次不同规模的农民戏曲表演,搜集整理了三套民间文学集成,建起13所乡文化站,还利用节假日举办了灯谜、书画展览、田径、球类、象棋比赛。同时还审核公布了8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藏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流散和世传文物。1986年还建起了电视转播台,不仅解决了县城及周围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而且还开展了电视教学。建县以后,我们共安排了45.4万元,兴办广播事业,架通了17个乡147个村581个生产队12625户,总长1275千米的广播线路,喇叭入户率达39%。

(十)科研推广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科技部门认真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在外来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旱作农业改革依据研究”“地膜玉米栽培”“新疆杨地膜育苗”“荒山补播改良”“黄牛冷精配种”“克菌丹拌种”等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为解决急需短缺人才,三年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55期,培训农民技术员4225人次。除就地培训外,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培训各类人才383名。已有部分学员毕业返回原岗位工作。为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给今后聘任制做好准备,1986年评审呈报助工以上的技术职称92名,地区已平衡审批23名。

卫生系统在医德医风、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防病治病、计划免疫、水质普查、妇幼保健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计划生育方面,我们认真贯彻了上级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人口出生的宏观控制,使计划生育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轨,出生率由1983年的22.11‰下降到1986年的19.69‰,自然增长率由1983年17.51‰下降为1986年的15.86‰,节育率由1983年的60.8%提高到1986年的67.65%。

我们在努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1986年基本上完成了干部、职工和中小学教师普法学习,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保障了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各位代表:三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某些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生态恶性循环还没有根本扭转,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比较严重。三是教育、卫生系统基本建设方面欠账太多,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四是人们的商品观念淡薄,小生产意识还相当浓厚。五是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不力,多胎超生还十分严重。六是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还缺少经验。问题的存在,除了客观方面的原因之外,也与我们领导者主观努力不够和工作上的某些失误有很大关系。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改进,加以解决,也希望各位代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加强监督。

二、1987年经济建设任务

各位代表: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兴起的农村改革到现在已经跨出了两大步,经历了8个年头,现在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改革必须坚持下去,并通过艰苦努力,做好充实、巩固、配套、提高工作,促进新体制的成长。

中央确定,1987年的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件大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多做贡献、严守纪律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二是继续深化改革,重点是增强农业后劲和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同时进一步理顺一些重大的经济关系。根据中央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在经济建设中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努力拓宽原路,积极开拓新路,继续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增加农业投入,注重粮食生产,更新思想观念,发展商品经济,疏理流通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开源节流聚财,改善群众生活。在总体布局上,把北部干旱山区推广上黄经验和红茹河川灌区开发利用,作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步骤,把发展以养兔为主的商品性畜牧业作为林草转化的先导,把亚麻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的重点,把发展油料、蔬菜、干鲜果、速生用材林摆在十个商品基地建设的优先地位;把农电、公路、人畜饮水、城镇建设作为振兴城乡经济的基础,把加速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增强农业后劲的根本措施,把教育、科技和计划生育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加强宏观指导,做扎实过细的工作,努力实现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51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人均纯收入170元的奋斗目标,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广上黄经验,加快红茹河灌区的开发利用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考察论证、分析对照,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欲求我县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必须搞好两大开发性建设,一是在北部十二乡、镇大力推广“上黄经验”,二是下大决心加快对红茹河灌区的全面开发利用。

“上黄经验”总的就叫配置合理的生态经济结构,是以改革原有不合理的农、林、牧用地结构为前提,使大农业内部结构遵循自然规律,协调发展。上黄村经过三年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均有粮从460斤提高到1036斤,人均纯收入由47.5元增长为353元。我县北部干旱山区与上黄生境条件相类似,在这些地区推广“上黄经验”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对此,行署将制定统一的规划,县上也将拿出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按照规划和实施办法,坚决贯彻落实,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积极疏导而外,还要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

红茹河灌区无论是水土资源、生物资源还是光热资源,在全县来说,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搞好这一地区的开发利用,对于振兴彭阳的经济,实现粮食自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今年黄河中游局、区计委、区农建委、区水利厅安排到红茹河灌区的开发资金200多万元,且资金的投放有一定的连续性。对此,县上决定由计委、农建办牵头,以水电科为主,农口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在近期内制定出全面开发利用规划。在总体规划未搞出以前,首先把1987年实施的开发项目任务定明确、定具体。红茹河灌区七乡镇要把主要力量放在组织实施上,结合本乡镇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证粮食再上新台阶

从三年的粮食生产情况看,气候将长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况且我县粮食生产基础还很脆弱,产量低而不稳,至今尚有一部分农民不同程度的缺粮,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为8369万斤,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就1985年、1986年两年生产情况来看,不要说再上新台阶,即使恢复到1983年的水平也有很大难度。为使粮食生产稳步持续地增长,1987年实现全县粮食总产8400万斤,油料总产900万斤,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从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技术投资入手,突出抓五项措施。

1.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广大干部和群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搞农田基本建设,土地仍然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即使其他一切物质的、技术的措施再强化,也不能稳定地、持续地、充分地发挥其效益。这就是我们把农田基本建设称之为增强农业后劲基础建设的道理所在。因此,安排布置农田基本建设,始终不能离开“七五”末人均达到2亩基本农田这个盘子。各乡都要算一笔账,你那个乡现在人均拥有基本农田是多少?1990年要达到2亩,在后四年内分年必须完成多少?如果不从这个目标出发,高谈阔论农田任务的大小是毫无根据的。今后山区必须修水平梯田和泻坝地,塬修水平条田,川区新修水浇地和复平水浇地,无论哪个类型区在农田建设上,都要坚持统一规划、连片集中治理的原则。但在规划区内,对土地相对集中的农户,也不强求一次全部修平,以户计算人均不超过2亩为宜。不搞规划以户修建的零星农田,不管够不够标准,一律不予验收兑现,不允许以简易梯田顶替基本农田。1987年全县修建基本农田37万亩,其中,水平梯田2万亩,洪漫坝地0.3万亩,水平条田0.7万亩,水浇地(新堵)0.7万亩。每亩水平梯田和洪漫坝地补助21元,每亩水平条田补助7元,新修水浇地每亩补助10元。水利建设要以配套为主,做到地平、渠成、水到。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要继续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轻对土壤肥力的侵蚀。今年治理的重点仍然是小河流域和白河流域。

2.更新耕作农具,加深农田的活土层。目前我县虽然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小拖拉机,但是基本上不以耕地为用途。大跃进时期推广普及的山地新式步犁,被当作废钢铁上交。耕作工县又退回到原始的木犁上,农田的活土层很浅,蓄水保墒能力很差,这是产粮少的又一主要原因。农机部门要把引进、推广适应川区的小型农业机械和山区的山地步犁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来抓紧抓好,力争使全县陈旧、落后的耕作工具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更新。同时要把柴油供应与机耕地挂钩,并制定出具体挂钩办法。

3.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要教育农民广开肥源,增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特别要加大化肥使用量,今年力争使60%以上的粮油面积施上农家肥,使80%的粮油面积施上化肥。亩施农家肥要达到0.4万斤以上,化肥不低于8公斤。购买化肥主要靠群众自筹资金,县上准备对地产化肥的运费每吨补助30元。还可采用搞农田水利建设兑现化肥、交售亚麻秸秆兑换化肥和油肥挂钩的办法解决,使用化肥要积极推广“三改”,改春施为秋施,改浅施为深施,改撒施为条施。

4.实行科技承包,搞好技术推广。这几年的农业生产政策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威力,科学技术的作用也正在日益突出,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粮食的增产越来越重要。今后,应该抓住对发展我县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技术关键,认真加以解决。一要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一个好的品种能够把单产提高10%以上。因此,要加快良种的调运,加速良种的推广,加强良种基地的建设。二要推广已有的科技成果。为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上山进沟,推广农业技术,实施“星火计划”,行署已着手制定科技承包办法,我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今年首先要对地膜玉术栽培、孟塬推广洞子硷经验以及冬小麦大面积丰产田实行科技承包,以达到真正增产的目的。三要加强植保工作,搞好药剂拌种、药剂除草、种子检疫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把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5.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应十分珍惜,合理利用,依法管理。严禁非法占用耕地,严禁乱垦山荒,严禁在川水地修庄打院,坚决制止借用各种手段蚕食农田,确保基本粮田面积的相对稳定。

(三)加速林草建设,强化林木管护措施

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是宁南山区的基本建设方针,进一步巩固发展种草种树成果,是我县目前乃至今后的主要经济建设任务。种草步伐要快,造林步伐要稳。北部十二个乡镇侧重种草,红茹河流域注重造林。人工种草在合理退耕种草的同时,要积极推广交岔天子山荒山补播改良成功的经验,加快荒山种草进程。

1987年全县计划种植一年生牧草3万亩,退耕种植多年生牧草5万亩,荒山种草7万亩。人工造林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林木的管护和幼林抚育,要建立健全护林人员岗位责任制,补充、完善林木、果园承包制,乡乡要有护林乡规,家家要有护林公约,严格奖罚制度。新造林木要突出经济林和红茹河流域速生药材林的发展,把造林的重点放在沟岔治理、新开道路的绿化、针叶林基地建设上。在林种的选择上要十分重视发展刺槐和臭椿。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施造林工程管理,即县上不再硬性下达造林任务,各乡提出造林申请计划,林业部门组织调查论证,择优定项。按项目投资、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工程管理。育苗也要按造林需要采取订合同的办法,需要多少育多少,需要什么育什么,不能无计划地进行。1987年计划造林7万亩,育苗0.15万亩。

(四)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完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

十个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是根据我县自然资源优势,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的,经过一年的实施已有可喜的进展。但在一年建设中明显地暴露出了两头热(科技人员和群众)、中间冷(乡级干部)的问题。因此,各乡领导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思想,树立商品经济观念,以极大的热忱,较多的精力,主要的力量抓基地建设。各基地建设的主持人和执行人,要努力搞好技术服务。在基地建设中要突出发展油料、蔬菜、干鲜果、速生用材林和养兔基地。同时,要开发利用我县千亩养鱼水面,大力发展养鱼事业。

养兔是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商品性畜牧业。目前,兔肉在国际市场上又成为热门货。区外贸厅与固原地区签订了两年收购合同,在数量上有多少收多少,且活兔收购实行保护价。各级干部要把养兔作为林草转化、脱贫致富的大事来抓,切不可等待观望,坐失良机。同时要把种兔引进、圈舍建设,饲养技术培训、疫病防治承包给县乡畜牧兽医站,以保证养兔事业的健康发展,力争使全县兔子饲养量达到10万只,提供商品兔6.2万只。

目前,我县商品生产还很落后,即使有一点产品也由于信息不灵、销路不畅、滞销积压而形不成商品。在某些方面挫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今年养兔要大上,亚麻、沙棘、蕨菜资源要开发,果品、蔬菜要发展,面临的还是技术和销路问题。科委、科协、经济协作办及有关业务部门要加强横向联合,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培训技术人员,解决好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商供和亚麻开发公司要在银川、西安等地设立信息窗口,及时准确地反馈国内外经济信息,积极打通产品销路。要进一步深化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流通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利用我县地处两省四县交界的地理位置,切实办好农贸市场,创造商品流通的经济环境。

(五)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新老企业活力

我县之所以经济贫困落后,自然条件差固然是制约的因素,但工业实力不强,商品搞得不活是主要原因。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稳妥地兴办以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近期应以开发亚麻资源为重点,全力搞好彭阳县亚麻纺织厂第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完成土建、安装和调试工作,与此同时,要求红河、王洼亚麻加工厂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为1988年彭阳亚麻纺织厂投产,提供充足的原料。要把这两个厂子直接交给所在乡政府管理,乡镇企业局应加强技术指导。对原有厂矿企业要按照国务院〔1986〕103号文件精神,深入进行企业改革,积极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承包制。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把企业真正办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各类企业都要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使我县的地方工业、乡镇企业和商、粮、供可望有一个新的起色。1987年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1200万元。

(六)大力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扶持困难户脱贫

今年的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立足于扶本、扶志、摆脱愚昧,变输血型为造血型,从根术上解决问题。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要本着有灾救灾、无灾扶贫、大灾大扶、小灾小扶的原则,切实做好扶贫项目的落实和检查工作。根据这一要求,着重要办好三件事。

1.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目前,我县旱情严重,而且继续发展,灾害的程度相似于1973年。随着旱情的升级,群众的恐慌情绪加剧。因此,广大干部和群众既要认识到灾害的严重性,又要树立长期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克服消极等待情绪和侥幸心理,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民政、粮食、农牧等部门要调查研究,掌握下情,搞好救灾物资的发放。各多镇要做好调查摸底,熟知情况,把重灾村队、特别困难户的救灾粮款安排权掌握在乡上,切实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切忌平均分配。同时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加强上下联系,绝对保证在群众生活方面不出问题。

2.组织劳务输出。劳务输出要立足于本县,今年全县用于各项经济建设资金约2000万元,要完成这批资金的使用需要大量劳力。除个别技术工程外,大部分需要普通副业工。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合理而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参加建设,增加经济收入。如果县外搞好的副业路,由农建办牵头,有组织、有领导的进行劳务输出。同时要积极扶持兴办经济实体,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使他们常年得到稳定的经济收入。

3.加强吊庄建设。今年吊庄原则上不再新迁人员,主要解决已迁人员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等方面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生产,建设新家园。1987年区农建委给马家梁吊庄安排了农、林、牧服务中心的基建项目,要抓紧修建,配备人员,开展工作。

(七)继续抓好农村基础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城建任务

1986年公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今年还要下一番苦功。除加强对现有公路养护维修外,力争上半年完成在建公路的扫尾工程和店洼—古城渣油路面。同时,要利用民工修建村道队道。

1987年的农电建设,除了完成草庙变电所的土建安装外,主要解决扬水站、小高抽、机井和特需用电的分支配套。

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仍然把基点放在打井打窖上。打井打窖一定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切不可当任务来完成、当副业来搞。1987年力争完成打井300眼、窖1500眼的任务。

县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城市排水、防洪,供热以及在建工程的收尾配套。对此,计划和城建部门要作出详细安排,并协同建设单位抓紧实施,保质保量地完成城市建设年度计划。

(八)做好计划生育,加强卫生工作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它不仅对加快“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下决心抓紧抓好。1987年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必须控制在16.3‰以下,出生率降到19.8‰以内,节育率达到70%以上。

“七五”期间,是人口出生的高峰阶段,能不能把我县人口的增长控制在计划之内,最关键的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多胎超生和严格把好结婚登记这一关。1986年全县出生人口3881人,其中多胎超生1106人,多胎率高达28.5%,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统一认识,稳定政策,加强领导,做好工作。

计划生育固然是十分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要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开展综合治理,采取服务性、启发式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向群众讲解政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改变旧的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要坚决把好婚姻登记关,严禁早婚早育。现在这一关由乡镇行政秘书和民政助理员来把,应把各自的职责定清楚,谁要在这个问题上讲人情、行慈善,一定要从严查处。对县上今年3月1日修订下发的《计划生育暂行规定》,要坚决贯彻执行。对于至今仍不执行计划生育而超生的人,尤其是党团员和干部,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卫生系统要本着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一基本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做好医务管理、防疫灭病、妇幼保健等工作。同时,要积极协助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九)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我们彭阳县是个穷县,又是个新县,百业待举,百事待兴。财政开支靠国家补贴,经济建设靠国家投资。本来各项经费不很宽裕,而1987年以来面临压缩空气,紧缩开支。这个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资金安排方面必须区别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然而,由于这几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讲得少了,加之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有的单位财经纪律不严,乱取乱借,年年进行财务大检查,年年都可以查出一些问题,有少数单位缺乏全局观念,只强调本单位的需要,看不到我们还有不少单位住宿、办公至今十分困难的现状,他们的办公、住宿基本解决了,还要求样样不差的搞配套。有些单位不体谅我县财力的困难,不考虑车辆编制的规定,互相搞攀比,大车要,小车也要,好像无车就办不了事。有些企业单位不在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上下功夫,不讲效益,不讲贡献,搞基本建设靠国家投资,投产后还要求财政扶持。还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是近年来会议之多、开支之大,已成为我县财政的一大负担。不通过会议可以解决的问题也非要召开会议不可,小会、短会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召开长会、大会,而且会议经费宽打宽算,甚至虚列支出,挪作他用。

1987年我县的经济工作一定要按照区党委“空气要压缩,开支要常减,改革要深化,生产要上去,效益要提高”的总要求,本着保吃饭、保改革、保急需、保后劲、压行政事业经费、压非生产性开支、压消费基金的“四保”“三压”原则。从紧安排1987年的预算盘子,行政事业经费是压缩的重点,大家都要有一个过紧日子的思想,要通过压缩,压出一个合理的支出结构,压出一个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出一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各类企业单位要从改革入手,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价消耗,创出一个有效益、有潜力、有后劲的经济实体。今年要求工业企业物资消耗降低2%,企业管理费用降低10%,工业产品可比成本下降2%,盈利企业的盈利要增长10%以上,亏损企业要限期扭亏为盈,其他各类企业都要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狠抓指标、措施、责任三落实,抓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来。

增产节约运动不仅要在城镇实行,而且要在农村大力开展。目前,在农村封建迷信抬头,陈规陋习蔓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少户因此而负债累累,生活极为困难。这已成为我们脱贫致富工作的一大威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一大障碍。因此,在农村开展增产节约、增收减支运动,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提倡科学和文明,克服迷信和愚昧,提倡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自己事自己办的艰苦创业精神,反对等靠要和依赖国家的懒汉思想,使广大农村形成一种经济上放开搞活、繁荣兴旺,思想上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