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道
6275600000005

第5章 病历本(二)(1)

17、迷失

那顺每天开车回家已经形成基本路径:过洛溪大桥,右转,来到花园小区的大门口,停车,刷卡,进车库,找好自己的车位,泊定,进电梯,回家。从广州市区到番禺洛溪,路况正常四十分钟。三年来,天天如此,已经格式化。

那顺今天还是按部就班开车回家。天气很好,心情也还不错。多年开车,早已人车合一,是那种靠感觉开车的人了。就像少年时,在草原上赶马车,回家的路不用自己扬鞭驱赶,马自然就把他带回家。那顺现在开车也有这种神马引路的感觉,开着车,打着电话,发着短信,听着音乐,堵车了,还要打开DVD,名堂繁多。小区门口的电子刷卡机今天发生故障被拆去维修了,那顺正在发短信,他习惯性地拿出卡来刷,没有见到刷卡机,就直接开车进了小区。由于没有刷卡,按照格式,他就没进车库。不是不想进,他现在的脑子里没有进车库的概念,只想刷卡。在小区里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大门口,也没见到刷卡机。那顺就发着短信驱车出了小区。

发完短信,他看车窗外的路径不对劲儿,有些乱码。那顺没有介意,此时很清醒,他是在回家的路上,现在正在寻找进小区的刷卡机。他放起了音乐。

路上很堵车,他并不恼火,听惯了的CD有些烦,关上;MP3听不进去,乱;他打开了DVD,一张一张检验昨晚在走鬼那里买的一堆盗版碟。有些碟的名字和高精制作让他快乐,他最憎恨那种从屏幕上录下来的图像模糊的枪碟。他不知道自己现在到了哪里?头上是纵横交错的环城高速,车辆飞快地流动,开车人都喜欢这种快的速度。那顺也很羡慕。一个钟头后,那顺的面前豁然开朗,一个绿色的路标引导他上了环城高速。

那顺心情舒畅,灯河灿烂,前面就是他熟悉的洛溪大桥。他发短信给老婆:5分钟到家。下了桥,右转,就到了小区门口。他习惯性地拿出卡,一晃就打开了栏杆,熟练地进了车库。车还没停稳,就冲上来一群保安把他包围了。

被保安押出来他才看清,自己进了佛山的一家银行地库。

18、老师给家长留作业

放寒假了,昨天又例行开了每学期的家长会。儿子是在天河区某小学就读,现在读五年级,已经开了十次。头几年是他妈妈去开,这两年是我。儿子的妈妈觉得每次都是那个形式,那些话语,去不去没意思。儿子却希望开家长会,爸爸妈妈至少要去一个,就只好我去,不是为老师开,是为儿子。

每次开家长会,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课任老师,面对家长讲的几乎就是两大内容:一是给孩子告状,再就是给家长布置作业。

告状的主要内容就是孩子学习不好和不好好学习,这类学生是属于考试成绩不好的,其中学习不好的是笨鸟不飞型的,不好好学习是聪明但不用功学习型的。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学习不好和不好好学习到底是师之惰,还是父之过?反正老师总是在批评学生时就要顺便批评家长的,次数多了,挨批评的家长,或许真的忙,或许也就没有面子和积极性了,这次开会家长来了三分之二,挨批评的家长几乎都没来。

当然也要表扬学习好的和好好学习的,学习好的是那种聪明、勤奋又听话的乖宝宝型的,好好学习是那种笨鸟先飞、懂事、小大人型的。老师表扬学生的时候,更注重表扬家长,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学习,取得好成绩。家长们来听表扬,脸上满面红光是有面子的,尤其是排座次前十名的家长,显得很有成就感。

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各科互相激烈抢夺家里的时间。从如何买课外书(版本杂乱,需要认清),到早、中、晚、节日、假日、假期如何配合学生学习,甚至连晚上上床睡觉的那一点时间也不放过,强调一定要播放录音带,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入睡,布置作业细到某一页的某一题。最后,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家长签名,孩子带到学校交给老师批改。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错觉,还真的是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家庭已是学校的延伸,父母已是老师的学生和孩子的老师。我觉得学校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完成。作业是当天学习的温故,为什么要把它带回家?考试升学是证明学生在成长、老师在教学的一段学习记录而已,为什么要家长来参与竞争?

老师参与市场竞争,发明了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方法,却没有教会让孩子如何自己独立做作业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和家长合谋联手只是给孩子强制吃鱼,却不懂得教会孩子一边织渔网,一边唱快乐的歌谣。学生的成绩成了老师和家长竞争的结果,实在令人堪忧,如此学生未来的人生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竞争结果呢?我们作为家长,不仅要孩子的分数,我们更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快乐。

孩子在成长中快乐吗?个性张扬在哪里?家长会上,为什么听不到老师讲孩子在成长中的可爱的个性故事?我在这里为那些不在乎分数和名次不好好学习,和学习不好内心总是遭遇点挫折感的孩子感到庆幸,这样或许有好处,磨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未来更长远的人生路,有更大的未知的残酷竞争;那些总是在家长带领下,领跑竞争的学习好和好好学习的孩子,或许日后真有成大器者,但也会有半路夭折的危险。昨晚看《凤凰卫视》,我们当年敬慕的中国科大少年班的领跑者宁铂出家做了和尚,心情郁闷,一夜难眠。

换位思考,老师们也不容易。她们(该校的校长、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几乎全是女性)为孩子也许真的做到了呕心沥血、含辛茹苦。但是在这种教育体制里,竞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做呢?或者说她们也可以不这样做吗?

19、文坛消息家

中国专有的文学机构里,那群养尊处优的文人,并不穷酸。国家为他们承担着人生成本,政府把他们当成社会团体,他们却把自己当成政府。在竞争、打拼完处级、厅级职位,捞到国家一级、二级作家职称和房子之后,他们自己知道,写不写文章对这个时代已毫无影响,给自己也无法带来影响。他们保留江湖地位的是一级作家,不是一流作品。

他们办的一本发行量几千册的杂志,四五个编辑,五六个社长主编。一个将还领不到一个兵。于是,闲得无聊,有些人便成了制造、发布、传播流言的高人,就是沈从文先生说的,那种习惯于说谎造谣的文坛消息家。其实他们也不全是说谎造谣,多数是传播流言,传播的过程当中,因为有写作的功底,便有些改编和添油加醋而已。日久,深入下去,发现他们并不是一些简单的文坛消息家,而且还是话语的霸主。

他们传播消息,一般都是有趣味儿的东西。某和某是夫妻关系,不如谁和谁是绯闻关系有趣儿;谁的作品出版受到好评或者畅销,不如谁的作品被批被禁有趣儿;哪个作家深入民间建立族群的关系,不如傍上老板或直接领导的关系有趣儿。当然,话题不仅局限在文学圈儿,绯闻明星、问题富豪、腐败领导都是点评、传播消息的主要素材。

也有些流言是制造的。制造也就是原创。那些流言的内容和真伪,凭我的经验和阅历,判断有些可能是传播者的创作。当然,搞文学的人都善于想象和虚构。由于人物都是真人,按当下的文章理法,虚构故事只要在情理之中,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人物越大,故事就越好编,最好是事故,因为此事无丛考证。流言发布得越多,就越是老资格,传播者也就越能得到尊重。这是对逻辑思维和想像力的检验。而文坛消息家大多都有这样的功底。

发布流言者,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一般流言的传播,流言和蜚语组合才过瘾。讲太多的表扬话不利于传播,也传播不久远。如果有幸听到了流言的发布,你就要去广泛张扬。流言止于智者。如果你坚守这个训条,流言止于你,在你这里断了消息链,那么和文坛的消息家们厮混在一起时,就会显得木鸡,信息量不畅通,缺失话语权。流言传播的潜规则是发布、传播流言,击鼓传花,谁也别停。

20、身体好坏球知道

进京一年,回到广州,急不可耐地就要见众好友。一通电话、短信、MSN,晚上就聚在了渔民新村。饭后娱乐,龙兄就张罗去大世界打保龄球。龙兄是我的老球友,保龄球火热的年代,我们经常在广州的几大球场较量。记忆里,我们的球艺、体力不相仲伯,而且,我有过连打18局、6局超过200分的记录。我们的规矩是赢球的买单、请吃宵夜。

确定了球道,选球时,我和龙兄还是老习惯,不约而同地都选了13磅。还是我喜欢绿球,他喜欢红球。第一个球出手,我感到出师不利,竟然打出了S球的高难度大分瓶。其实,我们这般吃文化饭的朋友,并不计较输赢之后谁买单,但是,老公鸡吃了萤火虫,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真正比赛的是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心理素质。一般第一个球决定一局的好坏,但第一局并不能决定全场的命运。我们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我知道我这第一局完了,就算我平时补中打对角还算高手,这一球也无回天之力,只能斜对角打中一个瓶,不能全补中。

我拿起球来的时候,只听见我左边7号道哗的一声脆响,不用看我就知道是一个漂亮的满贯。我还是看了,是龙兄。他正在收回右手、左腿那个潇洒的动作。我的球出手了,就像一个脑满肠肥的老板,进了一间由两个保安把门的酒店,毫无生气地从两个球之间晃晃悠悠进了洞,那两个瓶岿然不动,傲慢地立在那里,谁也不肯倒下。

我的第一局肯定没有掌声。但是我的情绪还没有被破坏,虽然被拉下了近20分。我猛灌一杯冰冻的可乐,调整好呼吸,就充满斗志地开始了反败为胜。这一局,我一出手就是哗的满分。我开局顺畅,愈战愈勇,竟然打出了三连贯,打出了一只凤凰鸟在屏幕上翩翩起舞,赢得了连续的掌声。

第三局,开局补中,也算很好。但是,到了第三个球的时候,我打不动了。汗水在镜片上流淌,全身湿透。右胳膊沉重得抬不起来,左腿麻木得迈不动。我不能在竞争中趴下,就坚持着打完了10个球。可是,每个球打得都力不从心,显然也不会有好成绩。

我决定休整一会儿,再战。看7号道,龙兄已经打到了第五局,分数虽然有高有低,除了第二局,都在我之上。

当我鼓足信心再战的时候,感到身体已经疲惫不堪。我就换了一个11磅的红球,为自己减重、调整情绪。结果,第四局连100分都没上。无奈只好不战而降了。

我左侧5球道的阿汤大佬一局都没打完,只打了五个球,就脱掉球鞋、光着脚板、汗流浃背地坐在地上提虚劲儿。

那晚,龙兄打了38局,在我玩保龄球的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有10局超过200分。虽然我们球道毗邻,当他打完,步伐矫健地走向我的时候,我还是站了起来和他击掌,把他当成了凯旋的英雄。

我们今晚赛的不是心理素质,是真正的身体力量。身体好坏球知道呵。

21、人生一条线

我最早的启蒙线,应该是一条政治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到处所见的那条线,就是阶级斗争的界线。通过这条线,我们把世界简化了,分明黑白,分清敌我,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一切泾渭分明。

这条线不但对我进行思想启蒙,也从小就开始了对我进行行为规范。课桌上的那条分界线,划分男生女生楚河汉界,告诉我了我的地盘在哪里,遵守规则就是遵守纪律。

我们那个年代,不用自己指定梦想,整个时代都是一条指明了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思想上不用去想,也没有必要想,想也没有用。那时唯一能张扬个性的就是身体。比如参加体育比赛。我上小学的时候,遇上的第一条划在地上和自己的荣辱有关的线,就是运动会的起跑线。脚踏在那条白线上,起步早犯规,起步晚落后。

从此我的成长、工作、生活就缠绕上了各种说不清的线。高考分数线、计划生育线、评定职称线、长工资线、分房子线、配车子线、犯罪与犯错,数不胜数的纵横交错的线,错综复杂。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法规、社会的潜规则、民众的人情人性人际关系,互相勾连、冲突平衡。

现在有些线仍与我有关,有些线与我已经无关了,有些线与我永远都无关,比如59岁腐败线。但是脑子里始终缠绕着一条警惕线。就连平时休闲的时候,打保龄球,那条横在脚下的保龄球线也在规范我。否则,不遵守规则,踩到了那条线,即使每个球都是满贯,打满了300分,也是无效的。

现在的时代,敌我消失了,黑白颠倒了,不分对错好坏了,也不分真假美丑了,成败决定一切。但是,现在是法治时代,有形的无形的线也就更多了,世界更复杂了。你逾越一条线,可能那条线后面就是一个网,法网。道德线模糊了,法律线却清晰了。

开车在道路上行驶,无论路况多好,无论车况多好,无论人况多好,你都要注意路上的实线。你压上了那条线,自己看到了不介意,或者可能没看到,却被一只电眼看到了,电眼看你一眼,你就会被罚钱。

22、关于老师快乐的几种猜想

523豪华巴士停在广东白云学院站时,上来了一位老教授。老教授并不是很老,也就是六十岁的样子,也有可能不是教授,或者是副教授。他头发很少,眼镜的度数很高,在大学门口上来了这样的人物,他肯定是一个老师,反正平常我见到这样的形象,一定都要情不自禁地恭称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