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的第一本阳光心理学
6360200000041

第41章 如何成为赢家 (1)

一位得道高僧因有事外出,把自己酷爱的种了满院子的兰花交给弟子,并嘱咐悉心照料一天晚上,该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本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心中后悔不已,心想一顿责骂是在所难免了谁知,僧人回来后,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古人云:克己,复礼克己,就是遇事从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给周边疲倦的心灵以慰藉与鼓励如何避免不满情绪四处蔓延,我们就应该像故事中的得道高僧一样,时时保持豁达的心态,在压力下还能保持风度,就能克服自己心理弱点,避免负面情绪蔓延打开心灵的窗户,培养豁达的心理有效控制情绪心理学认为,碰到问题,人们大脑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人们对这件事情的一个情绪反应这一闪念往往都会比较冲动,也最容易造成误会的产生在处理事情之前,首先要处理心情当情绪处于失控边缘时,只要我们稍微让自己冷静一下,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时做出决定,并用“尽管……但是……”来开导自己,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心态,防止我们情绪化,避免自己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科学研究证明,人是一种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动物那我们不妨通过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在遇到事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而就在这转念一想的同时,也许就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并会为对方寻找一个可能的理由,及时和对方做一个换位思考,这时也就会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同时也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正确对待错误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虽然让我们一时生气,但只要我们能冷静下来思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批评中受益前进为情绪找一个出口当遇到一些侵犯到自己权利的事时,自己内心很委屈,但自己却把情绪压抑在心里,在别人面前装作无所谓,但事后自己仍不能接受,整天为这些事情绪低落,心情不好……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出口大哭一场哭是释放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能使心中的压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泄,从而减轻精神上的负担悲痛至极,痛哭一场,就会觉得好过一些;受了委屈之后,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流掉委屈的眼泪,便觉得心里舒服一些多看哲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一般而言,使你的情绪产生强烈刺激的事情,都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关系的,要很快将它遗忘,的确很困难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找一些哲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来阅读,学会自我开导当心思有所寄托的时候,人就不会处于精神焦灼、心里烦闷的状态购物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购物能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因此,当你心存不满时,不妨去商场推个购物车来个大采购找个好朋友聊聊天那个朋友一定不能是自己的男(女)

朋友找个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朋友也会跟你一起解决击打减压物品找个软的东西比如沙袋使劲地打,以此发泄心中的不悦第七章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墙之隔,上帝在这道墙上留了一道虚掩着的门,专门用来阻隔那些蒙昧的心灵因此,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的心灵能量的认识与运用只有那些能够洞悉心理力量,跳出心灵误区的人,才能最终开启那扇通向成功的大门1.让自己的人生一路畅通(习得性无助)

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原本斗志昂扬,充满了奋斗的激情然而一旦其全神倾注的事情失败后,这群“角斗士”便成了泄了气的皮球,不但懒散怠慢,而且容易消沉沮丧,甚至抑郁绝望这种失败后便放弃努力的行为,其心理根源就是“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的电击实验上面的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概括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深层心理分析来看,被蛇咬过的人所害怕的并不是一根打水的破绳子,而是被蛇咬过的惨痛经历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再面对类似情况时经常自己吓自己这个现象在心理学家看来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1967年在进行动物实验时提出的,指的是动物或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再次面临类似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时,塞利格曼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先把一只狗放进一个带有电击装置的笼子里,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然后给狗施加能够引起痛苦但不会伤害身体的电击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当它一次次地撞到挡在门口的玻璃板后,它终于屈服了它不再挣扎,而是蜷伏在笼子里,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当塞利格曼拿走了挡在笼子门口的玻璃板,再给这只狗以电击时,发现它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这就是“习得性无助”随后塞利格曼进行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同样会发生这是因为,这种“习得性无助”会导致人心理上的一种无能感,为了避免这种无能感的产生,人们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下,避免再次从事与此类似的活动,以此来避免失败生活中,我们的许多无助感就是在多次或偶尔一次的令人痛苦的事件中获得的在自己这样或那样的痛苦中,我们习得了一种叫做心理阴影的东西这个阴影使得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多了许多类似于“玻璃板”的阻碍其实,玻璃板挡住的不是我们走出去的门,而是我们的心所以,要想避免“习得性无助”带来的这种懈怠和消极,首先要在心灵上作出改变建立对抗“习得性无助”的防御机制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波澜,一些人在波澜里翻了船,而另一些人则学会了乘风破浪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对抗“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防御能力不同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要改变对失败和困难的认知你要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不可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是一种理想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必因此而耿耿于怀或是郁郁寡欢你要知道,其他人也并不比你好多少,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你现在在做的事情他们现在做得不错,是因为在你跌倒的地方,他们已经摔过跤了你要相信:“万事开头难,瓶颈的出现只是暂时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很多人一旦事业受挫,就觉得看不到前途,很迷茫这是自己在吓自己,光明的前途是螺旋形上升的,而不是一个直桶当你陷入低谷时,才能有下一个高峰的出现你要做到:“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这句话道出了对抗“习得性无助”的最好方法——只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切重新开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够使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将无助感减到最低但是有的时候,只有心灵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毕竟事情是要靠手去做的,成功是要靠实践去获得的(借鉴案例)

我,传说中“蚁居”一族中的一员,毕业五年了,我还窝在一个城中村里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不是我不努力,我也曾和《奋斗》中的那些80后一样,有过激情,有过梦想,但是却没能美梦成真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能力真的很差,我曾先后尝试过很多行业,但貌似做的都不太成功,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到以前的行业,于是,我又开始创业,但失败一次之后,我的储蓄几乎用尽,这样我也就再没有什么创业的激情了再说,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我的激情早已被磨光,过了年我就三十岁了,但是却没法在这个城市“而立”起来我想改变,但却害怕付出更大的代价,真是年纪越大,胆子却越小上面案例中的主人公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典型受害者,经历过种种失败,他不但在信心上受到了打击,而且还暴露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从来没有对他所经历过的失败做出任何总结或是汲取任何经验教训,也就没有对事情做出实质性改变应对挫折,重塑成功的几大技巧心灵的解脱只是解除了心理上的束缚,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还需要从困难和挫折中汲取教训,努力克服困难,改变现状,来增大下一次尝试的成功概率及时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表现比如,在失败后,要重新审定,目标过高,就要重新调整目标适中,就毫不动摇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这个总结的过程,可以大大减少下一次做事情的盲目性大胆请教,多听取他人意见一个人的认知毕竟有限,闭门造车可能会因自己的认知局限而不能全方位的认识和考虑问题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采纳别人的雅言,既能开阔你的视野,也能避免少走弯路不要放弃,再来一次成功总是容易在它将要诞生的前夕遭遇夭折,古今中外,任何杰出人物都成长在逆境、挑战、拼搏的道路上,奇迹多数是在厄运和逆境中出现的,幸运喜欢永不言败的人(成功案例)

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一个汗流浃背的小伙子正拎着两大盒领带,奔走在香港尖沙咀旅游区的一条服装街上他已经跑了十几家店铺,却毫无所获当他拎着领带盒子走进一家高档洋服店时,老板像见到瘟神一样,恶狠狠地大声吼叫着把他赶了出去看到自己像乞丐一样遭人呵斥,被人驱赶,百感交集的他不禁流出了眼泪,一阵阵的酸楚涌上心头:“这么大的服装街一定有人需要我的领带”想到这里,他擦去眼角的泪花和额头的汗水,鼓起勇气走进了另一家时装店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没有挡住他前进的步伐,从酷暑走到严寒,踏过严寒穿越酷暑,锲而不舍的他终于成为海内外知名的领带大王他就是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生活的道路不可能全部是坦途,如果你正走在洼路上,停滞不前只能让你陷得更深,只有快马加鞭,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坦途就如同拿破仑所说“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千万不要被困难吓到,如果看到阴影,请不要害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2.目标计划要有可行性(耶基斯与多德森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