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的第一本阳光心理学
6360200000005

第5章 人际距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把握人际距离的准则会有所差异,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例如,熟人要比生人靠得近,性格外向的要比内向的人靠得近,女人之间比男人之间靠得近,等等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证、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马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最有魅力的微笑,不是咧开嘴,露出8颗牙就行了,最关键的是连眼睛放出愉悦光彩的那种迷人的笑!

想成为一名有魅力的人士,就需要找出自己最理想的微笑表情请朋友们先准备好一面小镜子,以便辅助训练最理想的微笑练习:对着镜子,咬住一根筷子,露出上排牙齿,你可以用双手按住两颊肌肉,调整嘴角上扬的角度,直到你认为是最好的位置为止然后把筷子拿掉,这就是你最理想的微笑表情看着镜子,记住这个表情眉开眼笑俗话说:“笑口常开,财源滚滚来”,“相由心生”等经常微笑的人的面相与神态给人温暖、幸福、宽容、吉祥的感觉,会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练习:用手遮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只露出眼睛,练习让自己的眼睛笑起来这时眼角是微微上提的,眉头也一定是舒展的,就是我们说的眉开眼笑嘴角上翘嘴角上翘表示:喜、乐、欢怡、满足嘴角下垂表示:哀、怒、讨厌、生气等,应尽量避免微笑的基本要领:摆出“一”字的口型,用力抬高嘴角两端,下唇迅速与上唇并拢到不要露齿的程度练习:上扬嘴角10秒钟后,恢复原状,隔3秒再次上扬,如此重复3次在嘴角上扬时,还可以仰头,保持头颈肌肉的紧张和伸展,有利于颈部皮肤更加紧致和富有弹性6.付出就想要回报(跷跷板定律)

融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之上的当我们受到恩惠时,我们就感到有义务回报同样,当我们向他人付出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回报对方这是友谊长青的前提条件互惠互利才能皆大欢喜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跷跷板”定律跷跷板定律又叫互惠互利原则,只有互惠互利才能皆大欢喜助人为乐才能有人乐于助你;帮助、给予、关心等都是相互的过程,主动一点,就可以压住你人际交往的跷跷板而在现实生活中,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反应,也就是说人的行为都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为了证实这一点,社会心理学家西阿弟尼等人曾做过一项实验,他将几个助手安排为被说服者,在请来一些实验者来说服他的助手们其中,被说服者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装接受说服者的观点,另一类是假装不接受其观点说服者也被分为两组,一组要求尽力去说服指定说服者,另一组作为旁观者测试完毕,西阿弟尼让实验对象说出他的几个助手谁更聪明结果显示,当说服者成功说服对方后,他就评价助手很聪明,而观察者则不认同相反,如果说服者说服对方失败后,他就评价助手不聪明,而观察者同样持相反意见说服者将被征服的对手誉为聪明,这更突出了自己的能耐,而将劝说失败归为对方的愚钝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就是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我们每个人所做的每件事,都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人际交往也一样之所以产生矛盾与摩擦,其中就与某方面的利益受损有关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他人无偿地付出,也没有一个人会得到他人无偿地付出一段稳定的人际关系,必须保持相互交换的平衡(成功案例)

乔治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的处事原则就是:凡事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优势状态;无论大事小情决不让别人抢先一步!

为此,他甚至运用了一些卑劣的手腕,把许多同行人士踩在脚下,从而使自己成为商界的宠儿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带给乔治生活上的满足,他并不快乐,相反越来越郁闷,笑容越来越少,总觉得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他的症状发展到最后,形成了轻微的抑郁症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他找到一位心理治疗师治疗师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只是在他的处方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每天去帮助一个身边的人”一个月之后来这里复诊乔治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将信将疑地按照医生的处方去做了一个月后,乔治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笑容满面地推开了大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乔治十分开心地回答:“真是太奇妙了!

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帮助那些有需要、有困难的人之后,我的心里反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呢!”乔治前后不同的心境变化,源自人际互动中的“跷跷板”定律人与人相处,犹如玩跷跷板,不能永远固定为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这样整个过程才会好玩,才会快乐!

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游戏进行不下去了,自己和对方都失去了游玩的快乐当在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时,我们总觉得应该回报对方,正所谓礼尚往来朋友也好,情人也好,都不可能完全无私,也要讲求互惠互利,与人相处是一个利益制衡的过程,要高低相替,永远只想占人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迟早会被人讨厌和疏远修炼互惠互利的品德互惠互利的境界需要一定的修养要想达到利人利己,须从自身的“品德”着手诚实缺乏诚信作为基石,“利人利己”就会成为骗人的口号要想获得人们的真诚相待,自己必须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人若不能对自己诚实,就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需要,也无从得知如何才能利己成熟一个成熟的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信念,又能体谅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勇气追求利润,也顾及他人的利益富足心态一般人都会担心有所匮乏,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乏匮心态”在作祟相形之下,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这是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心理基础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人由于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很容易陷入一种错误的认知状态,以为走入社会后,其他人也会像父母一样围着自己转,自己有了困难,别人都会像父母一样义不容辞地出手相助他们很少去考虑,“别人为什么要对自己好”,“别人凭什么要帮助自己”这类问题这就是典型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以自我为中心如何克服这种交往障碍,要注意下面几点:为了自己,帮助他人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果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你也就没有资格向别人求助平等对待每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们绝不能抬高自己而轻视他人,或是凭着自己有一些优势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个性习惯、情感爱好和隐私等互惠互利,关爱他人互利互惠并不仅仅指功和利的方面,不是只有在谈到“功”和“利”时才能使用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照,例如,在工作上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下班后别人请自己吃饭,等等,就要以某种方式表达感激的心情,这也是互利互惠表达自己的感激心情也不仅仅局限于赠送一些礼品在看到给予自己关照的前辈很忙时,问一声:“我能帮些什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感激心情的方式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交际是利益的相互交换,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如果你想受人欢迎、吸引他人的话,那么就需要增加你“被利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