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聊斋的狐鬼世界(大家小札系列)
63607300000007

第7章 魔术之最

《聊斋志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偷桃》一篇,写的是魔术。这种魔术的虚幻,不在现代的科幻魔术之下,那种惊心动魄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

古代的魔术,和现代的魔术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戏剧化的、杂技化的魔术。其中不但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魔幻,而且有世俗的人情世故,这一点对现代的魔术应该有所启发。现在的魔术,受西方魔术的影响,把魔术中固有的人情世故都淘洗掉了,恐怕是失大于得。《偷桃》里出场的演员,是一老一小,父子两个,时间是春节前一日,地点是藩司。彩楼鼓吹,“游人如堵”,“万声汹动”,热闹非常,这种节日风俗,名之曰“演春”。其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魔术。

先是吏人问老的有何特长,那老的千不该、万不该,吹了个牛,说是“能颠倒生物”,于是,官员就说要变个桃子。接着,小的埋怨老的,不该给自己出难题,老的说,话已经说出去,收不回来了,这个时令没有桃子,只有去偷王母娘娘的仙桃了。老的拿出一团绳子,让小的爬上去偷桃:

出绳一团,约数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掷去;渺入云中,手中绳亦尽。

气氛立即变得惊险恐怖。小的怕死不敢上,老的哄小的说:“我已经失口答应。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你上去吧。官府必有百金的重赏。我给你娶房漂亮的妻子。”这个开场自然是艺人预先设计的,为的是增加噱头,加强悬念,吸引观众。观众必定在心中骂这个老的,全无人心,为了蝇头小利,竟拿自己儿子的性命作赌注。下面便是惊心动魄的正戏:

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如蛛趁丝,渐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堕一桃,如盌大。

随着小孩越爬越高,气氛越来越凝重。“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八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爬绳就是如此。“如蛛趁丝”这个比喻,极贴切,又极生动,写出了越爬越高、渐入云中的情景。绳子看起来,好像越来越细,小孩的身影越来越渺小,就像一个小小的蜘蛛。不是“孤帆远影碧空尽”,而是“儿影渐微碧空尽”,人们不由得为小孩的安全担忧起来。好久,桃子落下来,人们一面惊叹魔术的高超,不可思议,一面也更加为孩子担心。“忽而绳落地上”,艺人大惊,形势急转直下,气氛由凝重转为悲怆。接着,孩子的头掉落云中,艺人捧之而泣。小孩的一足,乃至肢体,一一坠落。这是小孩偷桃被害,艺人大悲,将儿子的肢体一一收进箱里,艺人向官员乞怜赐金葬儿。“坐官骇诧,各有赐金”,赐金才毕,艺人即拍拍箱子,呼唤小孩赶快出来谢赏:“八八儿,不出谢赏,将何待?”

《偷桃》一篇,写出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把偷桃这个节目描写得波澜迭起。小孩往上爬的时候,读者为之屏息凝神,孩子遇害,读者为之悲伤惋惜,最后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观众和读者必定都是惊得目瞪口呆,这就更加显出艺人父子技艺的超群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