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颜回的中庸之道
大家都知道,孔门弟子三千,成名成圣成贤的却只有七十二人。那么,在这成名的七十二人中,又是谁最受孔子推崇呢?那就是颜回。
颜回是谁?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可以这样说,在孔子所有弟子中,颜回得到的评价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孔子曾用“仁”和“贤”这两个分量最重的词来称赞颜回。颜回死后,孔子更是伤心欲绝。《论语》中说:“噫!天丧予!天丧予!”“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意思是,天亡颜回啊,天亡颜回啊,不幸英年早逝,现在他死了,再没有像他这样好学的人了。
不仅是孔子,后世对颜回的评价也是甚高。他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与孔子、孟子、子思、曾子并称为儒家五圣。那么,为什么颜回可以得到这么多的赞誉呢?这就和颜回恪守中庸之道有很大的关系。《中庸》第七章中说: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
意思就是,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了中庸之道。”
的确如此,颜回是孔门中庸之道的代言人,而且颜回对中庸之道绝非口头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比如,在一次课堂上,孔子提到了颜回,并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贤德啊,颜回!吃一小筐饭,喝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忧,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学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颜回确实安贫乐道。颜回后来追随孔子周游列国,一起推行孔门学说。然而,他们遇到了挫折,在很多国家都吃了闭门羹。有一次,孔子他们赶上连阴大雨,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一粒饭。在这样身心俱累的困苦环境下,颜回依然安贫乐道,一路追随。后来孔子喟叹:“有是哉,颜氏之子!”事实上,颜回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本事,只是他恪守中庸之道罢了。关于这一点,《孔子家语·颜回》中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鲁定公和颜回聊天。鲁定公说:“我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颜回说:“我也知道这件事,但是他的马很快就会逃走。”鲁定公听后就说:“原来君子也会嫉妒、诅咒别人啊!”不料几天之后,东野毕的马果然逃走了。鲁定公很惊奇这件事,就去请教颜回。
颜回回答说:“驾驭马匹和治理国家道理相同。舜在治理国家时,从来不耗尽民力。造父在驾驭马匹时,也不耗尽马的力气,但是东野毕就不同了。他每次在驭马时,不尽马力不罢休,而且对马匹还十分严苛,马不逃走才怪呢?”
鲁定公听了颜回的话,觉得他富有智慧,就想多听些颜回的见解。颜回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欺诈,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后来,鲁定公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在故事中,颜回和鲁定公看似在探讨如何驭马,实际上在谈论如何用中庸之道治国。颜回于轻描淡写之间,就将自己的中庸思想透露给鲁定公,足见其智慧。后来鲁定公去世,鲁哀公继位,鲁哀公就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颜回好学,他不迁怒别人,知错就改,不会再犯第二次。
现实生活中,有的丈夫工作不顺时,回到家就拿老婆孩子撒气;有的老板生意不顺,就拿手下员工撒气。而颜回却能不迁怒,这就是中庸之道。还有的人常常犯错误,屡教不改,被一块石头绊倒三次都算少了,但颜回却能做到不贰过,也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是颜回中庸之道的精髓,也是孔子对颜回赞赏有加的原因,完全有资格配上孔子对颜回“仁”和“贤”的称号。
2.精诚专注的学习进修态度
很多人都说学习难,那么学习到底有多难呢?战国的时候,苏秦为了学习,困倦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足也不停止;汉朝时孙敬为了读书,将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悬于梁上,一旦自己低头瞌睡就会被疼醒,然后继续学习;晋朝时期,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就用袋子装一些萤火虫,以便在夜晚刻苦读书;同样是晋朝时期,祖逖为了练剑,听到鸡叫就起床练习。
这些人刻苦读书学习,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本事,最后苏秦佩戴六国相印,孙敬成了大政治家,车胤成了护国将军,祖逖率部北伐,收复了故土。其实,学习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在于有没有个精诚专注的态度,只要有了,学习就会变得简单。
颜回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呢?《中庸》第七章记载: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意思是说,颜回这个人,每得到一个好的道理、好的思想,就会牢牢地记在心中,衷心信服而永不丢失。
在这里,拳拳服膺是一个很形象的汉语词汇。拳拳,握紧拳头牢牢抓住的样子,可以理解为诚恳、深切、专注;膺即胸,延伸为心胸;服膺,即牢记于心。这四个字,体现一种精诚专注的进修态度。我们仿佛看见颜回两手握紧拳头,紧紧握住了一种至善至美的东西,然后贴着自己的胸口爱如珍宝。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一个溯源问道的圣者形象跃然纸上。
事实上,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要专注读书和终身学习。精诚专注的学习态度在全世界都适用,股神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例子。
巴菲特说,一个人的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所以,他选择了专注股票投资。他从小就开始阅读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当他把父亲的藏书读完后,就开始了征服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道路。
后来巴菲特长大后,依然会按时起床,阅读大量有关政治财经的报纸和书籍。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只有几个书架和一张书桌。几十年如一日,巴菲特就伏案学习、阅读和思考,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关于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曾打趣说,巴菲特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由于巴菲特的专注与勤奋,使他成为著名的股票高手,收获了惊人的财富。他说:“我这辈子遇到的翘楚中,没有一个是天才,一个都没有,无不是每天坚持学习才练就一身本事的。”的确,一个人想有所收获,就得精诚专注地学习。
试想,一个人在学习时,外边的鸟叫了,就去抓鸟。没学一会儿,就想着中午饭吃什么。外边有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就心猿意马,坐不住板凳。对待学习如此不专注、不虔诚,一点小干扰就能走神。当遇到大的阻碍时,又怎能持之以恒呢?为什么一个没有降妖除魔本领的唐僧,就能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呢?还不是他有一颗精诚专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诚心吗?
高尔夫球冠军泰格·伍兹就是这样一个人——
泰格·伍兹是世界第一的高尔夫球手,这与他精诚专注的学习态度有关。泰格·伍兹为了能坚持练挥杆,就给自己规定,不论发生什么,每天都练习一千次。有一次他病得很严重,浑身无力,别说站立,连球杆都拿不动,只能躺在病床上。但是他仍然可以练习,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他特意做了一只微型球杆,这样一来,在病床上也可以重复挥杆的动作了。所以,为什么泰格·伍兹成为了世界第一且年入两亿美元的高尔夫球手?关键在于心诚。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事之前的态度和决心很关键。孔子在收徒时,要收取学生十条肉干作为学费。大家要清楚,十条肉干在春秋时期,也算是贵重物品了。因此有人说孔子嘴上说有教无类,可手上比谁都诚实。但实际上,大家都误会孔子的意思了。孔子收取肉干,是为了让弟子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样在学习时才会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说到态度认真,没人能比得过曾子了。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孝经》中就记载了一个《曾子避席》的故事——
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行礼说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吧!”
试问,如果人人用如此谦虚有礼的态度去求学,还愁学不到本事吗?而反观当前很多人,对待老师、对待主管毫无诚意。在学校,听老师讲课或者向老师提问时,嘻嘻哈哈,心不在焉,极不尊重;在公司,听主管安排任务或听主管指导工作时,无精打采或极不耐烦。怀着这样的态度,最后必然学无所成,只能怪自己不够精诚专注。所以,要想学会真本领,还得态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