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17

第17章 “大老刘”

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作战略转移。陈毅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得已和项英一起,留在江西苏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而就在这个时期,陈毅被赣粤边游击队①和革命根据地的老百姓称作“大老刘”,这是为何呢?

故事还得从1935年讲起。这年3月中旬的一天,项英化名周松山,陈毅化名老刘,两人装扮成富商,身穿长袍,头戴礼帽,手拄文明棍,在化装成“仆人”的原信丰********曾纪财和两个警卫员的陪同下,来到了赣粤边游击根据地。

当时,在赣粤边地区打游击的红军游击队只有几百人,国民党却出动了1个正规军、2个保安团和10个县的铲共团、铲共义勇队共4万多兵力进行层层包围,反复“清剿”。在项英、陈毅的指挥下,游击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神出鬼没,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1935年夏,国民党军队在赣粤边游击区大搞移民并村行动,实行联保联坐,限制群众购买粮油和日用品,利用叛徒带路,加紧了对赣粤边游击区“清剿”,妄图一举消灭红军游击队,红军游击队的活动越来越艰难。为保存有生力量,红军游击队被迫长年累月走山沟、住茅棚、钻山洞,经常转换地方。这年10月,项英、陈毅和特委领导人转移到信丰县潭塘坑滴水垄。一天,信丰游击队得知敌人一个重要情报,要交通员郭****迅速送给陈毅。正巧项英、陈毅和特委、县委领导在棚子里开会。当时,红军游击队的纪律是很严的,不是出席会议的人,是不能进入开会地点的,郭****站在外面,不好进去,只好请警卫员去通报,请“老刘”出来一下。一听要“老刘”出来一下,参加会议的陈毅和信丰********刘符吉、少共特委书记刘新潮都一起走了出来,问郭****有什么事。郭****一看三个“老刘”都出来了,于是他就指着陈毅说:“我找这个老刘。”

事隔不久,新城交通站又送来情报,要郭****交给在上乐指挥工作的刘新潮。此时,刘新潮到滴水垄向特委汇报工作去了,郭****立即赶往滴水垄。恰巧,三个“老刘”又都在那里。郭****叫老刘出来,但三个“老刘”都面面相觑,仍旧坐着,都没有出来。无奈,郭****只好央告项英:三个“老刘”要分大小命名,不然我送情报给他们当中的一人,遇到他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叫老刘,又会出现不是全部答应就是全部不答应。项英想了想,说:“好,三个老刘都定个名字。”郭****以试探的口吻说:“这个老刘个子高,身材魁梧(指陈毅),就叫大老刘;他(指刘符吉)个子中等就叫中老刘;那个老刘(指刘新潮)个子矮小,年龄也小,就叫小老刘,这样区别可以吗?”陈毅听后哈哈大笑:“给我取大老刘的名字取得好,我不仅个子比这两个老刘高,年龄也比他们大。”

从此,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的老百姓都叫陈毅“大老刘”。

(邹悦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