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一辑)
6631200000020

第20章 长眠在虎形岭上的红军参谋长

在崇义县思顺圩的虎形岭上,有座烈士墓,墓下面,长眠着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早期红军高级将领。他,就是骁勇善战的中国工农红军参谋长,******最得意的学生,立下“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铮铮誓言,牺牲时年仅25岁的王尔琢。

王尔琢,1903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商溪河乡。1924年,王尔琢被黄埔军校第1期正式录取。同年底,王尔琢在******的直接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他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党代表、东路军先遣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二十六团团长。9月,率部进入江西。在三次攻打南昌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南昌起义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的王尔琢,率部在南昌郊外德安车站缴获了张发奎警卫营的全部枪支,并将部分士兵编入起义部队。在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途中,为了保住这支起义军队,行军时,王尔琢或搀扶伤病员,或帮助战士们背背包、扛枪,边走边给战士讲述革命道理,有时还唱京戏或家乡小调,活跃部队气氛,鼓舞士气。宿营时,他又主动找一些干部、战士谈话。因为终日繁忙,王尔琢一连几个月都顾不上理发,胡子也长得老长。一次,何长工和他开玩笑说:“你现在满脸胡须,简直像马克思了。”王尔琢笑着答道:“革命不成功,我就不剃头,不刮胡子了!”言语中表现了他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从此,24岁的王尔琢就有了个“美髯公”的称号。

1928年4月底,王尔琢随部上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月4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正式成立时,被任命为军参谋长兼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这年他只有25岁。虽然年轻,但王尔琢非常善于治军。部队中的每项事情,大至军事部署、战斗计划,小至生活安排及战士之间矛盾,他都事事关心,件件过问,从不马虎草率。他还善于团结战友,听取别人意见,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也能直截了当地指出,善意诚恳地进行帮助。井冈山会师后,革命的武装力量更加壮大了。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成了井冈山根据地军民的首要任务。王尔琢参谋长不仅协助******、朱德制定了适合红军的战略战术,而且还亲临前线直接指挥作战,成为红军早期杰出的将领之一。

1928年5月,国民党军队第二十七师两个团向根据地进犯,王尔琢协助朱德率部英勇出击,击溃敌军两个团,并占领永新县城。不甘心失败的敌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又带4个团从吉安进犯永新,王尔琢率部主动撤出永新县城,绕道袭击湖南茶陵。当得知敌人进攻宁冈的前锋已抵达龙源口后,王尔琢率领部队巧妙地向东杀了个回马枪,一天急行军130里,赶到敌人西进的必经之地并预先设下埋伏,全歼向西警戒的敌军一个团。战斗一结束,王尔琢又率兵乘胜直扑永新县城。红军攻进城门时,敌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正在他的司令部听留声机,闻得枪声大作,才仓皇逃命,逃跑时还被流弹击伤。王尔琢率领的二十八团因此役而名声大振,被称为“飞兵团”,王尔琢也被称为“飞兵团长”。

王尔琢的二十八团下设3个营,第一营营长是****,第二营营长是袁崇全,第三营营长是萧劲。1928年7月,******主力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在湖南省委“钦差大臣”的强令下,冒进湖南“走麦城”。留守永新的******于8月中旬率部前往湖南迎还大队。二十八团向井冈山进发途中,由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带领其属下的几个连和团部的机枪连、迫击炮连打前卫。8月25日,当部队到达崇义新地圩时,袁崇全突然改变行军路线,他还串通营党代表杜松柏,伙同副营长,胁迫该营及机枪连、迫击炮连企图向敌刘士毅部投降。其实袁崇全早就有反叛之心,他原是地主家的阔少爷,投机来到革命队伍中,心中唯图升官发财。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他早就受不了了,他同那些悲观失望的人一样,认为“靠红米南瓜打不出天下”,“井冈山红旗打不了多久”。从湘南撤退途中,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袁崇全的行踪引起了四连连长粟裕、机枪连党代表何笃才、六连党代表赵尔禄等人的怀疑,他们识破了袁崇全的阴谋,率领4个连设法摆脱了袁崇全,但第五连和迫击炮连还是被袁崇全带走了。

针对这种情况,朱德、陈毅、王尔琢等商量对策。朱德主张派部队把袁崇全“打”回来,王尔琢则主张“喊”回来,王尔琢自信说:“我是他们的团长,我和他们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他们会听我的。”朱德提醒王尔琢说:“你平时爱护、关心士兵,战士们拥戴你。但叛徒是丧心病狂、穷凶极恶的,还是打回来吧!”但王尔琢仍然坚持说:“我量他袁崇全不敢向我开枪!”最后,朱德和陈毅也考虑到袁崇全对王尔琢一直很尊敬,就决定派王尔琢带领军部警卫排去追。那时被袁裹胁的部队已经到了崇义的思顺圩。王尔琢带领****的一营和军部警卫排,趁夜深人静四更天,火速向思顺赶去。

一到思顺,****命令各连散开将思顺包围起来。王尔琢则带着警卫排径直冲进村。一进思顺街,王尔琢一边喊话,一边朝袁崇全驻地走去。起初,战士们以为有敌情,纷纷拿起枪准备迎战。但一听到王尔琢那熟悉的声音,士兵没作任何抵抗就纷纷跑回王尔琢的身边。王尔琢向战士们问明情况后,布置警卫排从两侧包围上去,防止袁崇全等人逃走。当时,袁崇全、杜松柏正在庙里打麻将。王尔琢看在是同乡又是黄埔军校同学的份上,不顾危险靠近庙里大声喊:“袁崇全、杜松柏,你们出来,我接你们回去!”听到喊话后,袁崇全首先冲出来,他手持双枪,二话没说,对准王尔琢一连就是几枪。王尔琢胸部中弹即刻倒下当场牺牲。自知不妙的袁崇全,仓促间带走了一个排,趁着夜色跑掉了,投降了刘士毅。红军将士得知王尔琢遇难的消息后,举军悲痛。大家忍着万分哀伤的心情,把王尔琢就便埋在了他遇难的地点——崇义县思顺圩的虎形岭上。从此,一位红军参谋长就长眠在那儿了……

不到半月,******攻克遂川县城,生擒了袁崇全这个可耻的叛徒。红二十八团全体官兵召开公审大会,亲手处决了这个叛徒,为团长王尔琢报了仇。

王尔琢牺牲后,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泪水如流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1928年10月中旬,******军部在宁冈龙市草洲上为王尔琢举行了追悼大会。大会现场庄严地挂着******起草、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何如?得到胜利方始休!”******起草的这一挽联,充分肯定了王尔琢为早期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崇义县人民政府为王尔琢立碑,萧克将军专门为墓碑题字。

(蒋月琴 收集整理)